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Nature研究或解決「將軍肚」困擾……
一周回顧:大人們的努力觀影響嬰幼兒,Nature研究解決將軍肚困擾,墨水治療癌症,間歇性禁食益處,人腦連入互聯網,神經刺激讓昏迷15年植物人出現意識……更多資訊,請跟隨小編一起回顧吧。
產業動態
1
首個龐貝氏組合療法獲「孤兒葯」認定(附專訪)
根據外媒(seekingalpha)消息,近日首個針對龐貝氏綜合症的組合療法(chaperone + ERT)ATB200/AT2221被FDA授予「孤兒葯」資格,開發該產品的Amicus Therapeutics($愛美醫療(FOLD)$ )股價也應聲上漲5.8%,報15.8美元/股。
2
近50萬美元的定價貴不貴? CAR-T療法或建立新「支付體系」
2017年8月30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批准了一種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細胞治療白血病的新療法——CAR-T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商品名為Kymriah,定價47.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13萬元)。這是美國歷史上基因療法治療癌症的里程碑式「藥物」,開闢了癌症治療的新篇章。
3
俞德超:今天,沒有一個做葯的人可以不關心抗體藥物
9月23日-24日,由同寫意新葯英才俱樂部和華人抗體協會聯合主辦的「同寫意論壇第64期活動——2017全球視野下中國抗體葯產業發展之路」在蘇州獨墅湖畔盛大召開。座無虛席的活動現場顯示出了國內製葯人對抗體藥物的高度熱情。
4
安進聯手先聲,中國Biosimilar競爭激烈
9月27日,安進公司與先聲葯業宣布,雙方簽署獨家合作協議,將在中國市場共同開發及商業化四種生物類似葯,其中安進繼續負責這四種生物類似葯的共同開發、上市許可申報和生產;先聲葯業負責生物類似葯在中國市場的分銷和商業化,安進公司保留特定的產品共同推廣權。
5
默克在華開啟新布局,生物葯早期開發迎來「最好的時代」
據統計,2016年全球藥物銷售額前10位中有8個生物葯,其早期開發進入「最好的時代」。不同於諾華、羅氏、GSK、禮來等縮減或關停在華研發中心,擁有350年歷史的大藥廠德國默克「不走尋常路」,將亞太區首家End-to-End生物開發中心設在中國上海,以服務中小初創生物製藥企業。
6
賀林院士:在基因產業鏈條中,遺傳諮詢不可或缺
賀林院士認為,遺傳諮詢跟遺傳(基因)檢測,是手心和手背的關係,在基因產業鏈條中,遺傳諮詢不可或缺。而事實是,我國目前非常缺乏能對基因檢測結果進行專業解讀的遺傳諮詢人才。
研究動態
1
專訪湖南師大李國林博士:間歇性禁食有多重健康益處,背後「功臣」是腸道菌群
這是一篇論文,也是一位中國科學家在美國NCI做訪問學者1年2個月間曲折坎坷,但最終「守得雲開見月明」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國林博士。他最新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論文發現,間歇性禁食能夠顯著誘導白色脂肪米色化,降低肥胖,改善脂肪肝和胰島素抵抗。研究還證實,這一切健康益處背後的「功臣」是腸道菌群。
2
Science:「3合1」新抗體,有效對抗多種HIV
關於艾滋病,科學家們從未停歇「征服的路途」。而疫苗,被認為是終結這一致命病毒傳播的必經之路。但是,HIV病毒多變、易潛伏的特性讓艾滋病疫苗研發充滿挑戰。9月20日,《Science》期刊最新一篇學術成果帶來好消息:製藥公司賽諾菲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共同研發出一款「三合一」的特異抗體,能夠有望防禦猴子免受SHIV的感染,且效果優於單一的天然的抗體!
