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爬起來賺錢,你跟我說先睡好才更幸福?
薪水提高50%,還是優質的睡眠?你會怎麼選?
近日牛津經濟諮詢社和全國社會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希望過上更幸福的生活的人,大部分都選擇了後者。
所以多點錢不如睡得好?
GIF/53K
不僅如此,研究結果還顯示——
加薪帶來的幸福感比不上多去和人聊聊天;
一個平時睡得不好的人躍升優質睡眠質量所帶來的幸福感,比得上積蓄整整翻4番!
是不是覺得這個論調似曾相識?
悔創阿里傑克馬,一無所有王健林……
人們愛說「錢是買不來幸福的」,然而又有多少人又在瞄了一眼滿滿當當的購物車後,暗搓搓地堅信「只要我發財了,我一定可以快樂的」。
—— 就看你選哪碗雞湯?
來自哈佛的這碗79年老雞湯
為什麼人們對幸福的研究如此執著呢?大概是因為在人生這個遊戲里,每個人都沒有重來的機會。
但如果,你事先可以看別的玩家玩兩把呢?
關於「幸福」的心理學研究中最著名的研究之一,莫過於哈佛大學曠日持久的「格蘭特研究」——它已經進行了79年,並且計劃繼續進行下去。
1938年,哈佛當時在讀的268位學生被挑選出來,參與一項關於「幸福」的研究。
其中還包括了後來的總統肯尼迪,但他的檔案很久之前就被政府調走,直到2040年才會解封。
1939年開始,這個研究團隊就採用縱向研究的方法,跟隨著他們的人生軌跡,經歷了戰爭,工作,婚姻,離異,大起大落……定期記錄著他們的健康情況,情緒狀態。
有的人飛黃騰達,成為議員,甚至總統;也有的,終日酗酒,家庭破碎,早早離世……
到今年,已經是這個項目進行的第79個年頭。連項目的主導者都換到了第四任——羅伯特·瓦爾丁格教授。
2015年,瓦爾丁格教授站上TED的講台,講述這花費大幾十年,超越了許多參與者和研究者一生之久的研究所得出的結果。
面對近80年的研究採集的龐大數據,我們可以站在「上帝視角」,將一個人的一生像一本書一樣攤開,看到他20幾歲所做的一個決定在十年,二十年,甚至半個世紀之後,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瓦爾丁格來說,其中有一條是最為清晰,也是最為重要的:
兩組參與者中活得最幸福,
最健康的,
都是那些擁有著親密的人際關係的人。
「這些人際關係幫助人們承受人生中感到缺憾的地方,幫助減緩一個人精神和肉體的衰老。比起階級,智商,甚至基因,人際關係與快樂且長壽的人生關係更為密切。」
「對比他們50歲時採集的數據,真正預測他們80歲時身體狀況的,並不是他們50歲時膽固醇水平有多高,而是他們對自己生活中各種人際關係的滿意程度如何。」
還有一組數據,證明了與周圍人的親密關係的好處:
在「親密關係」這項上得分最高的 58個人,較之得分最低的31個人,最高年薪平均高出14萬美金。
在童年時與母親關係親密的人,比起童年時感受著冷淡的母子關係的人,平均年薪高出8.7萬美金。
大部份在後來擁有興旺的人生的人,在30歲以前找到了「真愛」——無論是家庭的,愛情的,還是友誼上的穩定、親密的人際交往。
這個2015年11月份的TED演講,到今天,已經被瀏覽了大約1400萬次,瓦爾丁格在那之後收到了上百封郵件,他還為此開了一個博客,更新著項目的進展,回應來自全世界的關心。
人們在郵件里寫道:
「我好像一直都知道這個道理,可是當我看到周圍的人,大家似乎都在假裝這並不重要。」
「如果我真的孑然一人,沒有任何人際交往的機會呢?」
是的,即便有這麼多的研究結果作為鋪墊,擁有一個幸福人生仍然顯得困難重重。
難道就沒有一個公式可以套用么?
真的有。
在這裡,拿出小本本記好了:
是不是很簡單!
