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後日本為何獨服美國

戰後日本為何獨服美國

本人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的新作《長進:中外史上的30條血訓》正式面世,敬請閱讀第二十二條《賓服大和民族,唯做世界一哥》選段——

戰後日本為何獨服美國

天老大地老二,我老三;在日本眼裡,這句話就變成了「天下誰老大、我老二」,其他均不在話下。學習「一哥」,死磕「一哥」,再拜「一哥」,再磕「一哥」。

這就是大和民族的最大特質。

通讀日本史可知:日本的文明發展史其實就是「拜哥史」。千年日本,一共拜了三個大哥:古代大唐,近代普魯士德意志,現代美利堅。

他們何德何能讓日本服氣呢?就拿現代大哥美國來說吧。

21世紀初,日本政壇最活躍的右翼精神領袖石原慎太郎談到日美關係時,講了兩句有名的話:「日本是美國閹割的狗」;「日本戰後一直是美國的情婦」。這兩句描述,直接把日本放到了自我矮化的美國附庸位置。

事實的確如此,自1945年8月美國遠東軍踏上日本本土,迄今為止大半個世紀,可以說日本一直處於「被佔領」或者「被准佔領」狀態。 但令人驚嘆的是,日本沒有像昔日越南、今日阿富汗伊拉克那樣湧現各種反美組織,終其七十年,日本本土沒有出現一支 「抗美武裝」。

還有,二戰結束後,日本始終沒有對亞洲國家真正低頭,卻主動在洛杉磯等城市向美國老兵舉行道歉儀式,他們的道歉只給美國。 這是為什麼?

源頭恐怕要在七十年前那場戰爭的勝負手裡尋找……

拜唐擊清,拜德勝德,打敗兩個大哥的日本,在20世紀初葉,完成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華麗轉身,腳踏東半球、虎視西半球,很有點一統世界的架勢。真可謂「眼裡沒誰了」。

然而,軍國日本只輝煌了五十年。它倒於二戰,具體說,是選了一個錯誤的對手,發動了一場錯誤戰爭,從而令其「盡廢武功」。

這個對手就是美國,這場戰爭就叫太平洋戰爭。

以太平洋戰爭收官的二戰令日本遭到慘敗,戰勝他們的是「世界新一哥」。戰爭結束後,傲慢的大和民族做出了謙卑的舉動:張開雙手,擁抱「史上第三個大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表「終戰書」,書中透著的不是簡單的「降」,而是深刻的「服」。

《日本史》記錄了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那一幕,對於「降敵的理由」,他做了如下交代:

「戰局未能好轉,世界大勢亦對我不利;敵方最近使用殘酷之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繼續交戰,則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此,則朕將何以保全億兆之赤子,陳謝於皇祖皇宗之神靈。此朕所以飭帝國政府接受聯合公告者也。」

「宜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念任重而道遠,傾全力於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必發揚國體之精華,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爾等臣民其克體朕意。」

這是天皇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主要段落,其投降理由主要有三點:

一、保民——再打下去「殘酷炸彈」會致大和民族亡種;

二、保國——投降可確保「神州不滅」;

三、保發展——投降可使日本「不致落後於世界之進化」。

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可能會將日本天皇的這三個說辭視為「死要面子」、「唱高調」。但事上,日本絕大多數國民卻接受了天皇這番說辭,認可了投降。

除了對天皇的天然服從,不能排除天皇「三保」說辭也確實打動了全體國民。不亡國亡種、不落後於世界進化,向比自己文明程度高的國家(美國)投降,日本就依然有希望。

世所共知,二戰結束時日本雖然是向全體盟軍投降,但在骨子裡卻獨服美國。為什麼?這個道理就像千年前中國大唐在白江戰役中戰勝日本的道理一樣,是打服後的文明膜拜。

在美國征服日本過程中,「美利堅文明」對日本人心理產生極大震懾,其中一個重大事件,就是美國原子彈在日本上空的爆炸。史無前例的兩枚核彈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人的傲慢,當廣島、長崎升起「末日」蘑菇雲時,一個驕傲的勝利者變為一個可憐的慘敗者,才終於反思什麼是「戰無不勝的文明」。

崇拜強者的日本,失敗後再次做出了近似卑服的驚世之舉。

我們看被美軍佔領後的日本人反應。

據相關史料記載,美國大兵初登日本時,是帶有一定程度的恐懼心態,因為跟日本人打仗時他們發現日軍根本不是人、全都是野獸,個個視死如歸。如果美國佔領軍一到,所有的日本國民傾巢而出,會爆發出怎樣的非人類兇悍?自己的麻煩豈不太大?

結果出乎意外。美軍來了,日本國民夾道歡迎美國佔領軍。別說什麼抗美武裝了,就連一支反對黨都沒有。不僅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擁抱美軍,就連日本在野黨共產黨黨主席德田球一也對美國佔領軍熱烈擁抱,一度稱他們為「世界人民解放軍」。

這種情況與美國染指的亞太其他國家完全不同。我們看隨後發生的越南戰爭,被美軍進駐的越南,不僅反美武裝風起雲湧,而且最後還在反美政黨的越共率領下把美軍趕出越南。而日本是單一民族國家,大和民族是世界公認的強魂民族,但是面對「外來侵略軍」,他們卻集體不反抗。

一方面,在對外交戰史中,這個民族幾無叛徒。另一方面,是「侵略者」佔領日本半個世紀,日本沒有出現一支反抗武裝。這種情況的確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你一旦了解了日本特殊的國民性,一切謎團就迎刃而解了。

「負於美國讓人痛惜,但在那樣的物質力量和科學力量面前,是無可奈何的,這成了共同的感覺。」 時任昭和天皇的侍從入江相政在日本戰敗之際,於日記中這樣記載。這是二戰剛敗時日本絕大多數人的心境。

毋庸置疑,大和民族是個喜歡文明衝擊的民族,當你的國家不能給它帶來真正的文明衝擊時,它就不能崇拜你。而美軍不僅打敗了日本,而且徹底改變了日本的文明軌道。

美軍征服日本,是拯救了日本文明,還是毀滅了日本文明?

