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的器型紋飾及胎釉特徵!
元代青花瓷,是中國陶瓷史上影響深遠的彩瓷。自從唐代河南鞏縣窯燒出胎釉凈潔、青花發色艷麗的彩瓷品種後,沉澱了幾百年的青花瓷到了元朝時代,在統治者對藍與白色的寵愛下,及各國皇室貴族喜愛的追寵下,元朝中晩期景德鎮青花瓷的燒制技術已經很為完美。國產的鈷彩料與進口的「蘇麻離青」彩料同時並用,使唐宋以來瓷器上的紋飾工藝技術,在元代以景德鎮青花瓷為代表,完美地展現在世人眼前。
元時的景德鎮,「中國瓷都」的雛形開始顯現。元景德鎮窯瓷器主要有四種胎貭(不包括其他省份窯口):
第一種,單用一種瓷土,瓷土來源於景德鎮昌江西支流上游,為安徽省祈門縣的坪里、谷口。昌江西河水源充足,瓷土雖遠離浮梁瓷窯,但有充分的加工精洗條件。此兩地瓷土質地優良,用此瓷土生產的瓷器,胎的質地白而堅硬細膩,釉面白凈潤澤,微泛青或泛藍; 露胎足底留下的孔隙較多,細沙底沒有火石紅,手感滑膩,琢器內壁因胎體上釉時,被盪進一些釉液進器里,留釉被盪出或被草率刷上器內壁,器內壁出現不規則的釉面,部分沒被盪刷上釉的器內壁有淺赤色的火石紅出現。器物里上下胎體接痕明顯。多數接痕被抹平過。
此種貭地的瓷器多產於至正早期之前,那時安徽、江西屬於元軍管轄下。因為祁門瓷土好,水上交通又方便,景德鎮元瓷的瓷土多是來源於安徽祁門。如出口到伊朗等國的元代遺存青花瓷器,圈足是露胎沙底,大部分沒有火石紅出現。這部分沒有火石紅瓷器的瓷胎質地細膩堅實較白凈。琢器修足時留下了不少砂孔。用純粹的祁門瓷土燒造的瓷器胎質細膩堅白,釉面平滑凈亮,多數器足細沙底沒火石紅。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電視節目海選徵集壹叄伍肆玖陸陸柒零玖壹。
第二種,用異地複合瓷土。因元代至正年間,元青花瓷用料講究,彩繪燒制工藝成熟,紋飾藍艷美麗,深受阿拉伯世界所歡迎,出口量巨升。但上等瓷土距江西饒州窯場相對較遠,雖有水路畢竟是過省的貨物難免會加重原料成本。所以窯場為了減少成本,取本地產之瓷土來「參和」。
窯場為了降低成本,釆用本地產的瓷土去參和祁門來的瓷土,燒制出第二種胎貭的瓷器。此第二種元瓷胎貭是以祁門上等瓷土為主,再加用江西饒州浮梁縣(現景德鎮市屬)境內的「止可參和製造,於粗器為宜。」(《說》清·唐英)的高嶺、紅玉和箭灘等地產的瓷土,按比例制坯燒製成器,這種瓷器底足露釉處的胎體少見有砂孔,微微泛火石紅,火石紅淡淡的似有非有; 胎貭比單用祁門瓷土的較松、又較粗,偏白。手摩感覺雖粗些但不劃手。因為,起用兩地兩種性貭不同的瓷土,怕胎土參和後會滲漏,有部分琢器,如大罐內壁刷有一層薄薄如水似的透明防滲釉、還有濺入形狀不規則的釉粘片塊。琢器內壁上下體接痕多被抹平,相對較平整。此種青花瓷多是產於至正中期。
第三種,用江西浮梁縣本地複合瓷土。此種瓷器以本地瓷土為主,按所需比例加參硬度更高的高嶺土。此種瓷土燒制的瓷器底足露胎處胎體較粗,較硬,足底密實沒有孔隙。足沙底硬亮有火石紅。有的足沙底火石紅全滿、濃厚。施釉較厚,釉面呈灰青;有部分琢器內壁上有一層薄薄如水似的透明防滲釉、也有刷上粗白釉、器物內壁上下體接痕多被抹平。胎與洪武時期青花器較接近。第二種和第三種瓷胎泥料,是後人所謂的二元配方。
第四種, 沒經過參合的瓷土,是用本地單一的瓷土。瓷胎用江西浮梁縣本地礦坑單一瓷土,沒參合高嶺土或其他礦坑瓷土。此種瓷土做成的器物,多是胎貭松如澄泥,觀感疏鬆不硬,但手摸不感刮手;釉面較不平整,釉色泛藍灰。元至正末期,部分琢器內壁有粗寬的修坯紋明顯出現。
