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覽眾山小—我登上了泰山

一覽眾山小—我登上了泰山

(本文較長,可判斷瀏覽)。)

對泰山的初步整體印象,是從杜甫的那首五言詩《望岳》開始的,因為要給學生講解,我不得不先來細緻的了解有關的背景、主旨、藝術特色以及每一句的內涵。「造化鍾神秀」,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於是才有了我們看到的一切;「決眥入歸鳥」,鳥兒往山上飛去,以致於使勁睜大了眼睛看,眼角都快要裂開——類似這樣的解釋沒有錯,但如果你沒有到過泰山,就很難領悟泰山是何等神奇秀美,也很難理解杜甫為什麼使用了「決眥」二字。杜甫沒有登上泰山,結尾那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我認為還有些許的遺憾。而我,終於在年過花甲時,實現了杜甫的願望——我登上了泰山!

2017年10月11日到達泰安時,已經是掌燈時分,想到我們的年齡,沒有像年輕人那樣,吃過晚飯即開始爬山,趕在太陽出來以前登頂看日出,而是先住下來,第二天一早上山。看起來,人在很多時候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儘管很美。旭日東升,是泰山之四大美景(其他三景是黃河金帶、晚霞西照和雲海玉盤),因為已經不再年輕,也只能暫時放下。好在泰山之美處處在,沿途許多風景,盡可讓人流連忘返。

聽從同學蘭林的建議,12日我們從山腳坐車至中天門,再從中天門步行上山。如此安排,雖錯過了孔子登臨處、萬仙樓、回馬嶺等處景點,但卻可以用有限的時間領略泰山最精華的風景——無限風光在險峰,登高才可望遠嘛,也不失為挺好的選擇。

是山就有石有水有樹,泰山也是,但泰山給我的獨特感覺,是台階,一級一級的台階,上也上不完,已經氣喘吁吁,一抬頭,還是看不到頭。有時前面綠樹濃蔭,似有屋舍,可一轉彎,又是看不到頭的台階,真是曲徑通幽,沒有盡頭,猶如一個神秘之所在,讓猜謎的人就那麼吊著胃口。

過五大夫松,至朝陽洞,上對松山,到十八盤。十八盤的台階那叫個陡,太太看看都眼暈。我好不好奇,那麼高那麼陡的石級,是怎麼砌上去的,真真讓人佩服。據介紹,泰山十八盤全長800米,垂直高度居然有400米,台階1827級,是泰山的主要標誌之一。看此處兩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遠望去,恰似天門雲梯。明祁承濮說:「拔地五千丈,沖霄十八盤。徑叢窮處見,天向隙中觀」,不到此處,沒有真實感受,是寫不出的。

同學蘭林一直遺憾說,我們應該跟著導遊走,要不中途好多傳說故事都不知道。還真是這樣,泰山是世界級自然與文化遺產,那風景蔚然而深秀自不必說,有關的故事當數不勝數,光歷代帝王、大臣,近代和當代名人的詩詞題賦,就有2500處之多,與十八盤有關的文化,也一定有。走著走著,終於聽到一位個子高高的文靜導遊,舉著標誌性的小旗子向大家介紹:十八盤起源於秦始皇,當年,他來到這裡的時候,已經很累了,轎夫抬著上不了多高就得換班,一共換了十八次才到南天門。開始是叫十八「盼」,取秦始皇盼著到達山頂之意,後來就叫成了十八盤。她接著說,自開山至龍門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為「不緊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門為「緊十八」。看看,經人家一說,關於十八盤,我們就清楚了許多。

在道教神話中,南天門是人界和神界的入口處。往西,是佛家的地盤;往北是不周山,當年共工怒觸不周山,把天弄塌了,才引出女媧補天那段故事;往東,是仙島,為散仙住的地方。實際上,它標誌十八盤之盡處,上即絕頂。它建在飛龍岩與翔鳳嶺之間,門側有楹聯曰: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

我們在此小憩,吃了一點帶上來的東西。俯視,階上,從近及遠,自上而下,是接連不斷的攀登者,每個人都氣喘吁吁,不時仰望,在窄窄平坦處稍事歇息,又向著南天門繼續奮力攀登。此情此景,我心有所悟,人生何不如此,自幼時起,心中大都有一個目標,小學,中學,大學;工作了,一年,十年,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不正是奔向理想的高度嗎?每一次努力,都會上一個台階,每上一個台階,都比原來高處一個層次,結果不辜負努力,努力又結出新的成果——直至到達「南天門」!

途中遇到幾個挑山工。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細看是些快遞包裝的包裹。扁擔換一次肩,每次換肩都是一次轉身。他的後背濕了,額頭上更是汗津津。我停下給他拍照,他停下時我送上一瓶水,順便問:

你多大歲數了?

五十八。

東西有多重?

一百多斤。

一趟掙多少錢?

