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
月
球
月
亮
&
作者李蕙帆
一提到月亮大家大都會想到「嫦娥奔月,月宮折桂」等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亦或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思鄉,因初月如鉤,故稱「銀鉤」,因弦月如弓,故稱」月弓」。很多關於月亮神秘的故事,稱謂吸引著我們對於月亮的一步步探索,也一步步的更加接近真實的「她」。
月球又稱「月亮」。在望遠鏡發明之前,古代的人們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潔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狀奇特,於是人們就編出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免搗葯等美麗神話。古希臘人則把月球看作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並且把女神狩獵時從不離身的銀弓作為月球的天文符號。
猜猜哪個是月亮
月球基本上沒有水,也就沒有地球上的風化、氧化和水的腐蝕過程,也沒有聲音的傳播,到處是一片寂靜的世界。月球本身不發光,天空永遠是一片漆黑,太陽和星星可以同時出現。
從實地勘探中發現,月球上總共有30多萬座環形山,星羅棋布,彼此環抱,最大的環形山,直徑近300千米、海撥高達6000米以上,十分壯觀。遺憾的是,由於月球上沒有水源,這些山都是光禿禿的,寸草不生,十分荒涼。顯然, 要想使如此荒漠的月球世界成為適合於生物生存的天堂,最終變成一個生機勃勃、萬物競存、鳥語花香的天上人間,當務之急是必須解決月球上的供水問題。多年來,科學家們已提出過多種設想。有一個解決辦法是:採掘月球上儲存量極為豐富的氧化鐵,用太陽能熔化爐進行熔煉,使其放出大量的氧,與運輸飛船從太空中收集製取的液態氫相結合,來生成供月球開發需要的水。這種在月球和太空就地取材,合成制水的方案,從原理上是可行的,但要實施這一巨大的工程,決不是輕而易舉的,涉及到能源、採掘、運輸、生活等一系列問題需要配套解決。
月球上鐵元素的分布
古語有云「月有陰晴圓缺」。月為什麼有圓缺呢?讓我們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一看,這裡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相是指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月相不是由於地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這是月食),而是由於我們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陽照到發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陰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陰暗面。
月相變化的順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 ——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這樣循環,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
對人類最富吸引力的,是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氣體狀的「氦-3」,這是一種比目前地球上核電站所用的氘原料的放射性要低得多的核材料。「氦-3」原本大量存在於太陽噴射出來的高能粒子流(太陽風)中,在幾乎沒有大氣的月球上,「太陽風」直接降落下來,久而久之,在月面的沙粒、岩石中,大約集聚有上100萬噸這種材料,若能進行大量開採,不但可供月球開發所需能源,還可為21世紀地球核聚變提供用之不竭的核能原材料。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便是環形山了。月球表面布滿大大小小圓形凹坑,稱為「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環繞著高出月面的環形山。月面上最大的環形山為月球南極附近的克拉維環形山,直徑230千米,小的月坑直徑只有幾十厘米甚至更小。直徑大於1000米的月坑總數達33000個以上。月球背面的環形山更多。關於環形山的形成,比較流行的解釋有兩種:
其一,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內部的高熱熔岩與氣體衝破表層,噴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噴發。它們起初威力較強,熔岩噴出又高又遠,堆積噴口外部,形成環形山。後來噴射威力減小,噴射堆積只在中央底部,堆成小山峰,就是環形山中的中央峰。有的噴射熄滅較早,或沒有再次噴射,就沒有中央峰。 【摘自百度百科】
其二,流星體撞擊月球。1972年5月13日有一顆大的隕星體在月面上撞成一個有足球場那麼大的隕石坑。撞擊時引起的月震,被放置在月面的4個月震儀記錄下來。主張隕石撞擊的人認為,在距今約30億年前,空間的隕星體很多,月球正處於半融熔狀態。巨大的隕星撞擊月面時,在其四周濺出岩石與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環形山。又由於月面上沒有風雨洗刷與激烈的地質構造活動,所以當初形成的環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摘自百度百科】
提到了環形山,就得說一說具有迷幻色彩的「月海」了。所謂的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遙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塊,這些大面積的陰暗區就叫做月海。月海是月球表面的主要地理單元,總面積上約佔全月面的25%。迄今已知的月海有22個,絕大多數月海分布在面向地球月球的正面,正面月海約佔半球面積的一半;月球背面只有東海、莫斯科海和智海共3個,而且面積很小,佔半球面積的2.5%。月海雖叫做"海",但徒有虛名,實際上它滴水不含,只不過是較平坦的比周圍低洼的大平原,它的表層覆蓋類似地球玄武岩那樣的岩石,即月海玄武岩。【摘自百度百科】
比較多的人認為月海是小天體撞擊 月球時,撞破月殼,使月幔流出,玄武岩岩漿覆蓋了低地,形成了月海。
但也有科學家根據對月球各類岩石成份、構造與形成年齡的研究,認為月球約形成於45.6億年前。月球形成後曾發生過較大規模的岩漿洋事件,通過岩漿的熔離過程和內部物質調整,於41億年前形成了斜長岩月殼、月幔和月核。在40至39億年前,月球曾遭受到小天體的劇烈撞擊,形成廣泛分布的月海盆地,稱為雨海事件。在39至31.5億年前,月球發生過多次劇烈的玄武岩噴發事件,大量玄武岩填充了月海,厚度達0.5至2.5千米,稱為月海泛濫事件。月海因此而成。
兩個觀點的分別在於,後一觀點認為小天體的撞擊和玄武岩的噴發分別發生在兩個年代;而另一觀點則認為是同時發生的。
由於月球內部向上湧出的熔岩是火成岩,鐵和鎂的成份較多,於是較深色,使月海的顏色較深。【摘自百度百科】
月亮是一個神奇的天體,月亮&月球上還有很多的事物等著我們去發現。
※【每周天文】第一期
※我國首次實現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通信時代或不遠?
TAG:北師天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