元瓷器有三種基本釉:樞府釉、青白釉、透明釉。樞府釉,乳白失透似鵝蛋殼色,為朝廷器專用,上此釉的器物稱:「樞府瓷」,多用于軍隊及出口,民用器也有用;青白釉,是元瓷主要用釉,色瓷、彩瓷、單彩青花瓷釉面多是青白釉;透明釉少用,施於闊口罐內里常用薄透明釉作為防滲漏層。色釉有銅紅釉、鈷藍釉、鉄黑釉、鐵褐釉等。
元代瓷器釉面多數喜藍紋飾,凡是彩藍紋飾的瓷器稱「青花瓷」。經略提純的鈷礦料是這種藍紋飾的一種常用彩料,有國產的也有進囗的。元代進囗的青花鈷彩料叫「蘇麻離青」 (也稱:「蘇尼勃青」)。
瓷胎單用祁門瓷土的,釉面明亮白凈、平滑,這種瓷胎如用進口的彩料「蘇麻離青」,釉面著色濃處下凹,並有鐵鏽斑生成。用百倍放大鏡觀察:金黃色鐵鏽斑處,周圍有一圈閃銀色而清晰的絲狀紋,或是有銀色絲網紋產生,國產青花鈷料少有此現象;而瓷胎用祁門瓷土混合景德鎮瓷土所產出的瓷器、或單純用景德鎮本地產的瓷土燒成的瓷器,釉面都偏厚而微顯青灰,又有偏灰藍的,器物表面較不平;青花器釉面用進口「蘇麻離青」料上彩的,青花瓷釉面紋飾圖案上有鐵鏽斑,並釉面下凹不平。用百倍放大鏡觀察,青花料濃厚處以及鐵鏽斑處有閃銀色的清晰絲網紋。國產青花鈷料沒此現象。
元瓷主題紋飾喜歡畫戲曲人物、嬰戲、動植物、草蟲,吉祥瑞獸。有周亞夫屯軍細柳營、錦香亭丶蕭何追韓信、文姬歸漢、昭君出塞、百花亭、三顧茅廬、蒙恬將軍、魯班、薛仁貴、尉遲恭救主、西廂記、四愛圖、姜太公遇文王、八仙過海、攜琴訪友;龍紋、雙翼龍紋、鳳紋、麒麟紋、摩羯紋、獅子紋、犀牛望月紋、天馬紋、魚紋、魚藻紋、花鳥紋、鴛鴦、孔雀紋、孔雀牡丹紋、菊花壽石紋、鹿紋、松鹿紋、海馬紋、飛鶴紋、鷺鷥紋、野鴨紋、蘆雁紋、黃鸝紋、白兔紋、蝗蟲、蟋蟀、蜻蜓、蝶等;牡丹壽石紋、松竹梅、卧蓮紋、雜寶(火焰、寶珠、珊瑚、錢、法螺、丁字、犀角、寶傘、寶瓶、盤長、靈芝雙魚、芭蕉、法輪、方勝、銀定、鍾等)雲紋、朵蓮、瓜果、串枝花、雲肩紋、番蓮、梔子花、茶花、牡丹、一束蓮、菊花、靈芝、覆蓮紋、菱形曲線開光、文字紋、瓔珞、寶杵海水浪花紋、纏枝石榴、纏枝海棠、纏枝菊、纏枝牡丹、蓮托雜寶等。
邊飾紋:有海水浪花紋、迴文、蕉葉、兔絲子紋(蔓絲紋)、巻雲紋、纏枝葵花紋、穿蛋紋、連續斜方格紋、古錢紋、變形水字紋、城頭紋、變形回紋、錦紋、葉子紋、變形錢紋、仰蓮紋、覆蓮紋、卷草紋、纏枝菊、纏枝番蓮、雜寶紋、三角斜線紋、如意頭紋、捲雲紋、蔓鬏紋等等。
纏枝蓮葉為葫蘆形;仰蓮瓣紋是每瓣分開繪圖,邊框線條粗寬,如圖21;蕉葉紋蕉葉中脈單畫線,而明代以後多是雙畫線,如圖22。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電視節目海選徵集壹叄伍肆玖陸陸柒零玖壹。
元代開始把變形的」回」字紋用在瓷面上裝飾,如圖23。
底足特徵:元時大小器底足大都露胎為沙胎,只有個別器形底足有上釉,如玉壺春瓶。小器形類足底中心大多在挖足時,常有殘餘尾泥如小乳釘狀突起。小器件有圈足高的也有圈足低的。琢器大多圈足淺寬,外牆較高,外墻修角。內墻低戓不明顯。元代瓷器因為瓷土來源多處,配方有所異,故足底露胎處的胎體有不同形象:
A.白砂底,胎貭細膩堅硬,制坯時露胎的足底留下的砂眼隙縫較多,沒火石紅現象,手感滑膩;
B.細砂底,砂孔不多或沒有,微微泛火石紅,淡淡的似有非有;胎貭較松,手摸滑而不劃手;
C.瓷器底足露胎密實沒有孔隙,胎體較粗較硬,足底硬亮全滿火石紅,眼感粗些但也不扎手;
D.大盤類足底露胎為細砂底,部分細砂底有均勻的墊跡。足多為倒梯形淺寬圈足;另有棱囗薄胎平底盤,沒圏足,平足底有墊蔴布紋。
(作者:黃培春,摘自《黃氏中國古瓷鑒定法》,未經允許不得私自轉載!)
精彩內容 每天如期與您分享
湖南電視台《東方尋寶》節目報名:壹叄伍----肆玖陸陸----柒零玖壹
TAG:收藏大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