八十。

也許是為了節省體力,他用盡量簡短的語言回答,就這九個字,卻給我和聽到我們對話的上下山的人以很大的震撼:我們空手上山,尚且是那麼深切感到攀登不易,甚至懷疑,此行是不是值得,他們可是挑著百多斤的重物,從岱宗坊至南天門,再到玉皇頂,四五個小時,基本不歇息的攀登,得到的報酬僅僅有80元——給你800元,讓你挑一百多斤試試?有位下山的女同志說了句富有哲理的話:年輕人可幹不了……

看著那位衣衫濕了的挑山工,我想到的是:面對生活,再不要矯情抱怨,怨天尤人,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比什麼都靠譜——要不,你也去做一年,哪怕一個月挑山工試試?

那位五十八歲的挑山工挑著一百多斤的東西顫巍巍慢悠悠往玉皇頂繼續前進了,我們也隨之跟上。

從南天門往上有個牌坊上寫著「天街」二字,於是,我想到了郭沫若的那首《天上的街市》:「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珍奇。」作者希望人間也能出現自由幸福的世界,他是借改造後的牛郎織女的形象來寄託自己的理想,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現在,我看到,郭沫若所希望的情景出現在了眼前。自西而東建天街飯店、天街旅社、 過街閣、蓬元商店、泰安市工藝美術招待所、泰安市文物商店、 白雲居旅社等。如今道路平整,殿宇毗連,真箇似天上街市了。

天街的盡頭有個碧霞祠,裡面供奉著泰山娘娘碧霞元君,同時,還有與之有關的塑像。對此,我不大感興趣,我知道,泰山是歷史上地殼褶皺形成的,那些包括泰山娘娘在內的諸多神佛,都是人們對泰山一種善意而美好的祝福和寄託。因此,在許多人對之焚香禮拜的時候,我只對那些楹聯感興趣:

玄門日會龍門客

道院時接翰院賓

碧天澤眾生春夏秋冬風調雨順

霞光普社稷東南西北國泰民安

日照碧霞金世界

月臨泰岱玉乾坤

碧霞祠離玉皇頂已經不遠,但對於許多步行一級級台階登上來的遊客來說,那不遠的路程也還上一段距離呢。人人面色疲憊,老者猶甚,但又人人臉上掛著喜悅,那是經過了跋涉後就要見到航船的桅杆,也如馬上可以看見噴薄欲出的紅日了一樣——我們,也終於到達了泰山極頂——玉皇頂。

傳說,漢武帝劉徹來泰山封禪,見到以前的帝王都樹碑立傳,為自己歌功頌德,他對此不屑。認為自己功德蓋世,萬民俯首 非一小小石碑所能言表,便別出心裁,立石於絕頂,以示他高上加高,無以言表的功德。立碑之時,岱頂瑞雲飄忽,四面霞光,突然,在地下挖得一卷金書玉簡,只見上面寫到:「武帝劉徹,壽終十八。」武帝看後,心驚膽顫,恍忽中把它倒讀為「八十」,以後果然活到八十歲謝世。

實際上,劉徹只活了七十歲,也就更加證明了以上只是一個傳說。此處是歷代帝王登高封禪祭天的地方,因峰頂有玉皇廟而得名。明成化年間重修。神龕上匾額題「柴望遺風」,說明遠古帝王曾於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諸神。門楣上寫有「赦造玉皇頂」五個字,「赦造」,即皇帝下令修造的意思,始建年代無考,明成化年間重修。就像《紅樓夢》里的「赦造榮國府」一樣,見其重要了。玉皇頂的三面建築里供奉著玉皇爺等人,塑像前放供人跪拜的墊子,墊子前面的容器里有大大小小小的錢幣,不少人放下過十塊二十塊,或五十一百元來表示虔誠,祈求安康。院子里置香爐,白色煙霧繚繞,更顯其莊重而神秘。

我自然不去跪拜,倒是想到百年前,千年前,泰山是沒有如現在的台階的,人們當是沿著崎嶇坎坷的溝坎攀爬,是何等不易!皇帝應該是坐轎子的吧,那麼,那些轎夫就更辛苦了。那時候,車馬勞頓,幾個月甚至更長地興師動眾,原來是為了「封禪」。

那時候,人們對自然界的各種現象不能準確地把握,因此產生原始崇拜,特別是在恐懼的狀態下,對日月山川、風雨雷電更是敬畏有加,於是「祭天告地」也就應運而生,而對名山大川的祭祀則以「泰山封禪」最具代表。我理解,所謂封禪,首先應該是對泰山的禮拜,來希望自己健康長壽,其次是祈求國泰民安,自己的統治更長久,這可是天大的事情,否則,不會放下朝廷的大事費那麼大勁不顧路途遙遠來登泰山。

我們來到了最佳看日出的地方,看到的不是一輪紅日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是雲霧。那雲霧在腳下升騰,聚集,消散,又升騰,聚集,消散。人在天上,雲在腳下,這是我以前所沒有經歷過的,那是一種無法說清楚的感覺,神仙就住在這裡吧,那我們不就成了神仙了嗎?