ヽ( `Д′)? ┻━┻
這個公式出自於2014年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研究,這裡,公式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嗯……
重要的是這個公式中有一個關鍵的自變數:期待值。
「我們的計算模型顯示,幸福這種狀態反映了事情是否進行得超過我們的預期,而並不直接反映現實生活進行的好還是不好。」
買彩票賺了2塊錢,當另一個可能性是賺4塊錢時,我們可能會有點遺憾;但如果另一個可能是不賺錢,我們會為此感到開心很多。但客觀意義上,都只是賺到2塊錢。
——「當我們對於生活的期待更低的時候,我們會更容易感知到幸福。」
但是,公式同樣顯示,如果是在事情的結果未揭曉之前,一個正面積極的期待則會讓我們在等待時感覺到幸福。
研究者指出,現實生活中有許多選擇是沒有即刻的結果的,好像婚姻和一份工作。這時,僅僅是抱著希望等待,有時候甚至不需要一個明晰的結果,就足以帶來幸福的感受。
「 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一旦你擁有
超過一百萬,
漢堡包他還是那個漢堡包」
近幾十年來,行為經濟學崛起,其中的心理學部分也隨之成為研究熱門。
在來自世界各地,成百上千的樣本中,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終於窺見,幸福人生也有規律可循。
2009年,普林斯頓大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和安格斯·迪頓教授對1000個美國人進行了研究。
在2009年一整年的時間裡,他們每天都會打電話給參與者,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了解他們前一天的情緒狀態。「昨天你感覺是開心/難過/焦慮?」
然後通過「坎特里爾梯子法」評估他們對生活的整體評價,加以對他們經濟實力的評估。
結論是:金錢的確會讓你感到更幸福。
GIF/153K
但是,有個天花板。
——到達一定高度後,金錢的增加就不再能讓你感覺更加開心。
這個高度甚至有個明確的標價——75000美元/年。
根據2008年的數據,美國家庭平均一年的年收入為$71500,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家庭處於$75000這個天花板之上。可見這並不是一個非常難以企及的數額。
當然,這個數字也遭到許多質疑。
但是即便如此,人們發現,突破一定高度後,這兩個因素的正相關性變得非常微弱,也可以說金錢帶來幸福的能力變得非常有限。
2010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項數據研究報告顯示:
收入增加整整16倍,從$2000到$32000的跨越,僅僅讓幸福指數提升了10%。64倍的增長,也僅讓人們感知被愛的程度從63%增加到了73%。
這是為什麼呢?
一些研究觀點認為,人們傾向於先花掉「最重要的錢」。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資,你會先拿去交房租,水電費,日常交通和三餐——這些都對你的幸福,甚至生存,至關重要。有和沒有的差別巨大。
但如果你每年都能掙一百萬,幾千元帶來的差異就微不足道了。最後,你總會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花一些無所謂的錢。
還有一個理論似乎也能解釋這個現象:「快樂水車」——當我們從一個經濟水平跳躍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時,我們很快就會適應這樣的財力所帶來的生活。
簡而言之:
「我可以理解人們想要一百萬美金……但是一旦超過了它,我只能這這樣說,漢堡包他還是那個漢堡包。」——比爾·蓋茨
姿勢正確的花錢
可以的
就像之前提到的,銀行賬戶數字的增長並不會給人的幸福感帶來顯著的提升。
但是,姿勢正確地花錢卻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剁手!科學地剁手!
GIF/513K
2009年,舊金山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比起購買實質性的物品,花錢買一段體驗,比如說一場電影,話劇,或是去和朋友在外面一起吃一頓飯,會給人帶來更加正面的,幸福的體驗。
「這符合基本的需求金字塔理論,這些花銷能夠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富足。」
今年8月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還表明:能夠為我們節約時間的購買行為,例如聘請一位鐘點工、點外賣,比起購買一件商品,更提升我們的幸福感。
研究分析,隨著收入水平的增加,很多現代人陷入了「時間貧瘠」。當夜幕降臨,人們遲遲不願入睡的原因是出於對「又一天過去了」的恐慌——只要我還醒著,今天就還沒結束。
時間在忙碌的現代成為了奢侈品。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荷蘭的心理學家,在採取6000個成年人的樣本後得出,通過購買能夠節約自身時間的產品,這種焦慮會減少,相對的,幸福感增強。
同時,他們還發現,雖然大多數時候並不昂貴,很多人並不願意花錢去「購買時間」。
一位研究人員分析:那是因為我們的自尊心,我們想讓自己看起來遊刃有餘,在兼顧工作的情況下,還可以抽出時間來買菜做飯,打掃衛生,不需要麻煩別人,即使有時候其實已經不堪重負。
除了以上,還有以下:
「過充實忙碌的生活,但是不要疲於奔命。」—— 2012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大概僅有8%到12%的美國人過著這樣的生活,但他們是幸福感最強的一群人。
與此同時,「研究持續性顯示,最不快樂的人群是那些總是有很多空閑的時間的人。」
「主動逗自己開心。」—— 大部分人都知道做什麼樣的事情可以讓自己開心,但是實際實踐的時候,卻不會主動去做這些事情。「人們好像總認為幸福是一種賞賜,是需要靠運氣的。」
「在工作日健身。」—— 布里斯託大學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選擇在工作前或者是午間休息時間去運動一下的人,會更容易接受這一天接下來會遇到的困難,情緒更加穩定。
……
所以,根據這些科學研究我們可以得出,想要一個幸福的生活,我們只需要:
不熬夜不通宵,獲得優質睡眠;努力賺錢,但不把賺很多錢作為人生目標;交朋友,擁有高質量的親密人際關係;不對生活抱有太大期待,又不能完全不抱期待;花錢節省出更多的時間,時間用來賺更多的錢;忙,但是又不能太忙;還要抽出空來健身和逗自己開心……
看,很簡單嘛!
還在通往幸福的大道上狂奔的親們,點個贊吧~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歡迎關注「天天看天下」(dailyvista),每天打卡最有趣的新聞~
※你15秒只能閱讀完一篇傷害你心靈的文章,而有的人15秒就賺了10萬塊
※各國頻遭線上襲擊:網路攻防中國策
※不如吸貓,談戀愛不如吸貓
※大學最後悔的事,就是在畢業論文里感謝了前任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