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AI手機慕尼黑正式發布!55億晶體管的「神經網路處理器」移動終端終現真容
科技產業似乎每隔十年就會風雲突變:微軟推出 Windows 95 的那年,楊致遠創辦了 Yahoo!,開啟了計算機及網路革命;十年後,亞馬遜正式對外推出 AWS 雲服務、蘋果已故創始人喬布斯亮出了第一台 iPhone,開啟了移動計算新紀元。現在又是一個十年,AI+智能手機的號角已經吹響。
智能手機在 iPhone 問世後,整體市場呈現爆發性的成長。綜合多家調研機構的預測,2018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在 16~18 億部。但是,歷史總是在不停重複,不可否認在前些年手機產業走進了類似 PC 產業看起來都一樣、比規格、拼價格的老路。
直到今年,創新停滯的局面終於有望被突破:人工智慧開始進入終端,無疑這將是繼喬布斯創造了 APP 生態圈、指尖經濟之後,最重要的革命技術。人工智慧、神經網路引擎成為當下智能手機的新設計理念,至少,看上去很美。
今年九月的柏林消費電子展(IFA)上,華為將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eural Processing Unit,NPU)內建到手機處理器,以首款 AI 手機晶元的口號贏得全球矚目。
十天後,蘋果為新處理 A11 加上了 Bionic(仿生)一詞,並且不斷強調所謂的
「神經網路引擎」(Neural Engine)。
又一個十天之後,Google 宣布收購 HTC Pixel 團隊,雖然 Google 尚未對於人工智慧引入終端產品發表太多意見,但從其布局包括針對數據中心推出的深度網路加速晶元 TPU 、加大對消費硬體的投入來看,讓 Pixel 手機執行更多 AI 應用只是時間問題。當然,不要忘記手機晶元供應商高通以及聯發科也正在加緊研發相關產品。
圖 | 華為 Mate 10 德國慕尼黑髮布會邀請函
10 月 16 日,也就是今天,華為首款 AI 手機 Mate10 發布會在德國慕尼黑如期舉行。雖然先前九月的 IFA 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已全面解析了華為移動端 AI 解決方案,並拋出了一個「公式」:移動 AI = 本地端 AI + 雲端 AI。
DT 君曾在華為 IFA 發布會現場發回過第一手的報導,有意了解華為首款 AI 晶元「麒麟 970」(Kirin 970)的讀者可以參考先前的報導:《柏林現場:華為正式發布全球首款移動 AI 晶元,終端布局已領先蘋果、高通及三星》
回歸正題,今天的發布會的主角只有一個:搭載人工智慧晶元的華為 Mate 10 系列手機。今天的發布會主要對標物也只有一個:iPhone X。
圖丨余承東回顧早前發布的麒麟 970 處理器
圖丨正式發布華為 Mate 10 和 Mate 10 Pro
圖丨Mate 10 採用了5.9寸全面屏
圖丨Mate 10 和 Mate 10 Pro 與 iPhone X 相比,屏佔比分別高出18%和16%
圖丨Mate 10 系列手機電池容量高達 4000mAh
圖丨指紋識別0.33 秒解鎖,比 iPhone X 的 FaceID 更快
圖丨配備萊卡雙鏡頭,分離式設計從跑車頭燈獲得靈感
圖丨加厚的前後玻璃面板,有效防止摔碎
圖丨IP67 級防水
圖丨繼 sony 和三星之後也支持 HDR 顯示功能
圖丨華為 Mate 10 和 Mate 10 Pro 各有四色可選
圖丨AI計算性能提升25倍,能耗比提升50倍
圖丨華為 Mate 10 識別100張照片的耗時優於 iPhone 8 Plus 和 三星 Galaxy Note 8
圖丨業界領先的 4.5G LTE 技術
圖丨全球首部雙 4G、雙 VoLTE 智能手機
圖丨華為 Mate 10 很好地解決了長時間使用手機後的系統遲緩現象,相較三星 S8 有明顯的改善
圖丨超高速充電技術,比 iPhone 8 Plus 快50%
圖丨華為地理定位 GPS 技術可強化複雜城市或隧道定位能力
圖丨AI引擎已經學習過1億張照片,可輕鬆識別用戶的拍攝場景
圖丨13種物體和自動場景識別
圖丨Mate 10 系列搭載了基於最新版 Android 8.0 定製的 EMUI 8.0 操作系統
最大賣點:Mate 10 的 AI 處理能力
