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水皴法——斧劈皴圖文詳解

山水皴法——斧劈皴圖文詳解

來源:網路

斧劈皴畫石法

斧劈皴,即山水畫技法名,為唐李思訓所創之勾聽方法,筆線遭勁,運筆多頓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稱為斧劈皴,這種皺法宜於表現質地堅硬、稜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綠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畫家以斧劈披用於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現水墨蒼勁的風格,畫斧劈披常用中鋒勾勒山石輪廓,而以側鋒橫刮之筆畫出皺紋,再用淡墨渲染。筆線細勁的稱小斧劈,筆線粗闊的稱大斧劈用筆如斧劈木片,一邊厚一邊薄。有大、小斧劈之分,後人因其形似故名。

《繪事發微·皴法》: 「李思訓用點攢,簇而成鈹,下筆首重尾輕,形似丁頭,為小斧劈皴也……夏圭、馬遠一變其法,用側筆皴,以至用卧筆帶水搜,謂之水斧斫。」小斧劈用筆宜有波折頓挫,轉折處無圭角,能圓渾。

小斧劈皴表現方法

大斧劈用筆蒼勁而方直下,須如截釘,方中帶圓,形勢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大斧劈皴表現方法

善小斧劈者後有李唐、劉松年、吳鎮等。工藝繪畫中亦用此法。

大斧劈皴畫石法

大斧劈是一種偏鋒直筆皴,起筆較重,直勢皴出。大斧皴筆勢寬闊,清晰簡潔,適宜表現大塊面的山石。

步驟01:勾皴並舉,用側鋒長線畫出局部山石結構,並用短斧劈皴畫出第一面的石塊效果。

步驟02:由簡到繁、相勢加皴,墨色由淡到濃,完善石塊第一面,並用隨意的線條勾出石塊暗面的結構。

步驟03:用長線勾畫出石塊第三面的輪廓,並用長斧劈皴畫出石塊的體積感。

步驟04:根據山石的結構具體安排長、短斧劈皴,增強石塊的體積感。

步驟05:待皴筆干後,用含水較多的淡墨染暗部,加強立體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染色,亮部染赭石色,趁濕接染暗部,暗部顏色要和亮部有所區別,可以在花青中加少許藤黃和墨色,即螺青色。

大斧劈皴用筆蒼勁直下,需斬釘截鐵,方中帶圓,形式雄壯、磅礴,墨氣渾厚。

大小斧劈皴經典欣賞—夏圭《溪山清遠圖》

《溪山清遠圖》是夏圭的傳世佳作,紙本長卷,墨色,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圖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的景色。山石用禿筆中鋒勾廓,凝重而爽利,順勢以側鋒皴以大、小斧劈皴,間以刮鐵皴、釘頭鼠尾皴等,再加點,筆雖簡而變化多端。夏圭非常擅長運用墨色的變化,在慣用的層層加皴、加染的「積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後在筆尖蘸濃墨,依次畫去,墨色由濃漸淡,由濕漸枯,變化無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使墨色蒼潤,靈動而鮮活。空曠的構圖,簡括的用筆,淡雅的墨色,極其優美地營造了一幅清凈曠遠的湖光山色。

自從宋朝的政治中心,由北方的開封遷移至杭州後,繪畫上的主要風格似乎也有所轉變。李唐這位宮廷畫師大概是第一位嘗試突破巨碑式山水的畫家,從所畫的《江山小景》中可以想見,南方水澤平地所衝擊出的風格轉變。這樣的構圖模式,經歷世代交替之後,一直到馬夏畫派,作品的風格才臻於巔峰,夏圭的《溪山清遠》當是這類作品的成熟代表。

除了作品的構圖外,有一點值得我們特別注意,《溪山清遠》以紙本作為繪畫的材料,如此便更容易突顯筆墨的層次。仔細看看,每一塊石面除了再現了自然的景像,其中也蘊藏了抽象的筆法造形,您是否也查覺到,筆鋒以各種角度接觸紙面時所產生出的不同墨跡?

夏圭(活動於西元1180─1230年前後)字禹玉,浙江錢塘人。寧宗朝(1195-1224)畫院待詔,賜金帶。善畫山水、人物、與馬遠齊名,時稱馬夏。《格古要論》稱「其意尚蒼古而簡淡」,並謂其善用禿筆,畫樓閣亭台不用尺界,只信手為之,筆意精密,奇怪突兀,氣韻頗高,當為一代名手。子森,字仲蔚,亦善畫。

本幅高頭大卷,紙凡十接,除第一段為二十五公分外,後九段均約九十六公分,揣測此圖無作者署款或與首段殘缺有關。拖尾有明初陳川跋長詩,言有吳生者持〈夏圭溪山清遠圖〉來請詩,當為此卷定名,時洪武戊午十一年(1378)。

陳川跋(點擊看大圖)

平顯跋

另平顯(十四世紀)亦和陳川韻於後。而除上二跋外,幅內之收藏印甚少,本幅卷尾有「黔寧」、「公餘」兩半印,上印之「黔寧王子子孫孫永寶之」為沐璘(十五世紀)鈐,璘為沐英(1345-1392)曾孫,而英為明太祖養子,嘗仰重平顯之博學多聞,徵召其為教讀卒,另「公餘」白文半印不知為誰,然從篆法判斷當系明人作風。「欽賜臣權」則為清世祖賜宋權(1598-1652)所有,權傳其子宋犖(1634-1713),後歸清宮。

丘壑澄江,時而危峰突起,時而悠然遠眺,山川縈帶,坡陀僧宇。筆墨緊密鬆秀,景物佈列得宜。舊謂「長幅難於深遠,褊幅難於深高。」夏圭此長卷景物繁複,畫家運用仰、平、俯視等各種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巒、層疊的岩壁因不同的視點在各個獨立的段落裡,產生特有的空間結構。「上下互見,前後相照,高低遠近,深淺大小,隱顯紆直,夷險靜躁,各得其宜。」張寧盛讚夏珪純熟穩健的作風甚得其精要。

稍晚於馬遠的夏圭,是活動於寧宗朝的重要畫家,說者謂自李唐以下,無出其右。馬、夏皆師李唐,相近而不全似,馬擅以戰掣筆意,夏則直勁簡率,並從李唐的筆法基礎上,發展出墨瀋淋漓的韻味。若此幅夏圭先以枯筆渴墨鉤皴石壁輪廓,再用和著大量水份的筆墨迅疾擦染,在質地堅硬的熟紙上令其水墨交融,淋漓暢快。古人嘗言:「得筆法易,得墨法難;得墨法易,得水法難。」夏氏此圖,兼而有之。另幅間濃淡墨色強烈的對比,與大量的留白,更可造成近遠景間有著廣闊的空間感。董其昌嘗形容夏氏由繁入簡的大斧劈皴法如「塑工所謂減塑者」,若滅若沒的濃淡佈墨則溶入了二米的墨法。(許郭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雪藝術研究 的精彩文章:

李唐——首創斧劈皴法,與劉松年、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國畫水墨——紫玉蘭畫法
扇面畫的類別有哪些
牧溪,禪畫欣賞
學習書畫應該懂的印泥知識

TAG:冰雪藝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