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是追龍,也不是追憶

不是追龍,也不是追憶

王晶在新片《追龍》里,把吳錫豪的過往又講了一遍。故事新說,大多不是要看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在什麼時候說,怎麼說的。

時間追溯到六七十年代,伊麗莎白二世還年輕,照片高懸在牆上睥睨眾生;電影里的港島社會卻不如照片上的君主那般光鮮,腐敗滋生,官民矛盾激烈,黑白卻並不分明,而二者之上有一條死線,叫「英國差佬」。因為香港不歸自己管,這至少是電影里殖民時代的基本現實。

劉德華扮演的警督,兩道通吃,手腕凌厲得狠,始終告誡跛豪——英國人殺不得啊。這下可好,片中的英國人形象,基本都跟我在東倫敦見過的工人階級差不多。滿臉橫肉,說話粗俗,喝點酒就互相把對方按在地上摩擦,之外,片中的洋人似乎並未其他面向。

單面人並不能很好地說服觀眾,也很難賦予這樣的歷史敘述以合法性,於是後來跛豪三番五次玩了命地要取英國警官性命,就結結實實落了俗套,網友總結得好——這是一部愛國主義黑社會電影!

既是時代片,港片迷會必會頗有些感慨。整個電影不只是一次舊日香港的鄉愁,也是對港片黃金時代的懷舊。九龍城寨的混沌重現銀幕之上,甄子丹和一票弟兄扮相好,打得也好,在金三角給泰國人設下圈套,將粉場生意一手獨攬。所以,與其說片子的人設像Sega的主機遊戲《如龍維新》,不如說這裡的跛豪倒有點Pablo Escobar的氣勢了。

當他隻手遮天,眼看要將港島一分為二,做俗世的王,繼而行將衝出歷史真實的框架時,可能你也不知這片子如何收尾,難道要重寫?鏡頭一轉,廉政公署成立,貪污的警督跑各找出路,跛豪插翅難逃,被抓前最後一件事,對,得把英國人打死。

我們大概都清楚,所有的懷舊都發揮著歷史蒙太奇的功能,他的力量驅動不在於過去有多麼迫切地希望你回去,而在於未來的縱深逐漸消失。看不清,摸不著,這樣的恍惚中,這小小島嶼上的電影工作者們,各有各的路要走。痛斥港英時代沒錯,愛國也沒錯,而多在銀幕上錘死幾個遊手好閒,喜歡欺負國人的洋鬼子,則更是人人拍手稱快的好事一件了。

p.s 似乎可以打賞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淀的卡夫卡 的精彩文章:

TAG:海淀的卡夫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