Mate 10 系列產品搭載最新 10nm 工藝的麒麟 970(Kirin 970),最受人關注的莫過於基於寒武紀架構的 NPU 核心。
從麒麟 970 的整體布局來看,其封裝後面積只有指甲般大小,但裡面卻集成了 55 億個晶體管,比高通驍龍 835 還要多出 25 億個,為了強化應用體驗,華為和海思可以說是不計工本。
圖 | 余承東在 9 月華為 IFA 發布會上現場展示麒麟 970 晶元
集成 NPU 的目的有二,首先是效率問題:雲端性能強大,學習快速,但學習得出來的模型是通用模型,很難針對小眾有定製化的調整,並滿足消費者各自的使用場景。
過去本地端硬體性能不足,雖然可通過雲端學習,但數據的上傳下載會因為網路的穩定性不足而造成延遲,效率極低,無法做到實時處理。若本地端硬體擁有強大的 AI 學習能力,那麼就不需要把數據上傳雲端,直接在本地端處理即可,效率更高。
另一個問題則是隱私安全性。過去的機器學習都要把數據收集後上傳到雲端,若這些數據和個人生活私緊密相關,上傳到公有雲就是個很有問題的做法。比如最近的案例,Google 最近發布的 Clips AI 相機就因為其「擅自」拍照上傳到雲端的做法而被詬病,甚至引來特斯拉 CEO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公開質疑;其語音助手也會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錄音,並上傳雲端,這些都造成了消費者的恐慌。
但如果手機本地端就具備了一定的機器學習能力,那麼個人隱私相關數據收集與學習就不用再涉及雲端,而是可以存放在本地端,就隱私的保護方面,要比雲端處理可靠太多。
圖 | 伊隆·馬斯克評價谷歌 Clips AI 相機:它甚至連「假裝無辜」都不會……
NPU 的性能表現更可說是業界一流。以機器學習常見的圖像識別而言,傳統高端桌面級處理器只能在一分鐘內識別 97 張圖片,但如果通過 NPU,則每分鐘可以處理的圖片數量可高達 2000 張,換算每秒約 30 張,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實時處理的程度。不論是 AR 所需要的場景識別,或者是人物、對象識別,幾乎都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完全不會感到延遲。畢竟,延遲感是用戶體驗的「最大殺手」之一。
當然,過去計算架構要有強大性能,通常都要付出高昂功耗的代價,但 NPU 功耗全負載大約只有 CPU 的一半,如果以計算效率/功耗換算,大概是 0.8TFLOPS/W。我們以 NVIDIA 推出的 Tesla Volta V100 方案作比較,V100 約為 0.4TFLOPS/W。NPU 的能耗效率甚至大幅超越業界頂級 AI 計算硬體,可見其架構設計的優秀。
圖 | 華為麒麟 970 與 NVIDIA Tesla Volta V100
麒麟 970 VS 蘋果 A11 Bionic
蘋果最新推出的 A11 Bionic 處理器可以說是最近另外一個備受關注的焦點,原因與華為一樣,蘋果在此晶元中集成了兩個 AI 計算核心,命名為 Neural Engine(神經網路引擎)。
雖然蘋果並沒有針對這對核心解釋太多細節,但應用方面大致上和麒麟 970 的 NPU 類似,就是作為圖像識別、自然語言以處理,以及增強現實(AR)這三大方向的核心計算。目前已經揭曉的應用就是取代指紋識別的 Face ID 人臉識別功能。
A11 Bionic 的 Neural Engine 可做到每秒六億次的操作效率,也就是 0.6TOPS,相當強大。不過麒麟 970 的 NPU 計算能力是 1.92 TOPS,理論數據上比蘋果快了三倍以上。當然,理論數據歸理論,實際上的性能表現還是要看軟硬體的搭配優化,這方面蘋果一般來說不會讓用戶失望,但華為也不是省油的燈,Mate 10 上市後就可一見真章。
圖 | 蘋果 iPhone X & 華為 Mate 10 Pro
麒麟 970 和 A11 Bionic 目前看來是走同樣的路,那麼另一家處理器大廠高通呢?高通的驍龍系列包含 Neural Processing Engine(神經網路處理引擎)軟體 SDK,理論上能幫助開發者更好地利用高通晶元上的 GPU 、 CPU 、 DSP 完成人工智慧加速,反而不強調所謂的 AI 專屬加速硬體。但是在人工智慧的潮流下,高通把相關人工智慧加速器加回去,也不過就是時間問題。
人工智慧處理模塊到底帶來什麼亮點?
