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怕上火喝涼茶?這三類人上火千萬不能喝涼茶,否則小命休已!

怕上火喝涼茶?這三類人上火千萬不能喝涼茶,否則小命休已!

隨著國慶和中秋雙節的到來,全國大部分地區也受冷空氣影響開始全面降溫了,涼爽天氣給我們帶來愉悅心情的同時,相信不少跟茶小蟲一樣的吃貨也從「擼串模式」轉為了「火鍋模式」。

然而辛辣重口的火鍋雖然滿足了我們口腹之慾,卻也影響著我們的健康,上火無疑是火鍋帶給我們最直接的痛,這時如果來一杯火鍋伴侶——涼茶,既解辣又敗火,簡直妙哉!

但是由於身體體質不同,涼茶並是不適合所有人飲用,有些人喝涼茶不僅不會清熱祛火反而會產生不良反應,導致缺水。

事關吃貨們在享受完摯愛的火鍋後,能不能擺脫上火帶來的諸多不便,今天茶小蟲就來科普一下「火鍋伴侶」涼茶?

什麼是涼茶?

涼茶"既不涼、也不是茶"。它是粵、港、澳地區民間當地的氣候、水土特徵,在長期預防疾病與保健的過程中,以中醫養生理論為指導,以中草藥為原料,食用、總結出的一種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濕等功效的飲料。它有特定的術語指導人們日常飲用,既無劑量限制,也無需醫生指導。

涼茶的歷史

嶺南民間有雲「廣東三寶:燒鵝、荔枝、涼茶鋪」。涼茶的歷史悠久,早在公元306年,東晉道學醫藥家葛洪南來嶺南,由於當時瘴癘流行,他得以悉心研究嶺南各種溫病醫藥。葛洪所遺下的醫學專著以及後世嶺南溫派醫家總結勞動人民長期防治疾病過程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嶺南文化底蘊深厚的涼茶,其配方、術語世代相傳。

關於涼茶的歷史典故、民間傳說在嶺南和海外廣為流傳,經久不衰。數百年來,林立於粵、 港、澳的涼茶鋪,形成了一條嶺南文化的獨特風景線。

涼茶的口感

在正宗的涼茶鋪里,涼茶根據口感會分為苦茶和甜茶兩個系列。

苦茶是以藥性為寒、涼、苦、辛的藥材為主製作的涼茶,常見的有癍痧、廿四味等:而甜茶是以潤、清、甘、甜的藥材為主製成的涼茶,比較常見的有菊花雪梨水、竹蔗茅根水、羅漢果五花茶等。

涼茶的品種

按照涼茶的不同功效和飲用季節,大致可分為四類。

清熱解毒茶:主要適合內熱,火氣重的人。代表藥材有銀花、菊花、山枝子、黃岑等。適飲於春、夏和秋季。

解感茶:主要醫治外感風熱,四時感冒和流感,火遍大家南北「治百病」的板藍根就是此種涼茶。適飲於四季。

涼茶就一定要涼著喝嗎?

一般人認為,涼茶一定是涼著喝,而且夏季喝冰鎮飲料當然爽,但涼茶還是熱喝的好:一是熱涼茶喝完之後使人渾身出汗,加速新陳代謝,清爽涼快;二是涼茶偏寒涼,易損害人體陽氣和津液,如果把涼茶冰鎮後再飲用,不僅喪失了涼茶的效用,更會損傷胃腸。

涼茶不是茶,更不是普通飲料!

所謂涼茶,實際上是用藥性寒涼和能消解人體內熱的中草藥加水煎煮而成的「中草藥水煮液」。儘管也叫「茶」,但它與傳統的普通茶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效。涼茶的主要功效是清涼祛火,普通的茶這一功能遠不及涼茶。因此,喜歡喝涼茶的人或者需要喝涼茶的人也不可用普通的茶水來代替涼茶。

在華南,特別廣東地區,幾百年來出現了幾百種不同的「涼茶」。對於非華南地區的人來說,「原生態」的涼茶喝起來「既不涼,也不像茶」,很難被廣泛接受。如今風行全國的罐裝涼茶卻是甜的,糖的含量應該是除水之外最多的成分。所謂的「罐裝的涼茶」,就是「加了大量糖的中草藥提取液」。

涼茶雖好,但不是人人都受得了!

因為涼茶里含有大量寒涼中草藥,既然有「葯」,就會有一定的禁忌症,因此不適合所有人飲用。

陽虛的人

這些人多為常坐辦公室的白領,癥狀可見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等現象,這些人再喝涼茶就等於「雪上加霜」。

苦夏的人

夏季里汗液分泌較多,中醫認為,汗為人體的「陽液」,出汗過多,陽氣會隨著汗液外泄。如果此時再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傷到脾胃,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不但加重苦夏的癥狀,也會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其他疾病。

兒童和老年人

兒童和老年人:兒童是純陽之體,所以特別容易上火。但喝涼茶並不是預防孩子上火的好辦法。因為兒童的脾胃調節功能尚處在建立和完善的階段,對外來藥物的寒涼刺激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反而會因為藥物直接作用於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出現腹痛、腹瀉。老年人由於陽氣漸弱,器官功能衰退,同樣會因為涼茶刺激而出現消化系統病變,以及陽氣大損的一系列癥狀。

最後小蟲作為一個北方人表示喝過正宗的廣東涼茶後,還是去超市買罐裝的喝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蟲 的精彩文章:

秋茶養生,男女必喝的六種茶,趕緊收藏真暖心!
六大茶類是茶中之寶,能減肥,能治近視,你都知道嗎?
茶點裡的「北京味兒」,作為外地人表示真想嘗嘗!
喝5年茶,上了5年的當,原因全在這呢!
普洱茶怎樣保存才不會變質?這樣做了50年後還能喝!

TAG:茶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