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國幾乎山窮水盡,為何國民政府就是不投降?
文/寂寞的紅酒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進行全面侵華。戰爭開打後,日軍向中國軍隊發動了瘋狂的進攻,在日本的飛機大炮下,中國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傷亡慘重。到1938年,中國已經丟掉了半壁江山,日本還在向前推進,中國處境維艱,日本幾次想誘降中國,但國民政府就是不和日本和談,逼得日本只能硬著頭皮打下去。即使在1941年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中國仍然拒絕向日本屈服。那麼國民政府為何一反常態,就是不服軟,一定要堅持打到最後?
第一,雖然中國被日本打的節節敗退,但中國成功的撤退到大後方,保存了較強的實力,中國軍隊憑藉地形仍在頑強抵抗,日本越打越難,想要拿下中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事實上,當時的日本其實也不好過,剛剛打了一年老兵就損失了一半。雖然日本不斷擴軍,但戰鬥力卻在下降,更讓日本焦急的是日本的機械化部隊和飛機、大炮在中國中西部根本發揮不了太大作用,日本只能憑著蠻力向前硬攻。受抗戰影響,日本的財政已經瀕臨破產,黃金和外匯儲備早就用光了。此外,美國不斷在後面搗亂,又是對日本制裁又是給中國貸款,搞得日本苦不堪言,所以日本一直希望和中國和談。打一年兩年,十年八年日本可能佔優勢,但打幾十年就不一樣了。中國是大國,人多地大,可以靠著戰略縱深和人口拖死日本。事實上這也是中國的既定方略,大戰略家蔣百里先生在《國防論》早就提出了長期抗戰的想法,蔣百里先生主張: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講和。當時陳誠、白崇禧也主張持久戰,偉大領袖毛澤東更是詳細的闡述了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國民政府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其實就是這種持久戰理論的體現。中國上下早已達成一致,要和日本打到底,就是不和日本談,拖死日本。
第二,當時的抗戰形勢非常緊張,面對日本的入侵,國民覺悟大幅提升,已經形成了國民意識,上下一心都堅持要抗戰。不管中央軍還是地方軍閥,不管是土匪還是馬賊,全民都投入了抗日的汪洋中,這就是中國人身上那種叫氣節的東西。當日本打過來的時候,中國老百姓一步一步將中國僅剩的工業基礎從上海拉到四川;為了修築四川的機場,老百姓不要工錢,幾萬人在工地上乾的熱火朝天,每次幾百人拖著石碾子碾壓機場跑道,卻沒有一個人抱怨,這就是中華民族的不屈精神。堅持抗戰是當時的民心所望,誰也不願意被戳脊梁骨,當漢奸的畢竟還是少數。
第三,日本雖然在中國戰場咄咄逼人,但中國看的清楚,當時蘇聯和美國都在向中國提供援助,中國並非孤軍奮戰,美蘇也不會坐視中國滅亡,日本好戰必亡。1941年,當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後,中國知道機會來了,中國已經綁在了盟軍的戰車上,中國怎麼打都會贏,所以中國一反如常,堅持要和日本打到底。最終中國熬到了抗戰的勝利,成為四大戰勝國之一。
※劉禪的無奈:活在父輩光環下,當了四十多年的憋屈皇帝
※吐蕃被稱為世界第三強國,為何沒有吞併富得流油的印度?
※蘇聯一直在討好德國,為何德國說翻臉就翻臉?
※荷蘭已經淪為二流國家,為何還能霸佔印尼三百年?
※明朝打的西方殖民者狼狽而逃,為何卻打不過野蠻落後的滿清
TAG:寂寞的紅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