從華為已經公布的信息來看,麒麟 970 的 AI 技術能分辨你拍攝的對象,例如知道你在拍攝花朵或小動物,再跟據周遭的環境,自動調較適合的亮度。另外它也能做實時翻譯、聽取語音指令、 AR 效果等。
圖 | 麒麟 970 能實現本地端的實時圖像處理、低能耗 AR 及精準語言翻譯
簡單舉例,利用搭載麒麟 970 的手機來拍照時,手機首先會自動識別場景中有什麼物體,是人?是植物?是小動物?然後根據不同的拍攝對象,可以自動調整拍照的效果。
比如說拍攝的對象是人,那麼就可以自動加上美顏效果,讓被拍對象的氣色看起來更好,也可以自動調整曝光和背景燈光,來凸顯人物主體;如果拍攝的是景物,那麼可以針對景深調整,並調整曝光時間,來做到強化整個場景的呈現力度。
至於毛茸茸的小動物,就可以稍微強化銳利度,讓動物身上的毛髮呈現更為自然、清晰,而不會像一般手機照相一樣,總是會糊成一團。
圖 | 麒麟 970 針對目前手機拍照存在的問題做了專門優化
類似的場景識別也能帶到 AR 應用當中,如果我們使用 AR 功能時,如果要迭加信息或者是 3D 對象時,首先還是要用機器學習功能判斷場景中的各種條件、對象,不然把信息匹配到錯誤的對象上時,比如說 AR 應用在汽車上加註了野生動物的標籤,那可就貽笑大方了。
而這些對象、場景辨識都必須要通過 AI 計算硬體來達成,才有辦法做到實時處理,讓消費者即拍即得,或者是所見即所得,完全感覺不到手機因為計算而帶來的延遲。
當然,這部分的功能不會是只有麒麟 970 能做到,蘋果 A11 Bionic 、高通的方案都能做到。差別就在於推出的時間差、能不能搶得市場先機,以及搭配軟體的功能能否把 AI 計算硬體的功能發揮到極致。
圖 | 華為麒麟 970、蘋果 A11、高通驍龍 835
不過,A11 Bionic 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搶先業界導入 Face ID 面部識別功能。因為關鍵零件供應的限制,這項功能在華為發表的 Mate 系列手機上暫時還看不到。但如果以其他的應用來看,搶先面世的 Mate 手機,肯定能在蘋果 iPhone X 推出前,先奪走一定數量的眼球關注度,所以華為必定會在相關功能儘力做好優化,否則 iPhone X 上市後,若消費者發覺體驗還是有落差,規格上的數據不能與使用體驗成正比,消費者最終會如何選擇就不言自明了。
華為、蘋果打得火熱,三星去哪了?
根據調研機構 IDC 的數據顯示,全球手機出貨前三大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華為。這樣的局面從 2015 年華為取代聯想(含 Motorola)之後就沒有改變過,手機市場三分天下的態勢已經確立,彼此之間的出貨量差距不小,短時間內蘋果想要超越三星、或是華為想要超越蘋果的難度都很大。但不可諱言,華為展現出了相當強的野心。
圖 | 2017 年第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排名(來源:IDC)
蘋果在移動晶元領域的自主設計實力十分堅實,不過華為通過旗下海思攜手寒武紀,透過群策群力的方式,搶在第一時間發布了支持深度神經網路加速功能的麒麟 970,斷了蘋果是唯一一家可以搖著 AI 晶元大旗、銷售產品的機會。
同時,在蘋果 iPhone X即將開放預約前,華為推出了 Mate 10 與其正面對決。所以當消費者想要體驗所謂的 AI 手機時,除了 iPhone 之外,會想到還有華為可供選擇。
圖 | 11月3日,iPhone X 發售在即
另一方面,手機產品生命周期短,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於設備先進性的敏感度很高。就現階段來看,只有蘋果和華為的產品支持神經網路處理引擎,對於其他沒有具備晶元設計能力的手機廠牌來說,只能等待晶元供應商推出解決方案。
有業界人士表示,手機開發進度依機種而不同,不過一般來說手機開發方案大約得經過三個月到六個月。所以說,當手機從業者花時間在開發相關手機時,多少也將市場拱手讓人。因此,蘋果和華為可以領先其他競爭者至少一個季度的銷售優勢。在營銷策略及產品布局上,華為這次確實棋高一著。
圖 | 一張意味深長的華為移動 AI 海報……
好了,大家可能會注意到,華為和蘋果玩的火熱,身為手機龍頭的三星這次卻完全沒了存在感……
其實今年三星也推出了智能語音助手 Bixby,但在硬體方面的速度卻意外的慢,為什麼說是意外呢?主要是目前有能力推出 AI 晶元的手機廠商除了蘋果和華為之外,三星應該是最有機會的,因為三星電子擁有龐大的半導體資源及技術。例如日前三星公布第三季財報,在負面消息不斷的情況下,營業利益和整體營業毛利率依舊創下新高,最大功臣就是半導體部門,貢獻了三星電子將近 7 成的利潤!
