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的剛需!剛需壓根兒就是薛定諤的貓好不好!
本文就兩部分。
1
第一部分:貓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著名的、產品界的箴言」剛需「其實就是這個調性。
我之前寫了一篇文章」企業服務的需求謎團「,今天再寫這個,冥冥中印證了剛需的陰魂不散。但凡做產品的,心中都供了一個聖典吧?當然就是剛需了。
讓我再重複一下這個產品界都背爛了的邏輯:
產品要從需求中來,只有符合剛需的產品,才有真正的生命力。用戶或客戶的需求有很多,一定要找到剛需去做產品。
那麼問題就是:你怎麼知道這個就是剛需,而那個不是?
在你沒驗證之前,你敢說你找到的就是剛需嗎?(很明顯沒人敢啊,除了喬布斯)
如果你不敢,那麼你又是怎麼說服自己根據一個」影影綽綽「的剛需去開發產品呢?
這時候,就用到如下種種:經驗、直覺、調研分析、以及情懷、信念、信仰等。
進一步的問題又來了:TM驗證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如果結果不好,到底是剛需沒找對,還是驗證方法(或者說創業路數)不對呢?
這下,成無頭官司了,兩頭無法對證。
產品界,就是在這個詭異的圖騰里艱難前行,包括創投兩方。投資人經常會問你:你這個是不是剛需? 你在心裡說:我說是,你信嗎?
嘿嘿,這時,你該想起那隻貓了吧?
聰明如各位,不需多解釋,誰是那隻貓(剛需),誰是觀察者(市場驗證者),很清楚了。為了盡量客觀以及尊重先輩,我原文引用百度百科對薛定諤的貓的解釋 ,但為了幫助理解,需重點閱讀的部分做標黑處理 --
「薛定諤的貓」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薛定諤於1935年提出的有關貓生死疊加[1]的著名思想實驗,是把微觀領域的量子行為擴展到宏觀世界的推演。這裡必須要認識量子行為的一個現象:觀測。
微觀物質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觀物質以波的疊加混沌態存在;一旦觀測後,它們立刻選擇成為粒子。
實驗是這樣的:在一個盒子里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里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裡面的結果[2] 。在量子的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
這項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可這使微觀不確定原理變成了宏觀不確定原理,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薛定諤的貓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實現了薛定諤貓態,甚至已經開始嘗試用病毒來製備薛定諤貓態,如劉慈欣《球狀閃電》中變成量子態的人,人們已經越來越接近實現生命體的薛定諤貓[3] 。
可是另外一方面,人們發現薛定諤貓態(量子疊加態)本身就在生命過程中存在著,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3] 。
現在你會問:so what?
2
第二部分:篤定
就3條:
1、既然,需求(貓)在被驗證(從盒子里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它是不是剛需(生或死),那麼,當別人說你的產品不是剛需時,淡定;
2、既然,驗證本身也是後發,不如乾脆忘掉驗證!在薛定諤的世界裡,或者說就是我們這個(尚不被必要認知的)現實世界裡,驗證本身就是一個二元對立體。有什麼好驗證的?成了就是生,敗了就是死。成了就是剛需,敗了就不是。
當然,你會說,敗了有可能是運作方式不對、後天人為所致,比如網約車,好多退出賽道的,但不能說他們沒抓住剛需,畢竟滴滴做起來了啊(截至目前)。
但是你別忘了觀察者視角,作為創業者,他們不是作為觀察者而存在的,他們好比就是盒子里的放射物質,一樣是處於被觀察範疇的,所以當你在創業途中的時候,你根本無需考慮生死問題、或者糾結是否剛需問題,你要麼殺死貓,要麼殺不死。一旦你決定start up,就是二元選項,不必理會其它。
翻譯到心理層面就是:創業者不要在觀察者和被觀察者兩個角色之間游移切換,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一片測不準,而混沌世界最先模糊的就是你自己。這有關創業者心態,至關重要。
3、不要依賴所謂的」用戶需求確認」,用戶從來不是先知,不可能等用戶明確告訴你:哦,這是一個剛需,去做個產品吧。用戶就是觀察者,所見即所得。在用戶的頭腦里,感知結果比預知結果來得更真實。
但你千萬別誤會,我並不形而上。用戶需求分析還是要做、經驗門檻(尤其是2B服務) 還是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 ---
剛需的種子是經驗+分析+直覺的合力結果,而不是用戶直接告訴你的。就企業服務來講,剛需與其說是合乎用戶需求,不如說是符合業務邏輯走向。
作為一個資深的從業者,結合必要的研究與洞察,從業務生態的底層出發、預判在某個節點需要某類功能的提升,這才是更本真的2B創業邏輯,只要符合底層業務或生態的邏輯,作為用戶屆時只是外顯的使用者。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企業服務面向的是一個甚至幾個部門、一個群體或者一個流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更別指望有所謂具體的「用戶」告訴你剛需是什麼(用戶肯定是說不出來的、最多存在於潛意識中)。
2C服務亦如是,剛需都是從根本上符合了人類社會與消費形態發展的邏輯走勢,至於用戶同樣只是外顯的使用者與承接者。
電商、蘋果手機、網約車、雲服務。。。史上但凡被證明是剛需的商業模式,有幾個是被動等待用戶嘴裡說出來的?
因此,與其說是用戶需求,不如說是業務需求或消費需求。
So,just do that !
(那些為剛需而剛需、純人工製造的熱點需求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Workday營收達20億美元,訂閱收入增長率超40%,它靠什麼挑戰SAP和Oracle?
※中小企業SaaS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
※ServiceNow:營收目標達19億美元,前兩大客戶年度合同額超過1500萬美元,年收入或將超越Workday!
※四家軟體廠商利潤不足1億,雲業務營收佔比普遍較低,國內十大老牌軟體廠商財報解析!
※IBM成第一家雲端收入超150億美元的公司,Amazon雲收入才145億美元!
TAG:牛透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