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了死,不澆也死?澆水不能說的秘密
有時候也無奈,眼睜睜看著肉肉葉子黃了,澆了結果還是死,不澆估計也是死。
還有一些做法,多肉一出問題就澆水,結果倒得更快了。
到了夏天,澆法大有不同。休眠期的多肉,代謝大大減慢,如果還是頻繁地澆,問題就大了。
澆水到底有哪些不能說的秘密?
多肉與水分的關係:
根吸不到水,自如會枯死,或枝幹長出氣根進行自救。
根部積水,根無法呼吸,自然會腐爛,導致「悶根」。
1 基本澆水法
·基本澆水法
多肉界有個傳播廣泛的講法,是「干透就澆,澆則澆透」。這個說法出現在很多攻略、名家論述、商家宣傳里。
對此,小二還是重複那句:在華南地區(廣東),干透就澆可以,但不建議澆透。
怎麼樣的澆水才適合大華南?先從了解多肉的生長習性開始:旱季漫長,乾濕無常,可謂看天吃飯。
還有一樣不能忽略:華南的氣候,雨水多,高溫持續,風力不強。而在原生地,基本都是貧瘠的淺土碎石層,保水非常弱,季風涼爽。
此刻,如果我們習慣澆透,除非是大比例顆粒土,否則極難干透。在生長季節,無法干透對基本生長影響不大,卻很難做到上色和出狀態。(上色需要同時具備三個因素:陽光足、溫差大、根乾旱)。
另外,重水情況下,盆土吸熱快,暴晒下更容易悶死根。這就是為何要挑傍晚和陰天澆水。
如果在夏天對休眠期的多肉進行澆透,則是毀滅性的打擊。
有沒有對策?有,小二總結的完整表述就是「不幹不澆,干透可澆,澆到半透,傍晚才澆」——
具體操作
盆土中心還沒有干透,堅決不澆。等到盆土中心干透了(或葉子枝幹起皺),就沿盆面小澆幾圈,預計水分滲到根部就停。時機選擇傍晚或陰天。
新土和顆粒土都容易吸水。但久了泥土板結的,澆得太急,一點點水也可以馬上從底部流出來,那不是澆透,只是水過鴨背——流走了。
因此,正確做法是「緩水慢澆」——小水,慢慢澆幾遍,才真正澆得進去(用花灑也一樣)。
2 養肥澆水法
基本澆水法,可以保證你能養活多肉。有的人以為多肉養得肥是水分多,於是頻繁猛澆。結果發現越澆越瘦了。
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知道野生多肉生長環境,總是乾濕不定。為了應對漫漫旱季的來臨,天生煉成了平時以葉子和根莖蓄水的本能——餓了還有存糧唄,因此就有了胖乎乎的身型。這種道理跟人類乾旱地區用水困難,一來雨就拿鍋盆瓢碗去接雨蓄水一樣。
假如,那裡天天下雨,或者住在珠江邊,誰還天天接水呀。
因此,要多肉養肥,就要製造「晴雨不定」——澆水不定時,不是固定三天一次或每周一次,而是這次隔個三天,下次隔個一周,澆也不是每次澆飽,激發本能。
養肥經驗總結就是,「不定期澆水」。
做到這點,就有點「控肉」、「虐肉」的境界了。當然,要注意不能擱過頭了。擱久了傷根,擱死了傷心。
多肉之玩法,莫非如是。
3 發燒級澆水法
等你可以收放自如,下一境界應叫行雲流水。
真正能控制自如的老手,水澆下去,感覺水分走到盆底,立刻停手。這時,顆粒間表層已濕,但顆粒內部還是乾的,滲透還在持續,顆粒間隙多餘的水珠幾秒後吸收完畢,顆粒有水,顆粒之間卻保持著空氣微環境,達到根部補水+透氣的目的。
也許還有大神級澆水法、骨灰級澆水法。。。其實也沒啥特別,橫豎一般用不到,會的也不用贅言,不說也罷。
這樣一來,多肉玩法就多了。嘿嘿。
本期入選問題
*丑·我是陶瓷專業的,也是自己做陶盆用,那麼對於內壁有釉,底部有洞,對於透氣性又是如何呢?
小二:很專業的問題,小二隻能從多肉習性的角度判斷。透不透氣,直接關係著水分散發的速度,內壁有釉,即不甚透水,水氣基本散發不出,要靠植物本身吸收了。單個底孔主要是防止多餘積水,要開很多孔才足以影響濕度。
上一篇說選盆,主旨是無論什麼樣的盆,都可以養肉,但要有對應的養肉環境和養肉習慣。也可以用相應的顆粒比平衡透氣性。
(商業轉載或盜用必究)
One more thing
在會與不會澆水之間,你只隔了一支牙籤
如果無法看透盆土乾濕,這時可以在盆中心插一支牙籤,澆水前拔起牙籤,觀察水痕,結合生長狀況,再決定是否澆頭。
牙籤測水法細節:
1 牙籤位置盡量靠近中心
2 牙籤盡量往深處插
3 平時要一直留在泥里
TAG:安妮多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