孿生創始人張勇的藝術之路
皎皎白駒,
在彼空谷。
生芻一束,
其人如玉。
——《詩經 · 白駒》
張勇 zhang yong
浙江安吉人,出生於1984年5月
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孿生藝術創始人、師從何水法先生、中國畫花鳥畫家。
2016年舉辦「墨上花開」—張勇寫意花鳥個人作品展
2014年舉辦「花鳥墨韻」-張勇寫意花鳥個人作品展
2014年參加「80水墨記」杭州站作品邀請展
2014年參加「抱華秋實」-何水法中國花鳥畫西溪寫生創作邀請展
2013年參加抱華樓何水法美術館中國花鳥畫寫生創作作品展
「閉關」
閉關的這種時刻不會一直有,應當珍惜每一刻。生活也不太能夠重複,即使同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感覺也會不一樣。做事情時,就是在實踐中去感受,去領悟。
閉關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因為平時在面對工作,處理學校的事務,與家人相處等都會分散注意力。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他總會去面對各種各樣的事情。如結婚、工作、父母、孩子、朋友等都會使我們在專註做事情上分心。但是做到一個相對能夠專心於一段時間,去研習中國繪畫,這是一種幸福。這個過程中自己心裡很多東西得到了一種升華。在何老師帶領下我們朝夕相處的這段日子其實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因為這個時候會放下很多的事情,只專註於做一件自己熱愛的繪畫。
「抱華樓何水法美術館2017春季寫生創作班記錄」
這幾年當中,每一次的閉關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這個過程非常辛苦,從早到晚的畫畫與創作。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上,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每一次閉關的體會都不一樣,相對一次比一次的深刻。就拿這一次來說,我當時在裡面三四天的時候都沒有太大的感覺,東畫一些,西畫一些。何老師見我心不定便對我說:「你這個時候不應該這樣畫,你應該畫一張是一張。」就這一句話,之後的每一張畫我都認真的去思考。在這期的過程當中,前面老師對我更多的是批評,後來給予的是肯定。這種肯定是我不斷地精益求精的去追求完美的過程。
2016年 《水果》47x22cm
關於閉關感悟,這個過程中可能有痛苦,有失敗,但是也有收穫,如同一個交響樂。在繪畫過程中得到的一些領悟,也會延伸到我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也好,陪伴孩子也好,儘可能的專註。當你和他玩的時候,你玩的專註一點,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儘可能專註一點,就是將你當下這個事情做好。這就是在豐富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是豐富自己的畫面,畫畫的儘力,並不只是在畫畫的時候才是儘力。心放開了,事情的屬性就會發生變化。體驗到這一點,才會對學習以及生活更有信心。
只有經歷過種種之後,生命和繪畫才有可能真正的提升,它是一個由內而外發力的過程。
「師承」
何老師對於我來說無形中是一種引度,也是接受文脈的一個過程。這條路很正,也值得我一直追尋下去。
中國畫是很注重師承關係的一種藝術創作過程。何老師曾經受教於陸抑非,沙孟海,吳茀之,諸樂三等大家,他們又是吳昌碩的弟子。吳昌碩是非常重要的海派後期的大師。我能夠跟隨何老師習畫,很重要的一點是能夠接受文脈的一個過程。所以這條路很正,也值得我一直追尋下去。
花蔭之下,長案已設,宣紙鋪就,何水法舔筆和墨,對著滿樹繁花從容落筆。筆點紛紛繪就一叢叢繁花,放筆直掃寫出條條枝幹,再略加穿插點染,頃刻間一幅盛放的杜鵑圖就在紙筆間顯現。
在何老師門下接受他的繪畫熏陶很難得,因其何老師的繪畫首先是非常紮實的傳統筆墨,又有很現代的構成意識,加上豐富的寫生創作經驗,使我在視覺、思考、創作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引導。同時何老師一直沿用傳統的師徒授受方式,又極大的讓我感受到中國繪畫在師徒授課過程當中一種跟西方授課不一樣的體會。使我能夠更加純正化接受中國繪畫的學習和研究。
