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箋紙與箋譜收藏
近十幾年來,在各大拍賣會的古籍善本專場上,多有箋紙、箋譜參拍。雖然它們往往價格不菲,但都得到藏家追捧,以較高價位落槌。在2001年翰海春季拍賣會上,清代宣統年間《百花詩箋譜》以88000元成交,民國時期《榮寶齋詩箋譜》以11000元成交,現代《蘿軒仿古箋譜》以24200元成交。此後,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拍賣一部1981年出版的《蘿軒變古箋譜》,以16500元成交。北京海王村拍賣公司2006年古籍春拍結果顯示,民國時期木版套印箋紙4冊,成交價154000元。2009年3月北京德寶古籍拍賣結果顯示,舊花箋一套,成交價3360元;素月樓信箋200張,成交價5712元。報載,清代民國時期水印花箋,市場價每張已達50元至100元。2007年,《北平箋譜》1933年編號簽名本在拍賣會上以41.8萬元成交,震撼了收藏界。這些信息充分說明,箋紙、箋譜收藏持續升溫。在京、津等地古玩市場、古舊書店和紙店文具店裡,搜集箋紙、箋譜者大有人在。那些名畫、名店、名刻、名印「四絕」的箋紙、箋譜,漲勢最為強勁。
箋紙是舊時文人雅士用於題詠或書信的一種幅小而華貴的紙張,一般在縱30厘米、橫18厘米左右。紙質潔白、勻薄、細膩、柔滑,並印有淡雅而精美的圖案花紋,尤以名家繪稿者更具觀賞價值。在箋紙上寫信為信箋,寫詩為詩箋,作畫為畫箋,寫謎面則為謎箋。團體、機關、企業、學校等特印有組織名稱的函紙為公用箋,如當年南社、中華書局(微博)、北京大學所用箋紙。文人學者以自己齋號制個人專用箋紙,是私家箋,如周作人的苦雨齋制箋。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楊柳青,所用信箋皆由愛竹齋畫店用梅紅紙印刷,名家畫梅。也有在箋紙上印以漢瓦周壺或銘文者,古香古色。還有以各種色彩印製成山水花鳥等圖樣,故統稱之為「彩箋」、「花箋」、「錦箋」等美名。將彩印箋紙輯成圖冊,則稱為「箋譜」。
箋紙起源於南北朝時期,至唐代開始有了私人專用箋紙。相傳唐時名妓薛濤創製深紅色的小彩箋,獻酬名賢,裁書供吟,世稱「浣花箋」(因染箋時用浣花溪水),又稱「薛濤箋」。宋代謝景初創製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等十色箋,世稱謝公箋。這類箋紙,多為色紙,至元代制箋,始於雜色粉箋上印金銀花飾,益增華美。明代以後,箋紙的藝術追求更在圖案花紋上。著名的如明代吳發祥的《蘿軒變古箋譜》和胡正言的《十竹齋箋譜》,所畫清供、博古、山水、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等,極其精緻典麗。這兩部箋譜均用套色木刻水印,並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採用「拱花」技術。所謂「拱花」,就是凹凸版,以表現流水、白雲等縹緲恍惚的立體虛幻效果。這兩部箋譜的發行傳世,為文苑增添了風雅情調。嗣後,各種箋譜如百花齊放,爭奇鬥豔。近代以來,北京的榮寶齋、上海的朵雲軒等都出過大量精美的箋譜、箋紙,吳昌碩、虛谷、齊白石、姚茫父、陳師曾、張大千、王雪濤等繪畫名家都參與過箋紙的繪稿。1911年,天津文美齋刊印了一部《百花詩箋譜》,圖案有紫丁香、玉蘭、菊花、萬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張兆祥是天津人,擅畫花鳥,設色艷雅,備極工緻。魯迅、鄭振鐸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高度的使命感,毅然擔當起搶救這一優秀傳統文化遺產的重任,於1933年搜集、編輯了《北平箋譜》,委託榮寶齋出版,翌年又委託榮寶齋翻刻了明代的《十竹齋箋譜》。
箋紙、箋譜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既可收藏,又可觀賞。天津著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書法家王雙啟先生,就是一位醉心集存箋紙且卓有成就的收藏家。他認為,中國的文人,中國的書法家,一定要重視文房用具,寫毛筆字、寫信時一定要講究用箋。為此,他在不到二十歲時就開始集存各種箋紙,不斷研究,經常賞玩,一直堅持了60年。當年,在北京琉璃廠,在全國各地的紙鋪,都留下了年輕而執著的王雙啟尋尋覓覓的身影。蘇州作家、學者王稼句先生在《花箋上的風景》一文中寫道:「我是喜歡箋紙的,紅八行,暗八行,都買過一點,華寶齋印的『復旦大學珍藏名人手札箋』,也得到一沓,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印上花草蔬果、山水人物、小說戲文、銅玉古器的花箋,雖是咫尺小景,卻意態無窮。遙想上世紀30年代,魯迅、鄭西諦廣事收羅花箋,輯印《北平箋譜》,又重印《十竹齋箋譜》,真是讓人神往的風雅事。雖然兩位的意思,乃在留存版畫史料,魯迅《北平箋譜序》就說:『此雖短書,所識者小,而一時一地,繪畫刻鏤盛衰之事,頗寓於中;縱非中國木刻史之豐碑,庶幾小品藝術之舊苑;亦將為後之覽古者所偶涉歟。』但對我來說,只是玩賞罷了,偶然得到幾葉,就放起來,閑來取出,以消磨光陰……箋紙的實用功能久已淡化,如今已很少有人來用它寫信或抄詩,偶爾有之,大凡也是沾染了一點昔年人物的情趣。但作為閑來的欣賞,固然也趣味悠長。舊時月色,有時也真堪憶念……」
隨著箋紙、箋譜收藏持續升溫,搜集、研究箋紙、箋譜的圖書也受到收藏界重視。王樹村先生編著、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花箋掇英》一書,介紹了箋紙的起源和發展,並附有各種箋紙圖案。這些箋紙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大都是晚清和民國時期印製的,色彩有單色、雙色、彩色,從中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箋紙的紙質特點、繪畫風格和社會作用。劉運峰先生所著、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文房清玩——箋紙》一書,從魯迅給許廣平的信談起,介紹了箋紙的來歷與演變,箋紙的製作、用途、題材以及繪製方法,並介紹了部分畫箋名家、刻箋高手以及他們的作品,書中還通過幾種著名的箋紙和箋譜,介紹了箋紙收藏與市場價值。這些書,對於箋紙、箋譜收藏愛好者來說,都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陳毅子女向復旦捐藏書:涉八種語言涵各領域
※拓曉堂、韋力:中國古籍拍賣廿三年中的兩個小人物
※凝固的美:《法海寺壁畫》《永樂宮壁畫》
※中國明清肖像畫展在德國柏林開幕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么?——中外歷史人物臨終遺言雜讀
TAG:深圳微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