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交通工具背後的文化體驗

美國交通工具背後的文化體驗

交通不只是兩地之間往來的手段,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從天上到地上,從城市到鄉村,人們乘坐的是交通工具,但經歷和體驗的卻是文化。美國人的四種主要交通工具是飛機、火車、汽車和長途巴士。選擇不同的出行方法,也是在選擇不同的旅行生活。

1

飛機——速度快,安檢嚴格

在美國,你如果無所事事,抬頭仰望天空,經常會看見一架甚至幾架飛機拖著長長的「尾巴」划過天空。在美國留學時,我曾住在一座人口不到10萬的小城,但這座小城卻有一個規模相當的機場。由於這座城市太過袖珍,以至於往來這裡的大都是小型飛機,從這座小城飛往華盛頓的飛機甚至是螺旋槳機型!這種只能容納不到20人的飛機稍微遇上點風就會上下亂顫,自從坐過一次,我對「飛」這個字便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美國,乘坐飛機之前,乘客都需要經歷極其嚴格的安檢程序:電子產品,掏出來;飲料,掏出來;化妝品,掏出來;鞋,脫下來……是的,脫鞋過安檢是美國機場的規矩。因為習慣了這種安檢程序,回國後,我乘飛機時在安檢口竟也不由自主地脫掉鞋,由此惹來眾人異樣的目光。說到此想起一件趣事。曾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在新澤西的紐瓦克機場送女朋友時,為了表達愛意,特意跨過警戒線進入禁區吻別女友,導致登機區的乘客必須重過安檢,整個機場立時癱瘓。最終這位學生被處以100小時的社區服務及500美元罰款。

嚴苛的安檢流程後,便是輕鬆的飛行體驗了。機長除了需要具備高超的駕駛技能外,還要有十足的幽默感:登機時,要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問候乘客;即使遇到航班延誤,也必須會用調侃的方式向大家解釋,讓人們在等待之餘不至太過焦躁。有一次,我從紐約飛往西北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途中經過密歇根湖。機長是個老頭,飛到湖的上空時,他忽然拿起話筒,說道:「女士們、先生們,我們現在正飛在密歇根湖的上空,大家向下看,多麼蔚藍的湖水,心情很好吧?嗯,沒錯,如果此時飛機失控,我們掉下去,能夠掉進這麼美麗的湖水中,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是吧?哈哈!祝大家有個好心情!」我一時沒反應過來:掉下去?這玩笑開得是不是大了點?正在詫異中,旁邊有幾個美國老太太咯咯笑了起來……好吧,看來是我這個中國人太沒幽默感了。

美國民航的服務較之中國多了些親切感,少了些儀式感。什麼叫儀式感?在中國的民航客機上,空姐總是要漂亮的,下飛機前還要感謝乘客的惠顧,認真鞠躬,讓人覺得坐飛機接受的是鄭重、高檔的服務;美國的民航則顯得很隨意,乘務員都是胖胖的大媽,走起路來呼呼帶風,那種身段兒也就別指望她們鞠躬致謝了。這就好比最初進入中國時的麥當勞,在美國原本是普通快餐,到中國卻添了些「高檔」的意味,吃一頓麥當勞就好像走一個儀式一般。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國人現在早不拿麥當勞當回事了,不知國內的空乘服務會不會有一天也能夠輕鬆隨意起來。

2

火車——效率低,但乘車體驗不錯

在非常講究效率的美國,鐵路系統是個奇葩。全美鐵路系統最大的運營商Amtrak (全國鐵路客運公司)是一家接受聯邦政府補貼的半國有鐵路公司,它給人留下的最深印象是——效率低下。

在我國高鐵動輒時速幾百公里的今天,作為發達國家的美國,其鐵路系統竟然還停留在國內綠皮車的速度。最讓人無法忍受的是,美國的火車晚點率很高,即使不是因為天氣原因,也經常毫無緣由地晚上幾個小時。效率低也就罷了,火車內的服務也讓人大跌眼鏡,服務員除了驗票的時候出來露個面,其他時候不知所蹤。如果你餓了、渴了,自己又沒準備食品和飲料,就只能默默走向餐車。而在餐車裡買個小熱狗,所花的錢摺合人民幣也要20元左右。

