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戴森球」,被大量恆星包圍著

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戴森球」,被大量恆星包圍著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種理論。所謂"戴森球"其實就是直徑2億km不等,用來包裹恆星開採恆星能的人造天體。這是一個利用恆星做動力源的天然的核融合反應堆。

戴森球 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結構,由弗里曼·戴森先生提出。這樣一個"球體"是由環繞太陽的衛星所構成,完全包圍恆星並且獲得其絕大多數或全部的能量輸出。戴森認為這樣的結構是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並且能源需求不斷上升的文明的邏輯必然,並且他建議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從那時起,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建造人工天體或一系列這樣的結構以便包圍太陽,便不斷地由一些狂想的工程學家或科幻小說所提出,並冠以"戴森球"之名。這些後續的設想沒有僅僅在從太陽能收集站上止步-許多工程設計還包括建設人類殖民地和工業基地 。看下面圖片,是不是有種美輪美奐的感覺。不過本站的觀點是,理論上可以,現實中距離還很大。可以去研究,不用太刻意。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戴森球」恆星,目前,研究人員最新觀測到第二顆戴森球恆星,專家稱可能是扭曲內盤或者橢圓軌道上的彗星殘骸阻擋了恆星光線。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自2015年10月以來,KIC 8462852恆星令科學家感到迷惑不解,其亮度出現奇特的變化,許多人猜測該恆星周圍可能存在外星人「戴森球」超級建築,阻擋了恆星光線。除了探測到該恆星亮度出現不規則波動,科學家最新發現這顆恆星在過去一個世紀里亮度下降了20%。目前,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第二顆「戴森球」恆星,從而使戴森球現象變得更加神秘。

一位天體物理學家稱,戴森球現象或將揭曉外星人的超級建築,同時,研究人員可能發現另一顆恆星具備類似的特徵。這個神秘的「戴森球」恆星可能處於最新發現的進化階段,可使用自然發生的現象解釋神秘的「光通量變化」。

天體物理學家伊桑-西格爾(Ethan Siegel)解釋稱,KIC 8462852恆星可能被一個相對地球的「側立」原行星盤環繞,雖然該盤狀結構噴射紅外光線,但是這種獨特排列使人類無法觀察到放射性光線。雖然這顆恆星可能已有數億年歷史,但一些專家認為它是一顆較年輕的恆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隨我漲知識 的精彩文章:

如果北極15萬甲烷泄漏,將嚴重威脅到全球氣候
科學家發現了神秘雙星系統中存在三顆巨行星,十分神奇
范艾倫輻射帶還存在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
小物體也有大本領,極小的晶體顆粒,展示隕星強烈撞擊事件
宇宙中44億年前的碰撞,帶來的生命中無窮的元素

TAG:隨我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