這場人工智慧進入終端的戰役,三星開局落後,但後續肯定不會讓蘋果和華為專美於前。去年底,三星就投資了一家低調的英國初創公司 Graphcore(目前總募資金額為 6,000 萬美元)。
這家成立於 2015 年、專攻人工智慧晶元硬體設計的公司,其創始人 Nigel Toon 來頭不小,他是半導體界的連續創業者,先前已將自己創立的 Picochip 賣給 Mindspeed,而另一家 Icera Semiconductor 則是賣給了 NVIDIA。Graphcore 先前表示,公司開發的智能處理晶元(IPU)預計在今年底推向市場。
圖 | Graphcore 唯一的使命:機器學習加速
三星是否有機會藉助 Graphcore 強化智能手機 AI 晶元的研發實力,尚有待觀察。不過,近期三星加快發展 AI 晶元速度的消息越來越多,甚至有人替三星披露了一些消息,例如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教授 Yoo Hoi-jun 表示,三星除了內部研發神經網路處理器(NPU)之外,也在考慮收購一些 AI 公司。
另外,根據日前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半導體部門負責人 Kim Ki-nam 指出,目前 CPU 與 GPU 無法保證 AI 運算的效率,但 NPU 可以補強這個問題,因此外界認為,三星有意將自家研發的移動處理器與 NPU 技術相結合。
圖 | 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部負責人Kim Ki-nam(中)
不過,在過去幾個月,三星深陷在賄賂韓國政府的醜聞之中,三星集團領導人李在鎔更因被控行賄而入獄,後續可能引發的公司治理及領導問題似乎開始浮上水面。三星電子目前層級最高的掌門人、副會長兼終端解決方案部長權五鉉(Kwon Oh-hyun)就在上周宣布辭職,被韓媒形容是為三星投下一顆震撼炸彈,除有打擊三星士氣的疑慮外,如果接班人選無法領導三星往更前瞻、創新的方向前進,錯失 AI 手機大戰的先機,可能僅僅是一系列惡性連鎖反應的開始。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認為三星對於AI手機其實並不著急。不同於華為、蘋果、高通等競爭對手,三星公司擁有豐富的家電產品線。而早前推出的智能語音助手 Bixby 被認為是三星希望通過智能手機+語音助手的方式打開「AI家居」市場的破局點。
從目前三星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上述言論並非完全沒有根據,比如三星智能服務事業部領導層變動,以及本月18日三星即將在舊金山舉行開發者大會並推出Bixby 2.0 ,都折射了三星在未來「AI家居」領域的更大野心。
圖 | 三星瞄準更大的 AI 家居?或將 Bixby 打造成智能家居入口
縱觀 AI 手機群雄並舉的局面,中國廠商華為處處領先對手一步,不論是率先發布移動端 AI 晶元,還是搶先推出搭載 AI 晶元的手機產品,似乎處處透露這一絲中國武俠文化的意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搶佔先機固然重要,但當消費者真正拿到一部 AI 手機,並能真切感受到體驗的大幅提升時,一切才會變得有意義。
華為 Mate 10、蘋果 iPhone X 推出在即,這一次,但願 AI 手機不再是一個概念。
※在Model 3準備大規模量產之際,特斯拉竟解僱了幾百名員工
※美國國防部證實:澳大利亞國防外包商被黑客入侵,F-35戰鬥機數據被盜
※基於 DNA 分析,這款「精子年齡分析器」可以揭曉精子的質量
※小型無人機還能這麼玩!科學家用它來探測座頭鯨的「口氣」和「鼻涕」
※谷歌的機器學習軟體正在開發機器學習軟體,某些成績已優於人類程序員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