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第一輪削藩的力度(一)
打敗項羽後,劉邦再次分封天下。
趙國故地封給張耳;燕國故地封給臧荼;韓國故地封給韓王信;魏國故地封給彭越;楚國故地封給了韓信、英布、吳苪;齊國故地暫時由曹參管理。當然了,秦國故地由劉邦佔據。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項羽在關中分封天下,並不是因為項羽不知道順應時代潮流。而是因為,擁兵大佬們玩了半天命,都想著裂土封王,你一句話就讓他們的希望變成泡影,那不是沒事想找死嗎?
所以,劉邦打敗項羽後,依然選擇分封天下。
因為,真正統一天下,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那是複雜的過程。並不是,坐莊的大佬,隨便一句話就可以實現的。
表面上,打敗項羽後,劉邦就已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實際上,劉邦的事業,只是走完了多一半。因為,天下還有三分之二的地方,被眾多諸侯們控制著。
以後,天下的發展方向,就是這些國家之間縱橫開合,開始新一輪的兼并戰。劉邦擁有兼并天下的優勢,卻並無必勝的道理。一切是顯然的,如果韓信、英布、彭越、張耳能達成共識攻打劉邦,劉邦估計是無法逃過失敗的。
此時,劉邦的勢力,顯然比從前的項羽勢力大多了。
第一,劉邦控制著秦國故地;項羽控制著楚、魏的部分故地。雖然從土地的面積大小來說,劉邦比項羽大不了多少。但是,從地理的優勢而言,劉邦明顯勝項羽一籌。
項羽分封天下時,自己佔據著一塊四戰之地,如果項羽不能迅速打開局面,隨時會陷入顧頭顧不尾的困境中。
劉邦現在佔據著關中四塞之地,時機就有利,他就殺出函谷關,兼并諸侯。時機不利,他就退回函谷關,甚至只要退到滎陽、成皋一線就可以了。
第二、六國故地的諸侯們,大都是劉邦扶植起來。比如,趙王張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都是在劉邦的支持下建立國家的。現在齊國的執政官曹參,更是劉邦的小弟。
從前,項羽分封天下剛剛結束,各地諸侯都是靠實力佔據地盤的。
這意味著,項羽對自己地盤之外的地區,缺乏有效的滲透,而劉邦對自己地盤之外的普遍地區,顯然都已滲透了進去。
第三,因為劉邦佔據著上面兩個優勢,所以,劉邦的嫡系稍加暗示,四方諸侯就得紛紛勸劉邦抓緊當皇帝。而劉邦也就當仁不讓的爬上了皇位。
我們常常覺得,項羽很傻。因為他在關中時,竟然不當皇帝,卻當什麼不倫不類的楚霸王。其實,我們常常忘了一件事,皇帝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稱號。
※劉邦和項羽起兵反秦 為什麼身邊重臣大多是鄰里街坊
※劉邦、劉秀之後,還有我劉備
※漢初三傑不同的結局,其實劉邦早已有了殺掉韓信的心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