不過在美國,火車旅行的整體環境還是令人愉悅的。在火車車廂里,沒有反覆強調文明乘車、傳統美德的高音喇叭,沒有推來推去的「香煙、啤酒、飲料」,沒有「穿不破的襪子、用不壞的充電器、爽死人的牙刷」,更沒有不小心就潑你一身的帶著速食麵味的開水。大部分人會安靜地坐在那裡,成年男人拿份報紙翻來覆去地看,女人們輕聲細語地聊著天,學生拿本流行小說在座位上靜靜地讀,小孩子也很少大吵大嚷。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干擾。這就像一個濃縮版的美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獨立。在中國,你如果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估計過不了幾個小時,就會和鄰座的人混得熟絡了,有時甚至互相留下聯繫方式。而在美國,火車上人很少,很多時候一個人能佔兩個人的位置,即使有人和你坐鄰座,你們之間也少有言語的溝通。這也和火車乘客的類型有關,大部分長途旅客都選擇坐飛機了,乘坐火車的往往是些中短途的旅客,比如有一次我從芝加哥到紐約,身邊的「鄰居」竟然換了七八茬。

當然,如果說美國的火車完全沒有效率,也有失偏頗。在紐約、華盛頓、加州等地區的城際列車還是非常高效的。很多人住在大城市的郊區或者大城市周邊相對小規模的城鎮,選擇城際火車出行往往比開車堵在路上便捷得多。這種介於城鐵和火車之間的服務是維繫大城市運轉的主要紐帶。

3

汽車——日常必備之工具

飛機危險?火車太慢?那你不坐便是了。但離開汽車,毫不誇張地說,美國人連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在美國,除了少數大城市外,其他地方的人們日常買菜、添購生活用品、看病、送孩子上學等等事項都必須通過開車來完成。

有一個英文單詞叫commute,字面意思是「通勤,來往」,它在美國語境中的特殊含義是「開車在兩城間上下班」。需要commute的人不在少數,他們居住在一座城市,而在另一座城市上班,因為兩城之間的鐵路交通不暢,所以選擇開車來往。他們花在上下班途中的時間通常以小時計算,單程一小時之內都算短的。

我有個美國朋友住在鄉下,他每天開車花一個半小時去上班,等下班高峰過後,再披星戴月返家。我曾去他家拜訪,坐上他的車,音響里放的都是鄉村音樂。他告訴我,他每天聽得最多的聲音並非來自家人或同事,而是車載音響中的歌聲。聽著歌聲,我忽然想起在中國非常流行的一首美國歌曲——約翰·丹佛的《鄉村路,帶我回家》(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這不就是美國汽車文化在音樂界的延伸表達嗎?還有美國作家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On the Road),也是講述了一群被稱為「垮掉的一代」的年輕人漫無目的開車遊走的故事,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一種體現。有趣的是,在美國,road這個詞常以複數形式出現,而我最初學唱英文歌時,曾把country roads誤唱為country road,便是一種中國式的誤解。要知道,很多很多的道路才構成了美國人的生活圖景,而汽車則是他們描繪這份圖景的畫筆。

由於人們對二手車的需求大,供給也充足,所以美國的二手車市場非常繁榮。如果你對車的要求不高,以非常便宜的價格便能淘到一輛二手車。我曾以1900美元購置一輛二手車,開了五年後,又以1500美元的價格售出,實際上等於花400美元(人民幣2500元左右)租了五年,其間除了油費和日常檢修外,基本沒有別的花銷(美國大多數高速路都不收費)。

