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大宗師:楷行草如何融合?

書法大宗師:楷行草如何融合?

總第910期;歡迎關注。

對於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來說,楷書和行草書往往能夠融會貫通,在風格上相得益彰。

南朝宋虞和在《論書表》中將鍾繇、張芝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相對而論,提出了兩種風格:「夫古質而今妍,數之常也;愛妍而薄質、人之情也。鍾、張之『二王』,可調古典,豈得無妍、質之殊?」從「質」與「妍」的角度明確說明了鍾、張與「二王」的體貌的不同處。

左為鍾繇,右為王羲之

將兩者放置於書風演變的歷程中考察,就會明顯地看出這是兩大筆勢結體類型,前者筆法「外拓」,筆畫多以橫向取勢,結體以扁方之構為特點,重心略下,用筆較凝重、沉著,頗多質樸之意;後者筆法「內擫」,取勢以縱向為主,結體以偏長之構為特點,重心居中略偏上,用筆輕鬆縱橫,頗多妍美之意。

左為鍾繇,右為王羲之

這兩種風格系統,大致也可用幾位代表性書家來連串:一類是鍾繇、李邕、顏真卿、蘇軾、徐渭、黃道周、傅山、何紹基、趙之謙等;一類是王羲之、智永、歐陽詢、孫過庭、張旭、米芾、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依此也可將北魏書法分入這兩類中。這裡,只是從字的形質上劃分,不涉及其他。

對於要進入創作研習的書家來說,不外乎這兩種類型,但一般都只會選擇其中一類,並做到各種書體在風格上的統一。如果楷書學「顏」,而行書學「王」的話,即楷行風格不統一,屬兩大類型,很難互補,就會走彎路。

以「歐」楷一類入門者,在行草書風格上再易與「王」和「米」一類書風相通;以「鍾」楷入門,行草書與「蘇、黃(道周)」最為便捷;學「顏」楷者,行草書仍以顏成何紹基一類最易相通;而學北碑者,若要進入行草書風格上達到一致。再則在風格的選擇上,還要看所取法的碑帖有沒有進行藝術開掘的價值,能不能成為探求出新的突破點。

從《集王字聖教序》中可以看出

王羲之的楷、行、草能夠和諧搭配

從風格上升華,要看書家自己對原碑帖的理解、開掘、提煉、升華的程度,即藝術感受和思辨能力,漸變成自己的風格。

至於一些有很深造詣的書家,故意要從兩種筆勢類型的風格中求變化,那是另一回事。清代王鐸,即是楷書學顏,而行草以「二王」和米芾為法,故其書字勢跌宕奇突,成為兩大類型結合的典範。但這隻有傑出成就的書家才能做到的。

@本文來源:網路。內容觀點僅供書友參考。

@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錯誤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以便更正或刪除!

【行草書系 推薦用筆】

朱雀之風

熱賣品 | 第五批最新上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入門 的精彩文章:

「丑書」四大基本表徵
無氣之字為死字,無氣之作為死作
懂得書法之「勢」,才能揮灑自如!
魯迅與胡適,你選擇「粉」誰?
曹操唯一書跡「袞雪」背後的歷史真相

TAG:書法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