3
世界首例!人腦連入互聯網
南非Wits大學的研究人員做出了世界首次的嘗試:將人腦實時連接到互聯網上。這個「Brainternet」的項目是將腦電波流在互聯網上共享,從本質上說它是將大腦轉變為萬維網上的物聯網(IoT)節點。
4
對抗結腸癌和慢性結腸炎症,你可能需要吃「素」了
一項由多國科學家參與的研究發現,由大量「彩色」果蔬構成的飲食中可能含有能夠對抗結腸癌和炎症性腸道疾病的化合物。這一結論來自在小豬身上的試驗,研究者認為了解這些化合物的分子機制是發現某些癌症新療法的第一步。
5
里程碑!拉曼光譜首次被開發為實時監測臨床設備
9月20日STM雜誌封面文章報道美國科學家開發了一個新的設備,能夠實時評估身體組織是否獲得足夠的氧,可以用來預測危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驟停。這是拉曼光譜首次被開發為實時監測的臨床醫療設備。業內認為,有著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6
Cell:被「忽視」的DNA序列,竟負責啟動免疫細胞的發育
9月21日,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在《Cell》期刊發文揭示,非編碼DNA序列負責調控增強子的核定位,通過改變DNA三維結構,促使啟動子和增強子精準地結合,進而促使T細胞正常發育。
7
顛覆認識!神經刺激讓昏迷15年植物人出現意識
9月25日Current Biology報道了一項突破性的進展:經過一個月的迷走神經刺激治療,一個昏迷15年的植物人出現意識。該結果顛覆了持續超過12個月的意識障礙是無法逆轉的這一固有認識。
8
這很科學!Science:大人們的努力觀,會影響嬰幼兒
9月21日,《Science》期刊最新發表的一篇文章揭示,15個月大的寶寶如果看到大人們堅持完成某些挑戰,他們也會受此影響,更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意味著,嬰兒具備領悟努力價值的能力。雖然科學家們並不知道這種積極影響會持續多久,但是它依然可以為父母教育子女帶來一定的啟示——給孩子灌輸努力的價值並以身作則。
9
運動為何能讓人健康長壽?答案或許在這裡……
無論是跑步、騎自行車還是游泳,做有氧運動無疑是一個保持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但是,運動為什麼能讓我們更健康呢?弗吉尼亞大學(UVA)醫學院的Zhen Yan或許能提供一些答案。在近日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中,Yan和同事們將目光投向細胞內,試圖從分子水平上理解,為何鍛煉對身體如此重要。他們發現,其中一個關鍵的益處與細胞「發電廠」——線粒體有關。
10
一個指紋讓「癮君子」分分鐘現形, 質譜分析有「大招」
最近,來自薩里大學的研究人員與荷蘭法醫研究所、智能指紋研究機構共同合作,開發出一種檢測手段,能夠快速精準檢測出各手指上殘留的卡因及代謝物,同時識別出指紋主人的身份。如果這個測試在不久的將來被廣泛應用於可卡因以及其他非法藥物的檢測,那麼傳統的尿液、血液或唾液藥物檢測將有可能遭到淘汰。
11
抑鬱症患者易自殺 大腦炎症難逃責任
抑鬱症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疾病,它背後同樣存在複雜的生理基礎。近日,一項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自殺念頭與大腦炎症之間存在關聯。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活體中證實這種聯繫。該研究發表於Biological Psychiatry期刊上。
12
一種新型測試,有效預測「老年痴呆」風險
運用多基因分析,可有效預測「老年痴呆」風險。近期的《神經病學年鑒》(Annals of Neurology)報道了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測試,可準確地給出臨床前阿爾茨海默症的遺傳「危險因素」。
13
抗凝葯華法林不良反應減27% 基因檢測又「立功」了
9月26日發表在JAMA上的一項研究揭示:在使用華法林前,檢測患者的遺傳學信息,能夠將患者不良事件減少27%。因此,科學家希望未來能夠大規模推廣基因檢測指導華法林使用。
14
或解決 「將軍肚」困擾 來看耶魯大學這項研究——
人上了年紀之後,即便經常運動,也不會像年輕人那樣能有效地燃燒脂肪,隨著腹部和內臟脂肪的增加,很容易出現「將軍肚」。但年齡增加造成脂肪細胞「反應遲鈍」的根本原因,一直是未知的。9月27日,Nature刊登了一項耶魯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發現:腹部脂肪組織的巨噬細胞,隨年齡增加發生炎症阻礙脂肪代謝,且存在起作用的關鍵酶,並指出了解決「將軍肚」的潛在治療方法。
15
納尼!? 中國墨水竟能治療癌症!?
中國墨水竟能治療癌症!?近日,復旦大學楊武利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名為「胡開文墨」的傳統植物墨水含有獨特的分子特性,它們不僅僅能在紙上承載信息,還能夠殺死癌細胞。這項研究發表於近期的ACS Omega上。
16
多虧了CRISPR,科學家滅了所有癌變基因
近日,科學家們取得了一項「里程碑」式突破——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系統地失活人類結腸癌細胞基因組內每個基因,這不僅使得突變KRAS腫瘤減少約50%,與化療效果一致。同時,還找到了新的腫瘤抑制因子。
17
黑色素瘤複發關鍵原因被找到,有了新的治療靶點
馮小剛電影《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扮演的李香山因患黑色素瘤離開人世,讓很多人知道了這種疾病。9月27日,《Nature》期刊最新發表一篇文章,揭示了黑色素瘤複發的關鍵原因,並提供了一個側面攻擊策略,找到新的治療靶點。
關於BioWeek
為了幫助讀者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前沿生物技術研究和生物行業內的成功商業模式。生物探索推出BioWeek資訊回顧欄目。通過匯總生物圈內一周的產業動態和研究前沿,來讓您更充分地認識生物業內的「生態圈」。
End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第十一屆遺傳諮詢培訓班第六天
※人工合成胚胎已經降臨,是該銷毀還是任其發育?
※上了Science!中國團隊首揭寨卡病毒致新生兒缺陷根源
※「想吃肉」怪我咯?要怪就怪這些腦細胞!
※專訪百濟神州李季博士:「賣了14億」的PD-1抗體,接下來我們打算這麼做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