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修行要檢查自己的心理,一切煩惱都會纏綿著你

南懷瑾老師:修行要檢查自己的心理,一切煩惱都會纏綿著你

修行要檢查自己的心理,一切煩惱都會纏綿著你

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此中已出離於斷,不修方便者,觀有貪等,修方便者,觀略下等。」同這個欲界一刀兩斷,切斷了,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所以出家比丘對於世間的思維習性要切斷。他說所以啊,觀察世間人,都在貪心,不修各種修行的方法。其實修行要檢查自己的心理,你為什麼要打坐修行學佛呢?因為貪心,又想證果,又想證道,又想成佛跳出三界,大貪。貪成佛也是貪心,都是一樣的,只不過你的貪換了一個目標。所以真修到不貪之地就成功了,不貪世間法,也不貪出世間法,這樣叫做坦然而住。你以為坐在那裡,把意識停一下,就叫坦然而住嗎?那只是停住而已,所以要懂教理。

以一個貪心來講,狹義之貪,是貪飲食男女之間的愛欲;廣義之貪,是貪世間一切。所以無一不是貪,貪清凈也是貪,愛乾淨也是貪,總而言之,學佛是為求解脫,但是真解脫真難。

「有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粗重,如是由纏及隨眠故,一切染污心,如應當知,以能對治纏及隨眠故,成不染污。」「粗重」是貪心粗的一面。「隨逐」是貪上加貪,跟著貪去跑,這樣由纏(結使),愈纏愈堅固。還有隨煩惱「隨眠」,你睡的時候它也跟隨著你。睡的時候也有貪,睡的地方要舒服,也是貪,所以比丘者,頭陀行不三宿空桑。哪裡不可以過夜啊?有人貪那個位子好,有人換了床睡不著,這叫修行嗎?

一切煩惱都會纏綿,隨眠煩惱最厲害,因為隨眠煩惱跟著你睡在一起,你還不知道,而且你還愛得要死呢!解脫不了的纏綿,使你永遠在昏迷中。「隨眠」這個名詞,翻譯得太好了,一切眾生根本煩惱貪等,隨時跟隨,隨眠煩惱也跟著。修行的人,一念之間被煩惱及隨眠煩惱纏走了,還要等善知識說你一頓才了解,多昏頭啊!佛者覺也,要隨時有警覺性,要能夠醫治自己心理的毛病,也就是醫治纏綿及隨眠的煩惱。所以神秀的偈子是對的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悟後起修,才把纏及隨眠煩惱修到徹底清除,不再染污。

有人指出你的煩惱,指出你的業障和染污心理,自己還不服氣,還不肯改,然後抱住那習氣業力的心理,把它當寶貝。唉!就讓你去纏綿吧,反正六道輪迴也蠻好玩的,多滾幾回,我在那邊等你就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劉雨虹老師:今年的月餅
夢參老和尚:觀心的修法《四》
宗薩欽仁波切:心的訓練
傳統文化:古代大詩人寫給子女的詩,蘊藏大智慧!
養生文化:終於把「春捂秋凍」搞明白了,正確的「秋凍」原來得這樣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