大多數日本人肯定前者。

當然,美軍獲得這樣的肯定,也是和他們在日本表現息息相關的。如果說美國的原子彈對日本是懾服,那麼美國佔領軍在日本表現則是打動。駐日盟軍司令、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傲慢是世界聞名的,對被征服國而言,其地位相當「太上皇」,但是在日本他卻沒有一筆大開殺戒、屠殺日本國民的記錄。在日本狹窄的城市街巷裡,日本平民與美國大兵相遇而通過困難時,總是美國兵站在一旁讓日本人先走。征服者給了被征服國足夠的尊嚴。

麥克阿瑟與其說是空降日本的「太上皇」,不如說是送給日本的二戰「大禮包」。提及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最大貢獻,有人說是憲法,有人說是民主,而我以為還包括精神。如果說麥克阿瑟對日本的佔領統治是以寬容見長,但在政體和精神改造上毫不留情。這體現在他在「天皇平民化」及「教育去軍國化」上寸步不讓。他指示盟軍總部起草日本新憲法:規定日本政府必須絕對由全體選民授權並對全體選民負責。憲法強調了日本人的基本公民權利,把這些權利視為「天賦而不可剝奪的權利」加以保障。

和平憲法不僅令日本放棄國家軍隊,而且真正實現了政治權利的人人平等。天皇終於走下神壇,成為普通一名公民。議會正式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首相和天皇也必須聽命於議會表決。在麥克阿瑟示範下,被征服的日本從憲法到精神實現解放,得到了自由、民主和尊嚴。歷史給了日本再生機會,日本又一次把握了「戰敗的歷史機遇」。

在駐日盟軍最高司令、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的統治下,日本人得到了美妙的感受:不是「被征服」,而是「被解放」。日本一家廣播電台就認為,「有這樣的人物作為日本的最高司令官,對於日本的將來不是很幸福嗎?」

當然,大哥的努力。離不開小弟的配合。日本沒有抗美武裝,也沒有「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家。面對麥氏改造,日本政壇欣然打出「以民主的一票來回報世界」標語。麥克阿瑟的「宰輔」兼助手、相當於協管的日本內閣首相吉田茂,做出了正統政權無法超越的政績。他帶領全體國民,師從「美才」,比之當年伊藤博文學習「德才」還畢恭畢敬。他成了戰後日本最好的首相之一,日本不僅出現民主政府,而且還出現了難得的溫和型政治家,吉田茂如此,繼任者、東京審判得到寬大處理的岸信介亦如此,這些「良心發現」的偏右政治家,借榜樣大哥之力,使東瀛離開了它原來的軍國軌道,謀求民主國新生。

美軍在日本執政數年間,麥克阿瑟與吉田茂二人合作默契,他們天生一對,珠聯璧合。沒有麥克阿瑟的改造,新日本不可能成功,沒有吉田精心配合,日本的民主化也不可能一帆風順。積年之後,他們一個被日本人視為「再造日本之父」,一個被本族人稱為「日本的邱吉爾」,永遠為日本民眾銘記。

美國佔領軍於1952年歸政日本政府。而早在一年前,因為與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朝鮮戰爭的問題產生分歧(杜魯門主張打有限戰爭、麥克阿瑟主張擴大戰爭),兼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麥克阿瑟被解除一切職務,從而也不得不提前離開日本。1951年4月12日,是麥克阿瑟的日本生涯最後一天,他要在這一天離開。麥克阿瑟被免職的消息讓日本人受到了極大的震動,很多地方陷入了近乎哀痛狀態。當麥克阿瑟的車輛離開大使館駛向機場時,大約25萬日本人佇立在通往機場的公路兩旁,他們戀戀不捨,許多人潸然淚下。

沒有再比這更感人的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十八里相送」的場面了。

就此,日本沒有抗美武裝的謎底亦可一目了然。原來,對「侵略者」的服與不服,決定了他們的行為舉止。而對「侵略者」的服與不服,又取決於他們認可不認可「侵略者」帶來的文明。這種認可一是來自兩種文明的交戰結果,二是來自對外來文明的價值判斷。換個角度看,日本彼時對美國文明五體投地,所以是舉國「美粉」、舉國「日奸」,何須一人變節、何來武裝反抗組織?!

這就是日本的國民性:眼裡只有強者一哥。要賓服這樣的民族,反覆的抗議與四書五經里的仁義勸告,不過是羔羊待殺前的呻吟,唯有用強文明實力說話,唯做世界一哥。如果你坐穩領袖國的位置,則做他們的大哥順理成章。且想做多久就做多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甲午戰敗是大清國誰之禍誰之福
讖語與預言:壓垮末落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假如吳佩孚武力統一了中國
袁世凱之訓:成也讀書少,敗也少讀書
如果清廷不請袁世凱出來滅火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