在美國開車最怕的事情就是碰上交警。美國的交警和中國的不同,他們不站在路上執勤,而是待在車裡,躲在某個角落,等待「獵物」上鉤。要是不違法,你基本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但你一旦出現超速等行為,他們就會冷不丁從某處竄出來,打開警燈,這時你就得乖乖靠邊停車認罰。我有一次被查是因為一隻前車燈壞了,警察讓我靠邊,上來問的第一句話是:「您好,知道我為什麼把您攔住嗎?」我不懂其中奧妙,乖乖回答:「是不是因為車燈壞了?」他嘿嘿一笑:「哦,原來您知道車燈壞了,那您屬於明知故犯,不好意思,我給您開罰單咯!」 嗨,早知道就說「不知道」了!好狡詐的美國交警,我中計了。

4

長途巴士——體現「不著急」文化

在美國,長途巴士的配置可謂是高大上——空調、軟座,還配有車上廁所,但大家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蔽,坐長途巴士的體驗著實不佳。因為長途巴士的票價相對便宜,所以乘客大多是窮人和學生。

「灰狗」(greyhound)是全美最大的長途運營公司,有著近90年的歷史。但這家可謂百年老店的公司卻經常發生有趣的事故。某晚,我乘「灰狗」大巴從華盛頓回弗吉尼亞,車開到半路,司機忽然將車停下,迷路了!一時間,大家不知所措。由於地處偏遠,沒有網路信號,也沒法通過谷歌地圖查詢。幸好一位乘客靈機一動,給她的愛人通電話,通過路牌告訴對方我們當時的地點,再由她的愛人在電腦上查出路線,告訴司機應該怎麼走。這一路,每到一個路口,那位乘客都要通過電話和她的愛人確認路線。本來三個小時的路程足足走了五個小時。但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車上的乘客沒有一個著急的,反而是樂呵呵地享受著這次「事故」。

長途巴士上的「不著急」文化在排隊等車時也時常出現。我遇到過幾次上不去車的情形,原因是隊伍太長了。這聽起來有點奇怪,買了票,一人一座,難道還上不去?現實就是如此。雖然一輛車上的人數有定額,但經常會有沒趕上前一班車的人坐後一班車,只要是當天的票都能上車,因此誰能上誰不能上,完全看排隊的先後順序了。從紐約去華盛頓的車一小時一班,因此常常亂坐一氣。有一次我從紐約去華盛頓,是晚上11點出發的車,我10點就到了車站,卻發現前面排起了數十人的隊伍。當時,10點出發的那班車正在檢票,上去了一部分,下面的人接著等11點的車。待11點的車來後,剛好排到我這裡,檢票員攔住我:「上不去了,等12點的車吧。」我回頭看了看排在後面的人,有一些人買的也是11點的票。半夜三更上不去車,這要在國內,乘客肯定要投訴抱怨了,但美國這些坐「灰狗」的人只是默默地等待下一班車的到來,即便一個個睡眼惺忪。

還有一次,聖誕節前夕,我在達拉斯等車去休斯敦,和數百名墨西哥裔的乘客一起擠在狹小的車站中等待。有些人手中票上的發車時間早就已過了,但因為沒有趕上上一班車,他們只好等下一班,這樣等下來,有的人都已經等了半天了,卻依舊排在隊伍里慢慢往前挪。候車室里空氣污濁,不時飄來廁所的味道,但除了孩子的哭聲,其他人都很安靜,少有喧嘩。為什麼他們都不著急呢?直到過了很久,我才想明白:明確的時間節奏是都市白領的特點。對於無固定工作的人們而言,他們的工作、生活都與緊張的時間沒什麼關聯。這些人有的可能不上班,即便是在打工,也都只掙一點點錢,沒了工作再找便是。所以,早一點或晚一點對他們而言又有什麼區別呢?

選擇長途巴士,就要接受它的「不著急」文化。而這種文化也是美國某個社會階層的生活態度。

本文選自《新東方英語》,可上噹噹、亞馬遜、京東、天貓等網站購買《新東方英語》雜誌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英語 的精彩文章:

Try to Remember——追憶往昔
在英國留學,你應該有一輛自行車
大學早知道,不吃後悔葯
巧用「中醫治癒系四法」記單詞
雙語︱謝謝你們討厭我

TAG:新東方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