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命科學大有希望」:第九屆吳瑞紀念學會研討會側記

「生命科學大有希望」:第九屆吳瑞紀念學會研討會側記

13位2017吳瑞獎學金獲得者

撰文 | 陳曉雪

責編 | 李曉明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10月14日-15日,第九屆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李凱等13位博士研究生獲頒2017年度吳瑞獎,來自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的徐平龍教授獲頒2017顧孝誠講座獎。

吳虹教授為徐龍平教授頒獎。

13位博士研究生分別做了15分鐘的報告,很多人使用流利的英文。在做報告前,吳瑞獎學金得主鄭慶飛還表示很緊張,因為從來沒有做過這麼短的報告。鄭慶飛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今年7月到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做博士後研究。加入吳瑞獎團體之後,他最大的感受是:大家都好強!

吳瑞獎是由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CUSBEA)的多位學生捐贈設立,其背後是華人生物學界數十年薪火相傳、提攜後學的動人傳統。

著名華裔生物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吳瑞先生在1981年發起CUSBEA項目,此後8年相繼選拔並幫助400多名大陸生物相關專業的學生到美國留學。這些學生很多後來成長為生命科學領域最為出色的一批華人科學家,包括北京生命研究所所長王曉東、斯坦福大學教授駱利群、哈佛大學教授袁鈞瑛、杜克大學終身教授王小凡、哈佛大學教授施揚等等。

吳瑞紀念基金會主席孫曉紅

「這個項目把我們這幫人帶到國外,在最好的學校里學習生物,我們對此很感激。」 吳瑞紀念基金會主席孫曉紅說,她是CUSBEA項目第一期的學生。正因為如此,2008年吳瑞先生去世後,CUSBEA的學生成立吳瑞紀念基金會,並設立了面向生命科學領域的優秀博士研究生的吳瑞獎學金(Ray Wu Prize)。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吳虹是CUSBEA第三期的學生。她介紹,自2009年頒發第一屆吳瑞獎學金,目前已有92位博士研究生獲獎,18人回國,其中17人在不同的研究機構擔任PI。「他們回國的速度遠遠快於我們那一代」,吳虹說。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長許瑞明作為東道主對參加研討會的教授和同學表示歡迎。他對獲得吳瑞獎的年輕一代科學家印象深刻,期待未來能湧現更多優秀的人才。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陳昕聽了這些獲獎學生的報告後表示,「真的覺得後生可畏,希望我們這些老人不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鍾波是2009年的吳瑞獎學金得主,2013年回國在擔任武漢大學任職。他表示,在吳瑞獎這個大家庭里,大家很團結,也很open,願意一起分享一起合作,「而且是毫無保留的那種」。「在學術生涯的各個階段,吳瑞基金會的老師也給我很大的幫助,比如推薦實驗室,提供差旅去面試,在學術生涯的早期分享他們的經驗等等,我深受感動和影響。」鍾波說,「我希望自己能繼承這種開放合作團結的精神並將其傳承下去。」

在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前一天,第一屆吳瑞青年學者論壇也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舉行,往屆吳瑞獎得主、現在國內研究機構任職的15位PI和1位博士後也在一起做了學術交流。CUSBEA第三期學生、中美冠科創始人余國良表示,今年的吳瑞獎得主已經達到92人,明年將超過百人,距離CUSBEA的規模不遠了。他說,這些年輕PI的報告非常前沿,比當時的自己做的東西複雜多了。「看到他們已經成長起來,感到非常安心,覺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已經可以傳遞下去了。」余國良說。

14日上午頒獎結束後,王曉東成為了眾多吳瑞獎得主紛紛合影的對象。見此情景,許瑞明也湊上去求合影。

每年的吳瑞紀念學術研討會都是中國生命科學的一次盛大派對,這次也不例外。除了13位博士研究生和徐平龍教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國良、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宏、復旦大學教授藍斐、清華大學教授李海濤、清華大學研究員頡偉、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潘多加、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副教授石曉冰,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陳昕等作為特邀嘉賓做了報告,王曉東、吳虹、許瑞明,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邵峰、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傅向東、辛辛那提大學研究員管俊林也參加了研討會。

孫曉紅說,這次研討會有三點令她印象深刻:不同的領域都有激動人心的發現;技術越來越先進;會議的參與者都非常年輕,不僅是得獎者年輕,特邀的報告人也都很年輕。她最後表示,「生命科學大有希望」。

附:2017吳瑞獎學金獲得者名單

李 凱,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

肖 旭,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吳建平,清華大學

鄭慶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呂佩紋,清華大學

張白冰,中科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

吳 毅,天津大學

朱晨旭,北京大學

王晨飛,同濟大學

李一丁,中國科學院上海神經科學研究所

丁歆璐,清華大學

李 鵬,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吳婧怡,清華大學

製版編輯: 斯嘉麗|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白皮膚源自非洲,黑人也白過;「學術遷徙」讓學者更受益 | 每周播報
12架小口徑天文望遠鏡揭開「帶環妊神」的面紗 | 前沿
引力波的能量之謎:「愛因斯坦奇蹟年」和五份手稿|科學春秋
勘誤與科普:如何在飛鳥的背後,捕捉到飛行
科學春秋:引力波的能量之謎:「愛因斯坦奇蹟年」和五份手稿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