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真的是「人傻錢多」嗎?旅遊的意義究竟何在
泰戈爾在《吉檀迦利》中有一首詩,中間一句很有趣:
旅客要在每個陌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每個旅行者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詩詞所蘊含的對旅行的理解感悟與對無限世界的嚮往沉思是永恆不變的。也許從廣義上來看,整個人生就是一場盛大的旅行。不過是走得久了,旅行的意義也就變成了人生的意義。
這樣想來,每天都是新鮮的,每天都在煥發生機。那些驚艷於我們生命的點滴瞬間,就從此刻開始。
我總渴望旅行是一場對熟知世界的暫別,明知要回歸喧囂,才更為珍貴。每次遠走異地去生活,就常期待那些路途上奇妙的風光,那些旅途中偶遇的夥伴,那些生命中不經意的喜悅。在新奇的地方靜心體會愜意和悠遊,絕不像打游擊戰般點到即止,也不必為固定路線而東西奔走,沒有強制購物,沒有高聲催促,甚至沒有聒噪與無謂爭執。有的只是漫無目的的肆意閑散,看看那裡的青山,體會那裡的碧水,品嘗街邊美食的異域滋味,觀察街角行人的各色神態。
這就像林語堂老先生所說:「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如此流浪式的旅行,想必所見所聞都會是一次身心洗禮吧。
說到流浪,一定會談到作家三毛。大學時,懷著對西方藝術的熱愛,這位東方美女只身前往西班牙,開啟了她的流浪之旅。從台北到歐洲,遇到愛人荷西陪她去撒哈拉,去加那利群島,後來在痛失摯愛的傷感中遠赴中南美洲,輾轉又來到了新疆和王洛賓暢聊,爾後終結了她四處流浪的傳奇一生。三毛的情之所至,夢之不及,多少人、事、物在這趟生途中來了又還,她卻遲遲不願醒來。
畢淑敏在《藍色天堂》中認為三毛是一位典型的抑鬱症患者,「她敏感而聰慧,曾拚命奮爭,抵禦的方式就是遊學和旅遊,當然還有寫作。」在這本書中,畢淑敏列舉了她人生必須旅行的33個理由,而「遠方有故事」五個字被印在了文章首行,她最為欣賞。畢淑敏本人也是一位旅行家,如今已走到廣袤的非洲大陸。畢淑敏始終相信旅行會觸及靈魂,讓人們得以找尋到更加謙虛而溫和的自己。
的確如此,今年暑假我有幸到西藏旅行,認識了一個藏家姑娘,她說過的一句話令我無法忘懷:「很多人喜歡拿錢來衡量一切,可是吉祥、幸福、祝福才是最重要的。」這句話也讓我在反思中對生活有了全新的體會。旅行就是這樣,會在不經意間賦予你新的生命。
旅行的經歷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會融入到你的生命中,賦予生命全新的體驗。在旅遊類暢銷書《背包十年》中,作者小鵬說:「我從三毛、格瓦拉、凱魯雅克、路人們那兒獲得了夢想和鼓勵,我想告訴那些走在我後面的年輕人,人生不只是房子車子,應該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旅行便賦予了這樣一種全新的可能。
我們總在尋找可能的意義,然而,在路上,本身便是意義。
人生苦短,何妨一試。
※皇帝也有隨身攜帶的「手提電腦」,6次下江南的乾隆很喜歡
※晚上睡不著,早晨不想起,熬夜黨的自白
※學弟連超市都洗劫一空,那就別怪學長搶學妹了
※學生朝軍訓教官做了這個動作,教官:你小子完了
※「國民老公」王思聰,的確有與眾不同的迷人之處
TAG:局外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