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徹底消滅倭寇的不是戚繼光,而是明朝的這個國策,可惜清朝沒堅持

徹底消滅倭寇的不是戚繼光,而是明朝的這個國策,可惜清朝沒堅持

說起明朝的倭寇之亂,大家自然會想到戚繼光、俞大猷,確實,他們起到了巨大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不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但是,仔細分析倭寇之亂,其發生和滅亡與中日兩國的國情和國策緊密相聯。

要說倭寇的滅亡,就要先看倭寇的產生。這首先與明朝的海禁政策有關。

明朝初期,中國航海事業到達了一個頂峰,鄭和下西洋被譽為中國走向海洋的標誌性事件,但鄭和下西洋顯然不是明朝皇帝為了繁榮經濟而做出的決定,而是永樂帝為了顯示其正統性和「天朝大國」的「慷慨大度」的產物,對沿途各國遍行賞賜。鄭和航海做的是賠本買賣,以至於七下西洋之後,因為財政上無力為繼而中止了航海,並且頒布了禁海令。

明朝政府繼承了中國一貫的重農輕商政策,實行海禁,《大明律》明確規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棉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根據《大明律》,沿海居民下海也是違法行為。這就不僅使明政府損失大筆稅收,而且斷絕了祖祖輩輩靠海吃海的沿海居民的生路。

而當時中日之間是有貿易需求的。首先日本對中國物產需求很大。胡宗憲《籌海圖編》的《倭好》一節,記載了日本人喜歡的中國物產。如衣料類:絲。絲棉、布、錦繡、紅線;日用器物類:針、鐵鍋。磁器、漆器。書籍類:佛經、醫書及四書五經。除此之外,日本方面還特別需要中國藥材。

同時,中國人對日本商品也有濃厚的興趣。如日本所產倭刀,鋒利精巧,成為官紳士民爭相求購的珍品。另外,倭扇、描金飾物等,也頗受明朝百姓的歡迎。而日本還是個產銀國,與日本貿易可以獲得大量的白銀。

民間有需求,而國家搞「海禁」,那怎麼辦?兩個字:走私。

沿海居民深受海禁之苦。「海濱之民,疲弊甚矣!官司之所困,征役之所窮,富豪之所侵,債負之所折,怨入骨髓。」為了謀求活路,漁民與商販被迫從事走私活動。「輸中華之產,馳異域之邦,易方物,利可十倍」,老百姓當然是樂此不疲。而一些海商大賈、浙閩大姓為了牟取暴利,更是不顧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販賣貨物,他們成群分黨,形成海上武裝走私集團,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結日本各島的倭寇,於沿海劫掠。倭寇王王直,曾希望明朝政府取消海禁,允許中日自由通商。王直曾經說過:「倭國缺絲綿必須開市,若允之,海患乃平」。而明朝政府則視而不見,秉承一貫不對話、嚴格控制的禁海政策,對走私活動嚴厲打擊。

走私不成,就只有硬奪了。曾任福建巡撫的譚綸指出:「海上之國,方圓千里以上者多至不知其數。無中國綾錦絲棉之物則不可以為國。海禁愈嚴,中國貨物價值愈厚,而奔趨貿易者愈眾。私通不行,則伴以攘奪。」正是道出了倭寇問題的關鍵。

此時,日本的情況怎麼樣呢?十四世紀初葉,日本進入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戰,爭權奪利。在戰爭中失敗了的一些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劫燒殺的海盜活動。明成祖時,中日雙方建立了勘合貿易關係,明朝給予足利幕府貿易憑證,即勘合,日本方面憑勘合來中國進貢,進行貿易,所以當時倭患並不嚴重。1467年,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足利幕府衰弱,中日原有的勘合貿易制度遭到破壞,明嘉靖中葉以後,中日勘合貿易完全斷絕,倭寇侵擾日益嚴重。

就這樣,國內的走私者和日本的海盜自然地勾結在一起,便成了侵擾明朝的倭寇。

所以說,倭寇不光是日本人,還有大量的中國人。僑居日本的倭寇首領汪直、徐海、毛烈、陳東、葉明(葉麻)、鄧文俊、林碧川、沈南山等,即為此類人物。他們夥同倭寇,在日本封建主支持下,襲用倭人服飾旗號,乘坐題有八幡大菩薩旗幟之八幡船,侵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掠奪大量財物。

倭寇甚至得到了沿海老百姓的支持,山東巡撫王抒說:「濱海頑民圖賊厚利,從而販取柴米、酒肉以饋之,打造槍刀、鉛丹以助之,收買違禁貨物以資之,飾送娼優、戲子以悅之,每見官兵動靜則星火徒報,官府密令哨探則推避不從。寧殺可愛之身而不忍背不可附之賊。」

而明朝政府政治上的腐敗和軍事上的無能也導致倭寇禍患中國百餘年。明世宗朱厚熜迷信道教,不問政事。嚴嵩專權,貪賄公行,致吏治腐敗,文恬武嬉,沿海士兵大量逃亡,戰船銳減,海防設施久遭破壞,為倭寇活動猖獗提供了可乘之機。好在後來有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對倭寇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但倭寇當時並沒有完全絕跡,真正滅絕還是因為政策的改變。

明朝「隆慶開關」

1567年,穆宗隆慶皇帝繼位,明朝認識到「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開始調整嚴禁民間私人海外貿易的政策。隆慶元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私販指走私商,公販指合法商人)。同年,隆慶皇帝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雖然對日本的貿易仍在禁止之內,所有出海船隻均不得前往日本,但畢竟使民間私人海外貿易擺脫了走私非法境地,開始公開進行和較為正常地發展。當時明朝的產品諸如絲織品、瓷器、茶葉、鐵器等,廣受世界各國歡迎,引致白銀大量流入明朝。史載隆慶初,僅月港一地,「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公私並賴」,成效明顯,有力地促進了明朝商品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此時日本建立的江戶幕府,倒是於1639年實行了鎖國令,就這樣,到明朝末年倭寇就完全消失了。

可見倭寇之患與中日兩國的國情和政策緊密相關。明朝開放了海禁,但可惜的是不久就滅亡了,以後的清朝政府反而繼承了明代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下海」,中國繼續在閉關鎖國的道路上蹣跚而行。

而此時,西方的多桅商船和軍艦卻正在揚帆起航,駛向世界的各個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典歷史記錄哦 的精彩文章:

做大清忠臣,還是做民國總統,袁世凱必須抉擇!
納粹暗中神秘造人計劃,看完所有人都臉紅了!
向影心:中統史上最美貌艷麗女特務 暗殺楊虎城全過程

TAG:經典歷史記錄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