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考上進士,能夠做什麼官?

古代的舉人如果沒考上進士,能夠做什麼官?

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制創始於隋,形成於唐,完備於宋,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這個,每朝每代,貌似都不一樣把!

文官絕大多數由科舉出身。最低級的考試合格者稱為生員。生員應三年一度的鄉武,合格者稱為舉人;舉人參加在北京的會試殿試,合格者稱為進士。舉人得授九品官職;進士得授七品官職。此處尚有鑒生、貢生等名稱,也都可以經過一定的途徑得到官職。舉人參加中央會試,考取進士的究屬少數,多數落選,而且多數舉人連考幾次仍然不能及第(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曾8次會試落選,第9次始考中進士)。為了給這些人以出頭之日,即在連續三次以上落榜的舉人中進行挑選,授予官職。這一措施稱為舉人"大挑"。被挑的舉人最高授知縣,大部分擔任地方學校教官。中了進士才有官做,中了舉人的話只能做吏(就是不需要中央任命的小官,類似今天的公務員)舉人是有功名的人,和勞動人民及秀才有了本質的區別。舉人即便作做不了吏,也有一定經濟補貼,見了縣官可以不跪,參加會試的路費有朝廷擔負,家裡的直系親屬還可以免雜役,類似於今天的「某某級別待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劉說事 的精彩文章:

西漢的虎賁軍是如何組建的?虎賁是怎樣成為精銳部隊代名詞的?
推翻秦王朝後,項羽最根本的失敗原因是分封各路諸侯嗎?
為什麼說明朝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TAG:小劉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