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方不可埋沒,溫陽泄濁湯溫腎補脾功效極佳!
中醫
10-16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即可體驗「中醫智庫」,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組成:
熟附子6克,白朮10克,生黃芪20克,生大黃6克(先浸後下),生薏苡仁30克,茯苓12克,炒川芎10克,當歸10克,芡實10克。
功效:
益氣溫陽,化瘀泄毒。
主治:
脾腎氣虛、瘀濁內蘊之慢性腎功能不全。
方解:
方中生大黃蕩滌濕濁瘀毒之邪,其味苦性寒,與附子同用,可「去性取用」,即去其苦寒,存其瀉下;黃芪、白朮益氣健脾固其本;芡實益腎澀精、補脾除濕,尚能抑制大黃而不致瀉下過峻、耗傷正氣。《內經》雲「脾惡濕,腎惡燥」,因而脾腎病所用之葯,其性往往相反,而芡實「淡滲甘香,不傷於濕;質粘味澀,不傷於燥,此則相成,尤足貴也」(語出《本草經百種錄》);當歸、川芎養血活血化瘀;茯苓、米仁健脾行水,全方組合,具有溫腎補脾、泄濁化瘀之功。
加減運用:
尿少而水腫甚者,可加車前草、馬鞭草以利水消腫。伴泛惡欲嘔者,加黃連、半夏以辛開苦降化濁。口中溺臭明顯者,合黃連溫膽湯以清降濁邪。伴肌膚瘙癢者,加丹參、蟬衣以養血祛風。
肌膚甲錯、面色黧黑者,酌選水蛭、三棱、莪術等以強活血化瘀之功。脾陽虛明顯而大便溏薄者,易生大黃為制大黃,並酌加砂仁以馨香助中。
※談一談中國千年的長壽文化
※名老中醫的芳香辟濁湯,治療口氣口臭口乾效果極佳!
※別小看古人的智慧,一劑麻杏石甘湯治好小兒咳喘病
※補肝腎、強筋骨,可用豨薟草!
※中醫治療泄瀉的一種常用方法-利小便實大便
TAG:神黃中醫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