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共享經濟」的基因已經變異

「共享經濟」的基因已經變異

■本報記者 唐瑋婕

「他們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問題,甚至有可能是更多問題。」

正如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共享經濟」讓我們感受到了同樣罕見的持續高熱。這樣一個商業模式的出現曾讓很多人給予厚望,似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想狀況很快就觸手可得。讚歌也是這麼唱的:共享註定要深刻地改變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大家對於物品會越來越沒有佔有慾,而只要使用權。Uber (優步)創始人還曾在不少公開場合表達他的終極暢想———最終所有人放棄了私家車。

這是一個聽上去很美好的預言,可現實卻並沒有那麼豐滿。

共享「基因」遠離初衷

站在如今的時間點回頭望,你大概會感嘆:為何不只如初見? 剛剛成長起來的Uber和Airbnb (愛彼迎) 等新平台一度勢如破竹,也是大家較為公認的「共享經濟」樣本———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手段,有效匹配社會上閑散的資源和需求,從而提高閑置資源的利用效率。

這裡有兩個關鍵詞,一是「閑置資源」,二是「提高效率」。

當時,Uber可以看成是一個純平台,讓車輛上的閑置座位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接到有同樣出行需求、卻沒有車的人群;Airbnb則在住宿領域嶄露頭角,讓出行的人群可以找到當地人家中的閑置房間。

然而,隨著資本開始瘋狂湧入,平台的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後,原本引以為傲的共享基因逐漸變異。資料顯示,Airbnb最早選擇的房源基本都是個人房東,拿單個的房間或床位出來做分享。後來,用戶住宿需求逐漸多樣化,比如家庭、情侶、團隊更傾向於選擇獨居的住所,導致大量「二房東」開始出現。

在澳大利亞的悉尼,一些公寓房主就發現,租客竟然背地裡又把房子放在Airbnb上「二手」轉租,還一次租給多個人,從中謀取翻倍的利益。目前,Airbnb上已經有75%住宿的場景,房東和租客不住在一起,而且這個比例還在升高。

消費觀念在轉變

匹配閑散資源的初衷肯定是理想化的,但在平台的實際運營中,一旦需要產生規模效應,就很難避免回到傳統的商業邏輯之中———變身大公司、提供標準化產品。這種自然而言的演變難免引發我們的思考:會不會原先預想中的「共享經濟」,天生就與商業模式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呢?

問題的答案或許見仁見智,但有意思的是,這幾年在一輪又一輪「共享經濟」風潮的推動下,尤其是狂轟濫炸的共享單車確實改變了大家「最後一公里」的出行習慣,至少在這個領域,「使用但不佔有」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不應該給「共享經濟」太多改變世界的使命,其更大的價值在於推動消費觀念的升級,即在商業公司的主導下,消費者會逐漸接受一種理念———一有需要,即可使用。用更專業的話來說就是弱化「所有權」,強化「使用權」。

監管還須儘快跟上

「談共享一定要思考,什麼是利用率比較低的,什麼是金額比較大的,這些才有共享的價值。共享單車一邊說共享,一邊佔用城市最寶貴的地表面資源,其他像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這類價值很低的商品都說共享,這都是概念被玩壞了。」事實上,持這種觀點的人並不在少數。眼下,針對「共享經濟」的討論仍在熱烈上演,而那些披著「共享」外衣的「偽共享」,又給這個新模式抹了不少黑。

「偽共享」千奇百怪,大多可以歸為兩種套路。一種就是營銷策略,打著「共享」的招牌,做著類似於「試用」的事情,目的是更多的流量或者未來的購買。第二種更類似於金融活動,每個使用者需要預先支付一筆押金,而平台並非依靠多次使用來賺錢,反而是這筆押金會成為運營的關鍵。

對於消費者來說,需要警惕的則是,一些商家假借共享之名,實則非法集資、做微商,以遠超成本的價格作為押金,甚至消費過程充滿隱患等等,這些「套路」,消費者不得不提防。

而對於監管者來說,「共享經濟」以及那些「偽共享」項目同樣帶來了不小的管理挑戰。如何在保持城市活力的同時又不背離發展初衷,已成為發展「共享經濟」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專家學者表示,這些資本與科技相結合的產品在改變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的同時,確實已經引發了一哄而上的惡性競爭、無序發展、資源浪費、影響公共秩序,甚至觸及法律紅線等負面效應,只有通過及時、適當的監管,才能實現有效的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匯網 的精彩文章:

「共享經濟」就是這麼被玩壞的
創新與傳承並舉,擦亮文化名片
是什麼悄悄偷走了你的明眸
禇時健去世?警犬退役被吃?9月謠言你中招了嗎
上港缺少的並不只是運氣

TAG:文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