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羽敗走麥城身死人手,看似是呂蒙所為,實則是劉備與孔明設計

關羽敗走麥城身死人手,看似是呂蒙所為,實則是劉備與孔明設計

關羽駐守荊州是曹劉枕邊懸著的利劍,當時曹操、孫權與劉備,已然是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合諸葛亮在隆中的論斷。但是率先打破這種局勢的是劉備,也可以說是關羽,他在身後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孤軍北上,要知道關羽那時已名滿天下、身經百戰,正所謂江湖越老、膽子越小,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江湖閱歷,關羽不應該犯下這樣輕進的錯誤,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有一個: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關羽的死是一個隱秘的政治問題,當時關羽北上這一步棋,很明顯是一步死棋。這個道理曹操明白、孫權明白、劉備明白、孔明更是心如明鏡。雖然曹操、孫權、劉備各霸一方,但是關羽不死誰都不能稱帝,至於原因是什麼?我們要從一個人說起。

此人便是曹操的謀士荀彧,在曹營的謀士陣營中僅次於郭嘉,對他曹操十分忠心,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曹操對他也十分尊重。荀彧出身名門,比曹操不知要高貴了多少倍,在那個注重門第出身的背景下,能夠為曹操所驅馳,說明此人絕非凡俗之輩。

荀彧確實為曹操立下了很多的功勞,在他前進的大業中諫言無數,但是她卻始終以漢臣自立,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協助曹操匡扶漢室,而不是為了讓曹操篡漢自立,後來曹操自封魏王加九錫時,荀彧真的是生氣了,他直言反對口無遮攔,致使曹操大怒,賜給他一杯毒酒了事,事後曹操心中雖痛,卻也無可奈何。

關羽與荀彧恰恰是同一類人,當初關羽被曹操俘獲後,奏漢獻帝封他為「漢壽亭侯」,離開的時候他掛印封金,唯獨馬前的旗幟上「漢壽亭侯」四個字迎風飛舞。關羽與劉備、張飛結為異姓兄弟、情同手足,但其本質上市希望劉備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匡扶漢室、流芳千古。

在個人生活上,關羽這個人喜歡讀《春秋》,讀《春秋》者通曉大義,他心中的大義就是匡扶漢室,與劉備、張飛的兄弟情義還在其次。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接受「漢壽亭侯」的封號,因為他從心裡認為這是漢庭給自己封的,而不是曹操封的,自己漢臣。

在說一點赤壁之戰後,曹操80萬大軍被殺得落花流水,實際上出力的是東吳的軍隊,經此一役東吳軍隊威震天下,若不是關羽放走了曹操,東吳兵馬乘勢北上,曹操必然沒有反應的機會,北方一鼓作氣可平,羸弱的劉備自然更不是敵手,天下一統也未可知,所以這是孔明故意在利用關羽的義氣。

劉備取西川之後,諸葛亮、法正等一幫臣子勸說劉備稱帝,但是劉備拒絕了 ,因為他知道這樣做的話,一定會讓天下人有想法,特別是自己的二弟,他對關羽不可謂不熟悉,三兄弟經常同塌而眠。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很顧忌這位二弟的,一者是因為桃園結義的情分,二者是因為他手握重兵佔據要塞,自己絕對不能將他往別的地方推。

其實劉備自封漢中王的時候,關羽也是一肚子不滿,自古封王封侯都是皇帝才能做的事情。自封了漢中王的劉備又要分封群臣,派遣的使者剛到荊州,關羽毫不客氣的問道,「漢中王封我何爵?」語氣中滿是不滿與不屑,然後以不欲與老將黃忠並列為由要入西川,其實他與老將黃忠惺惺相惜,根本不會在意這些事情,他是要去與劉備、孔明較一較真。最後還是被安撫下了,只能無奈接受了封號,我想他心中更愛的應該是漢壽亭侯。

當使者費詩將關羽的話與反應,完完全全告訴劉備與孔明的時候,劉備就陷入了兩難的境界,讓他入西川吧,一定會鬧得人仰馬翻,讓他繼續駐守荊州,保不定什麼時候就投降了曹操,畢竟曹操對他有知遇之恩。加上關羽所處的地里位置,北上可以直逼許昌,順流而下可以進攻東吳。

所以此時的關羽,不只在曹操與孫權的卧榻之側,劉備也頭疼的很。為了解決這個卧榻之側的大問題,曹操聯合孫權進攻荊州,但是孫權也不是傻子,他知道關羽不好對付,就讓曹操派兵攻打,這兩人正在推諉,劉備與諸葛亮先動手了,拜劉備為前將軍(這是漢朝的最高武職),讓他起兵取襄陽。

當時關羽已經知道劉備與諸葛亮的目的了,但是自己的大哥要自己死,那麼自己便死吧!更何況自己被封為前將軍,那自然是大漢的將軍,所以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他依然水淹三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天下,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後來孫權耍了陰招,呂蒙白衣入荊州,切斷了關羽的退路,致使他敗走麥城,身死人手,讓人不由扼腕嘆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迷中迷 的精彩文章:

方孝孺被朱棣誅九族,他忠於的不只是朱允炆,更是自己心中的信仰
他是孫中山的朋友,蔣介石的師傅,對日本人就一句話:我不做秦檜
警笛長鳴,莫忘國恥,回憶9.18事變始末,心中仍憤懣不已
在抗日戰爭中克虜伯野炮大放異彩,成就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朱元璋手下悍將,只因有一陋習犯了兵家大忌,暴斃於行軍途中

TAG:歷史迷中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