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最近的24小時里,Tesla 以及 SpaceX 創始人馬斯克的「火星登陸」計劃引起了科技與商界的廣泛關注,在未來的幾天缺乏新聞的假期里,這個話題或將被不斷的重複刷屏。
拋開繁雜的技術實現手段,以及對馬斯克大神本人、特斯拉電動以及 SpaceX 的吹捧式背景介紹,我們有必要簡單了解一下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下面會分三塊來說,第一,這到底是個什麼計劃;第二,為什麼我們應該關注;第三,它對我們有哪些影響。
1,火星移民計劃是什麼?
馬斯克這兩年被人民群眾廣為熟知主要是因為特斯拉電動車在街上越來越多,不過它另一個身份——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掌門人卻鮮為人知,在SpaceX 成立15年里,有過多次為NASA及其他客戶的太空發射火箭的成功經驗,公司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獵鷹9號等運載火箭,其最大亮點就是可「回收復用」,這是過往軍方都沒有實現的,大幅節省了運載成本。
此次的火星計劃正是馬斯克代表 SpaceX 公司在第68屆國際宇航大會上提出的,事實上,在去年的大會上馬斯克就開始安利他的火星計劃,不過那時候更多是個概念,沒什麼實錘,在這次會議上,馬斯克展示了計劃的藍圖,技術細節,以及各步驟時間點,看起來已經趨近靠譜。
第一,2007-2022年,完成新火箭的開發、製造、試飛等工作,這是地球飛向火星的運載工具,名字都起好了,叫「Big Fucking Rocket」,簡稱BFR……根據報道,這枚「大火箭」長度超過100米,直徑9米,依舊有材料回收功能,並搭載了 50 個客艙,每個可以裝 2-3 人,一枚大火箭可以載人 100-150 個,整個火星計劃的基礎就是基於這個產品的……目前,BFR 仍只是「概念箭」,不過馬斯克覺的,非常有信心在5年內完成它。
第二,2022年 ,SpaceX 將發射至少兩艘 BFR 載貨飛船登陸火星,雖然沒有人類登陸,但會有機器人、太陽能電池板、採礦設備以及生命維持裝備等基礎設施的先行到達,目標是先建個基地勘探,為後續人類的到達鋪好路,玩過星際爭霸等即時戰略遊戲的人都知道,開局都得先佔地採礦干基建。
第三,2024年,這時候首批裝備已經到達火星並部署了一年有餘,搭載著首批人類的火箭正式飛向火星,預計會有四枚火箭前往,兩枚載人、兩枚載貨,人類將首次登陸火星的紅土大陸。
第四,經過燃料工廠等硬核基建設施設立,這時候人類差不多已經可以紮根火星,此時的裝備也基本可以供人類開展日常工作。從商業模式上看,這算是單點模型跑通了,下一步是順理成章的大幅擴張,比如建立更多的火箭發射和著陸點,開發更多人類生存區等。
第五,經過若干年的基建與擴張工作,最終實現地球往火星移民100萬人的最終計劃。
2、火星計劃為什麼值得關注?
對於70億人口的地球來說,即使實現100萬的移民也只是非常小一部分人,但它的意義卻異常重大,以至於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注並為之興奮。
第一,伴隨冷戰的軍備競賽以及人類完成登月後,太空探索一直沒什麼程碑式的工程進展,相比送一個真人生命體去新星球,太空站以及探索器之類的器具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期望,再這麼下去,科幻片都沒什麼素材可以拍了……另一方面,雖然在外太空探索沒什麼重大突破,但在基礎物理上有了上帝粒子、引力波的實驗驗證,這也在不斷推高我們對星空探索的認知邊界。
第二,因為與地球身材相似,又是類地行星,火星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科幻素材,近有《火星救援》、《異星戰場》, 遠有《火星任務》、《全面回憶》等,甚至「火星人」都被藝術家勾畫出了多種形態……所以登陸火星,在很多人眼裡是驗證地球科技發展的試金石與里程碑,是個或早或晚但必須要做的事。此次馬斯克的計劃,比過往人們普遍預期的2030-2040登陸火星提早了10年,昨天會議突然給出了這麼多信息,必然延伸出了驚喜夾在意外,進而引起大規模討論。
第三,也是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SpaceX 發起的火星計劃,象徵著由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最早時候,太空探索等黑科技都是掌握在發達國家軍方手裡,消息封鎖,技術隱蔽,誕生了不少諸如外星人被俘、51區基地實驗等民間傳說,而 SpaceX 誕生後,通過出色的技術與低廉的成本,贏得了NASA以其他國家的訂單, 商業公司正式進入了太空科技的主流賽道;未來,SpaceX 主導火星任務,更是一個依靠領導力、資本、技術驅動的商業公司發展的里程碑事件。
除了SpaceX外,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創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也是另一家知名太空商業公司,2015年藍色起源也實現了火箭發射並成功回收的舉措, 其短期目標是對可重複使用亞軌道航天器進行載人測試飛行,預計在2018年實現太空私人旅行。
某種程度上,正是這一系列由企業家主導的商業公司開啟了天空探索的「下半場」,上半場時,科學家給出了理論基礎, 國家軍方意志工程開啟了太空時代,下半場來臨後,商業公司帶領人類將探索的步伐邁向了更遠的地方。
3,火星計劃有哪些影響?
隨著火星計劃藍圖的公布,其中披露除了很多技術也將給「100萬移民」之外的地球人帶來很多積極影響。
首先是對洲際間長途運輸的革命性影響,在馬斯克看來,「如果我們都建造了一艘飛往火星的飛船,為啥在地球上為什麼不能呢?」……採用BFR技術的飛船最高時速可以到2.7萬公里每小時,這意味著跨洲際的交通時間已經壓縮到了地鐵軌道交通級別,比如從紐約飛到上海只需要39分鐘,傳統飛機飛行時間則在15小時以上;事實上,地球範圍內任意一個有起降條件的角落,BFR行程都不會超過1小時,飛船在大氣層外運行,基本不會受到天氣因素影響。
另一方面就是BFR的星球之間運輸技術,火星與地球之間圍繞太陽公轉軌跡不同,所以兩者最近距離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距離則超過4億公里,2013年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將5576萬公里,是6萬年來最近的一次,2018年兩者距離為5760萬公里,未來若干年裡,兩者都會處於一個相對較近的距離。
不過5000多萬公里距離對於載人航天器仍然是個天然屏障,「勇氣」號(Spirit)火星探測器在2003年時,經過了7個月的飛行才從母星起飛後降落在火星地表,火星移民計劃中,SpaceX採用了「分段加油」技術來確保BFR火箭可以從地球往返火星,其核心是「加油機」的出現,用途中為載人飛行器供給能源,達成提升續航的動力。
這也意味著,地球即使沒出現「技術爆炸」所以帶來近光速曲率驅動飛行等黑科技,利用現有理論技術基礎,長途星際旅行也是有機會完成的。
在《三體》中,劉慈欣借雲天明之口說出了「我們都是陰溝里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
在當下,馬斯克與它的 SpaceX 正在仰望星空,探索未來。
TAG:一言楠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