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臣孫嘉淦的衰變
孫嘉淦(1683—1753年),字錫公,號懿齋,靜軒,山西興縣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中進士,點翰林。雍正成了皇帝後,孫嘉淦上書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乾隆即位後,孫嘉淦針對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病,又上了著名的「三習一弊疏」,指出:君主聽慣頌揚之詞後,就會「鼓諛而惡直」;見慣一呼百應的場景,就會「喜柔而惡剛」;處於高位習慣自以為是思考方式後,就會「喜從而惡違」。三種習慣形成以後,就會產生一種弊端,就是喜小人而惡君子。
奏疏的語氣雖然與上書雍正的時候大不相同,所用詞藻少了幾分鋒利,增加了相當程度的舒緩,可意見仍然是尖銳的。「耳習」、「目習」、「心習」,不僅是清王朝統治者的腳下的泥沼,而且是一切統治者容易墮入的深潭。曾文正在《鳴原堂論》中說:「三習一弊,凡中智以上,大抵皆蹈此弊,而不自覺。」孫嘉淦精闢的見解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揚。在雍正、乾隆時期,孫嘉淦多次上疏,敢於犯顏直諫是朝野聞名的。
不過,這種直諫的勇氣並沒有堅持多久,最終在皇權的打擊與恐嚇之下蛻變了。乾隆十六年六月,假託孫嘉淦之名的「偽奏稿」流傳到雲南時被乾隆帝發現了。「偽奏稿」的內容是攻擊當今皇上失德,犯有「五不解、十大過」,並且語言粗鄙。這下,在全國範圍內嚴密追查偽稿作者。至十六年十一月,僅四川一省即查獲傳抄偽稿犯280餘人,而湖廣、江西更多於四川。十八年二月,策劃製造「偽奏稿」的盧魯生、劉時達凌遲處死,魯生之子錫齡、錫榮斬立決,親屬照律緣坐。
此案對孫嘉淦的影響很大。這位在封建官場「撲騰」了幾十年的大臣,從他中進士以後,歷經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看到了太多的文字獄,他熟識的、不熟識的許多人都因文字丟了命。在清朝立國的268年里,發生了160餘起文字獄。康熙五十二年發生的戴名世《南山集》一案,株連300餘人;雍正六年,湖南士人曾靜、張熙策動手握兵權的岳鍾琪謀反案,涉及到去世快五十年的呂留良,呂留良銼屍梟示,呂留良長子呂葆中及學生嚴鴻逵戮屍,呂的另一子呂毅中及學生沈在寬斬決,其他被株連的人也受到極其嚴厲的懲處。
乾隆在位六十年,文字獄在130起以上。乾隆搞文字獄,除了指摘詩句,殺人立威之外,還專挑文章著作中未曾避諱的毛病,文網之密使人觸目驚心。孫嘉淦豈能無動於衷?在追查偽稿期間,孫嘉淦被嚇得心驚肉跳,面對圍在身邊哭泣的妻兒,對以前所作所為深表後悔。他說,過去雍正皇帝和現今皇上屢戒我好名,偽稿縱然與我無關,但奸徒為什麼假託我名而不假託別人的名字?乾隆十八年,他在追查偽稿的政治風濤中驚懼而亡。
由直諫到舒緩再到悔恨當初,孫嘉淦變了,變得如同奴才。他的仕途生涯,是清代士風發生歷史性轉變的一個縮影,說明中國的封建專制統治已經把士人的氣節芟夷殆盡。傳統的讀書做官變成了讀書做官做奴才。其實不是我們這個民族缺乏智慧,也不是不懂思想自由之可貴,而是歷史遺留的痕迹太深。產生思想巨人,不僅需要個人具有強烈願望,更需要土壤和深厚的背景,假若缺乏後者,前者也就不復存在,孫嘉淦就是顯例。
※晚清時文學大師們的拳腳功夫
※坐塌龍椅的超胖皇帝成為千古笑柄,最後被一個猛人殺死
※「青幫」 「紅幫」的起源以及滅亡經過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