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他或許可以踏遍五嶽

杜甫: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他或許可以踏遍五嶽

經杜甫舊宅

(唐) 雍陶

浣花溪里花多處,為憶先生在蜀時。萬古只應留舊宅,

千金無復換新詩。沙崩水檻鷗飛盡,樹壓村橋馬過遲。

山月不知人事變,夜來江上與誰期。

歷史賦予他的話題只有沉重,像是他頭頂永遠灰暗的天,沉重地同他一起背負著家國恨,沉重地拾起夕陽煙塵,沉重地踏出屬於自己的窮途末路。

時常有種錯覺,覺得杜甫似乎從來沒有過年輕的時候,似乎從生命初始時就是這般蒼老,一副因風皺面、為雪白頭的樣子。就連那豪氣干雲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也只當是生命大江大河中的曇花一現,其餘的步履,全都踏在「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上。

李白與杜甫相聚於大唐,又離散於大唐,兩種奇絕,兩種氣度。李白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因為上天賜予他的是劍與酒,是橫行江山肆無忌憚,可以放任恣意地行走山水,狂飲豪嘯。而杜甫只能孑然一身地長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這聲嘆,從他的青年時代便開始,綿延他的一生,也綿延了他所經行的大唐。

生命中最痛苦的經歷莫過於由盛轉衰,於家是,於國更是。生於安樂自可永享清閑,生於貧苦也可成為習慣,有著苦盡甘來的希望在心頭。然而由盛轉衰,親眼看著一輪紅日被撕扯著西墜,直至無邊無涯的黑暗。欲挽無力,欲嘆無語,欲哭無淚,只能在絕望與惶恐中書寫昨日,以懷來生。

最痛的莫過於看山河變色卻無力回天,最哀的莫過於看黎民水火而不能相救,最無奈的莫過於仰天長嘯卻連一絲來自長安的微風也不能驚動。這人生三件最慘痛的事,參差地鋪展開來,便構成了杜甫的一生。

他所經歷的,正是大唐由盛轉衰的日暮時期。更何況,由盛轉衰的是那個唐,是那個絕無僅有的絢爛時代啊。一旦沒落,就如同幻滅了一個美麗的夢。夢醒時分,無處尋覓。只留一個午夜夢回的凄哀舊影,獨自凄涼。

杜甫年輕時也曾負篋曳屣旅居長安,並由此開始了混跡仕宦之中。他於長安的景色也是看得慣了,常常流連於長安之南的曲江邊,看新栽楊柳,聽柳浪黃鶯,以手中的筆描摹那時的驕奢豪逸,奢靡風情。

別人寫春景,都是美好明媚,可他寫春景,怎麼看都擺不脫華麗蒼涼的影子,還帶著與生俱來的譏諷與不滿。長安曲江邊的麗人如同春日盛開的桃花,陽光下泛出鮮艷的芳澤。此時正是草長鶯飛的三月間,處處都是明媚的春光。世人只覺春意和暖,熏熏然正是太平盛世。

然而當駘蕩的春風拂過杜甫凝重的面頰,就讓人感到了一絲冬季蒼冷的氣息。

他果真是時刻不忘自己的使命,讀春景都要讀出隱隱的亡國之音。再用袖間清氣寫下,便是准之又準的預兆。

果不其然,繼而是安史之亂,是國破家亡。漁陽鼙鼓不僅驚破了金盤之上的霓裳羽衣,也驚醒了那個沉睡在紙醉金迷浮華下的大唐。

杜甫卻一直是醒著的,他明白此時的大唐已過壯年,垂垂老矣,再也不能重回最初。

如果沒有安史之亂就好了,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他或許還可以做那個踏遍三山五嶽,閱盡人間春色的杜甫。只是當山河飄搖之時,個人的悲歡榮辱、生死離合早就置之度外了,像他這樣的守望者,應該是一行一步都要隨了國家去的。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而杜甫,卻是窮也要兼濟天下。縱然此身渺小,也要以筆作舟,渡萬千黎民出這苦海。他不是救世主,卻渴望以己之身,得渡他人。可是,這流離的世間,這無知的百姓,叫他又該如何去渡?

真的有一葉浮舟可以以此生的苦難作楫,承載歲月的亂麻嗎?如果有,又該如何去尋?如果有,他願此生苦難都甘之如飴,只為能救下,一世大唐,一地哀鴻。

安史之亂後,他同許多百姓一樣漂泊四方。一年秋天,杜甫得知肅宗於靈武即位,他立刻收拾行囊,甚至來不及和妻兒告別,就掩把風塵離開鄜州,隻身奔赴靈武。

秋水茫茫,杜甫一人南北奔波,誰知半途卻被叛軍截獲,帶到了淪陷的長安。他是回來了,回到了那個魂縈夢繞的長安,卻是以這樣屈辱難堪的姿態。當他見到同樣屈辱的大唐,滿目蕭蕭殘景,像垂垂老矣的母親向他發出無力的哀求呼告。

那一刻,他的心被刺痛了,鮮血淋漓。他此時能做的,便是急急寫就一段家書,披著黯淡的月光,於是有了《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是個極重感情的人,雖居長安,卻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所以他的詩中永遠透露著言不盡的人情味兒。李白的詩如狂草,酣暢淋漓;他的詩是正楷,一如他的人,正襟危坐,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

他重見曲江的時候,是個衰殘的春日。故地重遊,重遊那個自胡馬窺江去後,也是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曲江。他記起當年的繁華盛景,今昔對比,頓時心中如五味雜陳,泫然涕下。曾經的瓊樓玉宇已成如今的斷壁殘垣,曾經的水邊麗人已成花冢孤魂。

那麼,不如學李白,但願長醉不願醒啊。

上天借杜甫手中之筆就是要描摹這人世冷暖的,自然註定要讓他流離失所,悲苦一世。他忠心追隨李唐卻因直諫而觸犯龍顏,同許多文士一樣抑鬱而蒼老著。

繼而是攜家南下,是浪跡天涯。心負家國,卻改變不了四海為家的命運。生老病死之年還不忘發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疾痛哀呼,直至慘死於江邊的一葉孤舟上。

他的死因不明,最確切的說法是,他在飢餓困頓多天後被人救起,好不容易飽餐一頓,卻因過於飢餓,腸胃無法消化,暴食而死。還有說,他是吃了腐爛的牛肉,中毒而死。

歷史總讓人悲哀得喘不過氣,偉大的詩人卻是這樣凄慘而尷尬的結局,叫後人作何感想?

杜甫的一生,像是失落於枯槁白紙上的點墨,再怎麼翻覆,也是場早就註定的悲劇。

他是個沉重的人,生於個人苦痛要隨著家國恨一同被放大的悲情時代,沒有人能真正體會他那份深入骨髓的哀傷與心痛。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似是在說武侯祠,又似是在說他寥落的一生。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西風殘卷,風過處,一切又復歸平靜。偉大的行吟者在夕陽西下時,終歸沉寂。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曲江的興衰是大唐的縮影,也囊括著杜甫的哀傷。倔強不屈的詩人終於可以交付使命,永遠長眠。

一縷青煙裊裊升起,苦難時代的幕終是落下了。一杯清酒,以奠今生,以饗來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
唐肅宗早就知道安史之亂可以被平定呀
古代審美大探究:唐朝真的盛行「以肥為美」嗎?
歷史上的大唐根基,戎馬一生:郭子儀
在此朝,中華文明竟到了歷史上最危險的時期!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