在「孔子小天下處」的碑前停下,我想到了孟子說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以前,只理解為人的視點越高,視野就越寬廣,是登高望遠的意思,但當你真的就站在孔子曾經站過的地方(姑且不論孔子是否真的站在過這裡),環顧四周,俯視腳下,才能真正體會其小天下的內涵。山下,須仰視才可勉強看到的一切,在這裡,俯視,小得幾乎不見,只有你是真切的,一切都朦朧起來了……——想想,生活中的世事百態,不正是如此嗎?

下山,我們選擇的索道和坐車,因為確實累了,也就更加相信了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難」。人在裝有玻璃的籠子里,籠子掛在鐵索上,吱溜一聲,就吊在了空中,我當然相信,安全是沒有問題的,但身臨其境,還是有些許驚恐。人是多麼智慧,上山時,幾個小時的攀爬,坐索道車只幾分鐘就就到達了;人又多麼渺小,那幾分鐘里,我感覺還不如螞蟻,假如,是假如出現了情況,只有一個選擇:閉眼,等待著必然結果來臨。

前文說到,泰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項遺產,當之無愧。自然自不必說,去登泰山,一定要記得欣賞那些文字版的瑰寶,不就是幾個字一幅對子嗎?有什麼啊!我要說:有!還真的有。

天街石壁上有「山高望遠」四字,不是導遊告訴,還真的不知道,這四個字可以倒過來念:遠望高山。

還是石壁是有四個更大的字「日近雲低」。說是兩位神仙對弈,其中一位出口「日近」二字,另一位對不上,一著急把棋子拂在地上,拾棋子時看到了腳下的雲彩,於是對了「雲低」——看看有多工整。

快到玉皇頂的路上右側,有一塊大的石碑,四個字正楷書「五嶽獨尊」,是清光緒丁未年間泰安府宗室玉構所寫。其右側有楷書「昂頭天外」的題刻。如果你細心看看人民幣背面的圖案,就會知道,原來取材於此處,難怪有那麼多人在碑前留影。

關於「泰山石敢當」。相傳石敢當是住在泰山上的一位壯士,靠狩獵、打柴為生。曾從師習武,英勇過人。一天他進城賣柴,見貼有王員外的告示:誰能為他家降妖,願將女兒許配為妻。石敢當見義勇為,決心除害,他持寶劍藏在小姐房中,當妖精進來時,他舉劍大喝一聲:「泰山石敢當在此!」妖精一聽,嚇得駕起妖風狼狽逃走。後人蓋房,在沖遙處也可「泰山石敢當」 ,取降妖保平安之意。

關於「有眼不識泰山」。傳說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閑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類似的聯對和故事等比比皆是,據說,有2500百多處,如果有時間,請用幾天時間慢慢欣賞,也可分幾次遊覽不同線路。可別錯過,否則,登泰山的意義將大大削弱。

同學蘭林說得好,新買的車都要上高速去「拉車」,開150邁以上以使之充分磨合,我們上山就是「拉人」哩。對於身體而言,這個必須是非常貼切的了,除此,我還有以下啟示:

啟示一:

想看到最美的景色,須付出足夠的努力。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美的景色,「雀屏似的金霞,從無垠的肩上產生,展開在大地的邊沿。起……起……用力,用力。純焰的 圓顱,一探再探的躍出了地平,翻登了雲背,臨照在天空……」那是非親見不能體會的。可要想看到,除了選擇晴天之外,吃過晚飯稍事準備就得上山,付出一夜的時間和幾乎全部的體力,才可領略——生活,何嘗不是這樣呢!

啟示二:

體驗登山的過程,比結果重要。

釣魚,在於釣而不在魚;登山,在於登而不在山。我不贊成為了節省體力既做車又坐索道車上山的安排,那樣,既看不到沿途景色,也不能體驗登山之於身體和思想的感受。富二代從父母手裡繼承了足夠的物質基礎,但他們住在偌大的房子里並不感到幸福。反之,通過自己的勞動,一點點積累,終於買了房子,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當你在緊十八盤一步一個台階奮力向上的時候,才能從骨子裡理解「攀登」的深刻內涵——生活也是如此。

啟示三:

抱怨生活是淺薄和無能的表現。

再次提及從我們身邊不緊不慢地走過的挑山工,心裡依然充滿敬佩。我們空手上山,都已經力不從心氣喘吁吁,可他們挑著百多斤的東西從容而上,這不僅僅是體力的問題,更是意志的問題。有時候,我們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怨天尤人,好像誰都對不住自己,但看看他們,有的,近60歲,挑重物上一次山5個小時,報酬只有80元,你做得了嗎?回家好好工作吧,紮實做事,老實為人,才是正道。

啟示四:

登高才可望遠。

我們的傳統文化里,真的有許多話,看似通俗,細想卻富於哲理,比如登高望遠。當我站在泰山極頂極目四望的時候,心也似乎澄澈起來,生活中,誰都有煩惱,或是沒能達到目的的遺憾,或者與周遭人事的糾結,但當你換個角度,跳出界外,再來看看那些,會覺得大都不值什麼——事事看開些,無愧於心即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杜老師語文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杜老師語文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