這次主要創作主題是菊花。我畫了幾十張菊花,大的有兩張,六尺。
「格局」
掌握格局,就會產生一個形態、一個意識。格局裡包含萬象。
中國繪畫博大精深,它的表達方式與表現手法,非常符合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掌握格局,就會產生一個形態、一個意識。格局裡包含萬象。
這個格局就需要我能夠樹立不斷地向大師學習,不斷地向優秀的前輩藝術家去學習。通過前人的成功道路,再結合當下自己的理解走出一條正確的藝術創作道路。這種借鑒的方向是正確的,無論在藝術的追求上,還是對花鳥畫的追求都能夠研究深透,走一條能夠真正地把中國傳統繪畫理解更深刻的道路,是當下格局很重要的一個點。
比較崇拜的大師有近現代的三位大師,分別是八大山人,吳昌碩,黃賓虹。像八大山人的畫很簡約,寥寥數筆就能把菊花這樣一種姿態表達出來。你通過菊花的姿態,能感受到他所傳達的是以景為省,以景為美的一種哲學道理。我現在主要是通過對傳統繪畫的研究,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從傳統中來,到傳統去,結合平時生活中的點滴積累,用筆墨抒寫當下生活的感悟。也是對中國傳統花鳥畫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探索。
「修心」
藝術可以提高心智,站立的角度和看事物的思維會因此不一樣。
藝術能夠陶冶情操,通過繪畫對平時的生活也增加了很多感悟。會不自覺用觀察畫畫的視角去看待生活中我們所見到的人、事、物。這個視角如我們觀察一朵牡丹,從它的發芽、花苞成長的過程、到半開放的狀態、最後的盛放以及到花衰敗的整個過程。這是自然界事物的朝夕輪迴,是非常生動,也是非常細膩的。
2016年 《滿園豐碩》 68x34cm
中國繪畫是心畫的過程。因為它在一張空白的宣紙上書寫出自己對世界的一個理解和看法。通過花鳥這樣一個形態,反映對時代的一種書寫,同時也可以通過花鳥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這個過程是需要自己能夠有一種獨特的感受力。對自然界萬物有認真細緻的觀察和體會。結合古人對傳統的一種理解,在傳承精神的同時,帶有當下時代氣息,是更加具有當下時代意義的繪畫。
其實任何畫都是心畫,如果心不在焉,肯定做不好,因為我們有心,所以能夠去感知。我有時候喜歡畫前點一炷香,喝茶,放音樂,做這些讓心慢慢地靜下來的事情。
只有當自己靜下來的時候,在藝術創作當中才能專註。其實有時候當一個電話打過來,或一件事情來了,很容易分心,會讓你思考別的地方更多。沒辦法專註於畫面,所以畫一張畫有時候,在醞釀的過程比畫的過程更久,就好像我們讀了很多書,聽很多音樂看很多文章之後,可能寥寥數筆傳遞的是一種精神哲學在裡面。所以繪畫是一種心畫,包括這些傳統文化中的茶道、香道、古樂的融合,最後都讓我們的畫畫得到一種最好的傳達方式。
我們藝術家,畫家、更多的是從生活當中去發現這些美。比如在不經意間路過一處植物,我們能夠靜下來去感受它,感知它的生命,顏色、形狀、他的生長規律,這些本身就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柔和。讓自己能夠更加去熱愛這個世界,去感受這個世界,去讀懂這個世界。讓自己的生活追求是一種向上的向善的一個過程。
「構圖,磨墨,運筆,裱框」
研磨的過程你可以去冥想,所畫創作的構圖、立意、設色、運筆等。
每個人的情境不一樣,現在還是沿用古人的磨墨方式,通過自己研的墨再去創作,本身在磨墨過程當中就是傳統的一種繼承。同時研磨的過程你可以去冥想,所畫的創作的構圖、立意、設色、運筆等等。
那麼當磨好墨的時候,基本的構圖思路已經有了。構圖的過程相對而言也要根據我們當下對創作的一個思考。當自己在創作的過程當中,運筆更多的是以中鋒用筆,適當地偏鋒但以中鋒為主。裱框現在大部分以定框為主,也有表立軸的。這與平時我們的家居擺放有關係。
張勇往期個展回顧
2017年
「2018屆孿生畫室全國班家長會」
2016年
「夢筆生花——張勇寫意花鳥作品展」
2016年
「墨上花開——張勇寫意花鳥作品展」
展覽回顧視頻
2014年
「花鳥墨韻——張勇寫意花鳥作品展」
展覽回顧視頻
TAG:孿生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