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殲-15著艦太難?連試飛員都駕馭不了?真相其實是這樣

殲-15著艦太難?連試飛員都駕馭不了?真相其實是這樣

妹子楊聊軍事第43期

近日,妹子楊看到一篇題為《李中華都不行!殲15著艦太難,高強度實戰須殲20上艦》的文章,文中有幾段寫得還不錯,但是有一段截取了幾張關於中國著名試飛員李中華的報道截圖,說這位頂尖的試飛員,卻在艦載機模擬器上根本就落不上艦,於是該作者就得出結論稱殲-15這款艦載戰鬥機的著艦操作本身難度極大,不好駕馭。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依妹子楊看來,這純屬偷梁換柱。頂級試飛員李中華首次試飛艦載機模擬器,結果卻落不上艦,這件事兒完全屬實,是殲-15艦載機總設計師孫聰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親口透露的。但是,別說李中華,就算換成世界上任何一個空軍頂級飛行員,駕駛任何一種先進的艦載機,都幾乎不可能第一次就著艦成功。

這樣的文字純屬偷梁換柱,斷章取義

就算是試飛員也不可能第一次就著艦成功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因為空軍飛機著陸前有個拉飄過程,可以非常平緩地降落到幾公里長的跑道上;而海軍艦載機著艦是沿著一條更陡峭的下降軌跡,重重地「砸」到僅一百米長的航母著艦區域,二者操縱流程根本不是一回事兒,難度也天差地別。打個比方,一個會開各種汽車的老司機,第一次開頂級F1賽車就能非常溜?想想都知道不太可能。

曾有個比方形容艦載機著艦,彷彿落到大海中移動的一枚郵票上

所以說,孫聰總師舉這個例子,其實反映的是艦載機在航母上的起降難度超過了一般人的想像,遠遠超過普通飛機陸地起降難度,即使是頂級試飛員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器適應訓練才能駕馭。而有的人卻偷換概念,拿這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怪罪說殲-15艦載機著艦性能不行,實在是莫名其妙。

殲-15著艦時的第一視角

從另一件事情也可以側面證明艦載機著艦的特殊性。海軍艦載機著艦過程跟空軍飛機完全不一樣,飛行員操縱流程也完全不一樣。這就導致了,從空軍飛行員中選拔改飛艦載機,會帶著很多陸地上降落的固有習慣,很難適應艦載機粗暴直接的降落方式,淘汰率因此非常高。去年開始,中國海軍已經嘗試啟動全新的艦載飛行員培養方法,即讓新人從招飛階段就專門按照艦載機的降落方式來訓練,而不再經過空軍常規培養然後改裝的方式,從根本上避免陸地降落的固有習慣,降低淘汰概率。

海軍艦載機飛行員培養方式也很特殊,充滿挑戰與艱辛

殲-15的著艦性能究竟如何?

事實上,評價一架艦載機著艦性能的好壞,跟評價一架普通飛機著陸性能的好壞是一回事兒,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飛機的低速性能,二是飛機的操縱性能。第一條說白了,就是如果一架飛機著陸時可以用更低的速度、更小的迎角,實現更大的升力,那麼這個飛機降落性能就越好。第二條說的就是飛機舵面響應飛行員操縱的時間和準確度,就好比電腦前的你挪動滑鼠,屏幕上的指針移動起來有沒有延遲?移動很精準還是會跑偏?

從低速性能講,蘇-27本身採用了特殊的升力體布局,低速性能的底子就相當好。改進成蘇-33艦載機時,不僅增加了翼展和翼面積,改進了襟翼設計,邊條翼上還增加了一對鴨翼,明顯進一步改善了飛機的低速氣動性能,顯著降低了著艦速度。完整沿用蘇-33氣動設計的殲-15,著艦速度也與蘇-33基本一致,十分接近以著艦性能見長的美國海軍F/A-18艦載戰鬥機。

對比殲-15和F/A-18E的著艦,飛機仰角基本一致,都不算大,可見低速升力特性都比較好

從操縱性能講,外界普遍認為,殲-15採用了國內自主研製的三軸四餘度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這是現代飛機普遍運用的先進飛控技術,國產殲-10、殲-11BS、殲-16以及殲-20等戰鬥機都是如此。這種飛控系統可以把先進氣動布局的潛能發揮到最大,讓飛機的性能錦上添花。誠然,之前殲-15的飛控可能存在一定的可靠性問題,並曾導致了墜機事故,但是這跟這套飛控的操縱性能並沒有直接關係。這就好比微軟剛推出Win10操縱系統那會兒可靠性不好,總是藍屏出錯,但是Win10這個系統本身還是很先進很流暢的啊。

電傳操縱系統示意圖,是讓飛控計算機幫助飛行員操控飛機

綜上所述,殲-15不僅著艦性能不差,反而還很不錯。當然,這不是說殲-15的著艦性能就完美無缺、無需改進了。國外某些型號的艦載機,比如法國「陣風」和美國F-35C,已經開始推廣運用新一代智能化輔助著艦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飛行員完成著艦動作修正,著艦成功率進一步增加,尤其適合低能見度惡劣天氣條件下的著艦。這個系統就很值得殲-15研究改進。但是必須指出,這個新一代輔助著艦系統,只是一個功能上的補充而已,跟電傳飛控本身完全是兩碼事。

法國陣風M艦載機著艦,對比上面那張圖,可以發現陣風著艦仰角明顯太大,此時飛行員幾乎沒有向下視野

另外還要說一句,向陣風這樣的三角翼鴨式布局戰機,其低速階段升力曲線是很難比得上常規布局戰鬥機的,即同樣的速度下,必須用更大的迎角才能實現同等的升力。法國人的陣風M艦載機著艦飛行特性就不太好,仰角太大,機頭翹得老高,導致飛行員下視視野變差,只能靠削尖機頭雷達罩來彌補座艙視野。這就使得陣風雷達尺寸是三代半戰機里最小的,直接影響了作戰能力。在某些文章嘴裡,反而把陣風著艦性能吹噓得更先進,實在是無法理解。

基於同樣的原因,殲-20這種為超音速巡航而優化的氣動布局,想要上艦的話,也必須非常小心地進一步改進低速升力特性才行。不過咱跟法國人不一樣,中國航空科研人員玩轉鴨式布局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從六七十年代就開始搞了,想必早已經有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鴨式布局並不會成為阻礙殲-20上艦的因素。妹子楊還是很期待殲-20上艦的,姑且拭目以待吧。

本文發表於《超視距》,作者為妹子楊,為您帶來有營養有趣味的原創軍事文章,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多多關注!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視距 的精彩文章:

這組遠程火箭炮齊射的精彩圖集 有沒有震撼到你?
時隔一年再次墜毀 俄軍「逆火」轟炸機到底經歷了什麼?
中國炮兵為什麼這麼厲害?雷達數據鏈無人機樣樣俱全!
海軍又一款先進戰機曝光 有了它還會缺航母飛行員嗎?

TAG:超視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