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根本壓不住孫悟空,如來卻用一招暗示老君,誰才是三界第一
文:白馬晉一
【一】
這是一個周知的故事。
五百年前,花果山妖王以下犯上,污了凌霄寶殿。天庭之主玉帝勃然大怒,召來靈山佛祖如來。如來巧妙在掌心布設賭局,悟空不明就裡,躍入其中,卻見如來陡然翻臉,五指朝下,呈猙獰之勢,頃時翻雨覆雨,悟空措手不及,便從九天跌下,落入中華外圍之地,天空隨即下起一陣石頭雨,石砌成山,悟空便押禁於其中了。
對於這段慘痛經歷,悟空一直耿耿於懷,及至後來觀音領了如來任務卡,途徑五行山處。山匣中探出一個猴頭,張口便囔,「如來哄了我,把我壓在此山,五百餘年了,不能展掙。」
好一個如來哄(騙)了我!悟空心結,一打便是五百年。
【二】
壓著猴王五百年的那座山,叫做五行山。
究竟是為哪五行?
且看原著,「(如來)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把他壓住」。
這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法,現代人大概也很熟悉。尤其在古裝影視劇中,醫理、相術等從業者多常掛在口頭。此法起承均源於道家,主張的是相生相剋,旨在推演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其中蘊含著大精妙的世界觀和宇宙觀。
但於佛門,卻並無五行說法,如若非要找一個類似,大概便是佛家提出了「地、水、火、風」四大物質因素的理念了。這也算是東西方宗教的遙相呼應。
【三】
諸位不禁奇怪了,如來不是佛派的一哥,為何偏偏公然使了一個道家的法門?
這裡,就不得不追究一番《西遊記》成書的歷史背景了。
原著作者主要生存年代,大概是在明朝的中晚時期。在此前漫長的朝代更迭以及兵戈鐵馬中,東西方文明已然發生多次融合。南北朝時期,舶來的佛家勢力已顯和土生土長的道、儒文明抗衡的端倪,但鋒芒終究不能太盛,有迂迴地融入中土文化之趨。如佛家著作《肇論》里,就曾常出現道家術語。唐宋之後,三教融合之勢便愈發明朗。到了元朝,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更直接提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的理念了。及至明朝,三教融合的胚胎早已養成。譬如,關帝崇拜便是一個尤為明顯的案例了。
有一本約成書於明中期的《三界伏魔關聖帝君忠孝忠義真經》,書中稱關羽君臨三界,「掌儒釋道教之權,管天地人才之柄」。關帝儼然成為了「三教合一」的代言人。三教共同崇拜的神祇,也日益流行起來。但諸如關帝這般有影響力,能讓三教信士甘心共同膜拜的神靈終究不多。於是民間又自發地進行了改造,立廟之時,索性將佛、道、儒的創始人均請於其中,於是便出現了「立廟塑三教之像:釋迦居中,老子居左,夫子又居旁側」的嚴肅又滑稽的場面了。
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如來佛祖偶爾「串台」,使用一下道家的法門,似乎也不顯突兀了。誠如後來唐僧歷經千萬辛苦,取得了真經,如來便有交待,「此經功德,不可稱量,雖為我門之龜鑒,實乃三教之源流。蓋此內有成仙了道之奧妙,有發明萬化之奇方也。」
瞧瞧,三教源流,無時不貫通全書。所不同的,便是佛、道的掌門,都想方設法將教義的源頭,占於己方門下。
【四】
有了歷史背景的支撐,使得這個神話故事更站得住腳了。
還不僅如此,我們回歸原著的脈絡,卻會發現故事背後耐人尋味的權機。
且看。
鬧事的猴頭被壓在五行山下,玉帝大為欣喜,特地招辦了一場「安天大會」,焦點人物自然是如來。一通酩酊之後,如來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準備駕雲回府。此時,卻見巡視靈官來報道,不好啦,那大聖伸出頭來了。
諸神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佛祖哈哈大笑,不妨,不妨。袖中只取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嗡嘛呢唄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這尊者即領帖子,拿出天門,到那五行山頂上,緊緊的貼在一塊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縫。可運用呼吸之氣,手兒爬出,可以搖掙搖掙。
此間,看出如來權機了吧?
他有意先使一個道派的功法,做五行布陣,以壓猴頭。但猴頭頑劣,幾近掙脫。此時,再用佛派法術鎮場,猴頭竟服服帖帖。
如來的潛台詞,其實很明顯,即在諸神面前作一場真人實景秀,結論即是,你們那些道派的法術,根本不行,當真降妖伏魔,還看我佛派的法門。這就是處處壓你一頭。
※菩提祖師隱居靈台山,背後竟藏如來一個秘密,孫悟空也曾吃盡苦頭
※金蟬子九個前世為何慘死?唐僧從不對女妖精動心,只因明白一個道理
※豬八戒是大羅金仙,為何孫悟空卻是太乙散仙?玉帝老君又是什麼級別?
※這件東西非常神秘,背後暗藏如來一個秘密,孫悟空卻把它交給玉帝
※此人武功堪比五虎將,一生單挑鮮有敗績,最後混得比林沖還要窩囊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