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造美利堅之「艦」001︱開山之作:「彭薩科拉」級
自世界五大海軍強國簽訂《華盛頓海軍條約》後,主力艦的建造競賽暫時停滯了下來,各國紛紛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建造尚未受到數量限制的條約型巡洋艦上,美國海軍自然也不例外。1922年12月,美國海軍發布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提出要新建10艘10000噸級巡洋艦及16艘「奧馬哈」級輕巡洋艦。不過雄心歸雄心,現實歸現實,條約型巡洋艦的建造之路從一開始就崎嶇異常。
鍛造美利堅之「艦」001
「彭薩科拉」級
由於當時的美國沉溺於相信所謂的「條約帶來的和平」,因此,對海軍建設毫無熱情的美國第30任總統柯立芝直到1924年12月才同意撥付用於建造首批2艘10000噸級巡洋艦的預算,用於美國海軍第一級條約型巡洋艦的建造。這級巡洋艦就是後來被稱為美國海軍重巡洋艦開山之作的「彭薩科拉」級。
「彭薩科拉」號重型巡洋艦,本艦是號稱美國海軍條約型巡洋艦「開山鼻祖」的「彭薩科拉」級首艦,其具備美國條約型巡洋艦的所有典型特徵
在「彭薩科拉」級設計之初,美國海軍總委員會就為新巡洋艦的設計思路定了調。依據總委員會的設想:美國海軍的條約型巡洋艦必須具備高航速、大續航力、兇猛的火力及優秀的偵查搜索能力等特點。其中高航速與大續航力是為了能在日本挑起戰火後掩護主力部隊長途西進迎擊;兇猛的火力是為了替代戰列艦完成一些難度不高但風險較大的打擊任務;優秀的偵查搜索能力則是充當艦隊前衛的必備條件。
依照這個設想,美國海軍在1923年針對「彭薩科拉」級的最初設計案為新艦配備了12門8英寸主炮,同時將最高航速設定為35節。與此同時,防護能力則被有選擇性地忽略掉了(彈藥庫裝甲厚度僅為19.1毫米,炮塔裝甲及司令塔裝甲厚度也僅有31.8毫米)。後來,因為意識到新艦的防禦能力過於低下,1925年獲得批准的最終方案中將主炮門數削減到10門,最高航速也下降到32節,這樣就節省出了1090噸的噸位來加強裝甲。
舾裝狀態下的「彭薩科拉」號後主炮塔
「彭薩科拉」級共建2艘,依美國海軍軍艦命名習慣,均以城市命名。其中,以佛羅里達州屬彭薩科拉市命名的「彭薩科拉」號於1926年10月27日在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2月6日完工;以猶他州的州府鹽湖城市命名的「鹽湖城」號則同樣於紐約海軍船廠開工,1930年12月11日完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兩艦最初被分類為「輕巡洋艦」(編號分別為:CL-24及CL-25),1931年7月才被重分類為「重巡洋艦」。
竣工時的「彭薩科拉」級巡洋艦標準排水量9097噸, 艦長178.3米, 寬19.9米, 吃水5.9米, 人員編製631人。採用平甲板船型, 尖艏, 巡洋艦型艉, 首舷弧不明顯,艦體修長,長寬比達到9∶1, 這都是為了提高航速而採取的措施,所以該級艦的耐波性能不是很好。軍艦動力系統由8座重油鍋爐和4台帕森斯式蒸汽輪機組成,最大功率107000馬力,4軸推進,最高航速32.5節,載重油2116噸,15節時續航力10000海里。
「彭薩科拉」級性能參數表(完工時)
由於受到條約關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10000噸的限制,本級艦不得不在火力和防護上做出取捨。因此,該艦配備了10門MK9型8英寸55倍徑艦炮。10門火炮被布置於2座雙聯裝和2座三聯裝MK14型炮塔中,以背負式呈前2後2配置,由MK18型射擊控制裝置指揮, 此炮是為了對抗日本海軍配備的三年式200毫米艦炮而研製開發的。主炮最大射程29100米,壓倒了三年式,穿甲彈重量118千克,也超過了三年式使用的110千克炮彈。只是該炮的射擊散布比較大,影響了作戰效能。因此,「彭薩科拉」級不得不在防護性能上做出犧牲,其採取了重點防護的設計理念,對於機艙和彈藥庫等重要部位集中布置了64 毫米和102 毫米的裝甲,而艏艉等部位不設裝甲。另外,為了在有限的噸位內充分實現水下防禦,在機艙和彈藥庫外部追加設置了一層燃料艙。
完工後的「彭薩科拉」級兩艦增加了噸位以加強防護能力,並於戰爭期間多次接受了防空強化改裝(換裝瑞典產博福斯高射機關炮及瑞士產厄利孔高射機關炮,並不斷增加武器數量)和雷達及電子設備更新,戰鬥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彭薩科拉」級首艦「彭薩科拉」號於1946年8月26日退役,1948年11月10日註銷艦籍,並作為靶船被擊沉於華盛頓州水域,二戰中該艦共獲得13枚戰役之星獎章;姊妹艦「鹽湖城」號則於1946年8月29日退役,1948年5月25日作為靶船被擊沉於加利福尼亞州西南水域,同年6月18日註銷艦籍,二戰中該艦共獲得11枚戰役之星獎章。
未
完
待
續
本文摘自《海戰事典009》
記述近代日本戰艦的建造歷史及參戰經歷
描繪了期間若干著名海上戰事的始末
對海權與日本近代國家命運的關係進行了系統性介紹
※其實姜維根本沒有與諸葛亮交過鋒
※熱血褒獎,蘇聯紅星勳章鑒賞
※二戰德國「大德意志」師的「虎」式裝備
※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土木堡之變
※歷史古迹會說話,斯拉夫人建造的「第三羅馬」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