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搬磚工返鄉養螃蟹年入100萬 守著父母踏實

搬磚工返鄉養螃蟹年入100萬 守著父母踏實

今年35歲的趙永振,家住在河南省長垣縣趙堤鎮。20年前,因為家庭貧困,15歲的他遠赴天津建築工地做搬磚工,2012年在外打拚10餘年後,因為思念家鄉,想念父母與親人,於是放棄了在城市裡生活的機會,回到家鄉承包土地,與父母一起養殖螃蟹,今年螃蟹銷售額度有100多萬元。

趙永振說,有一次去南方工地幹活,他看到當地螃蟹養殖效益較高,他一尋思,家鄉自然環境這麼優越,村邊就是黃河大堤,河水充沛,水草豐美,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這要能把稻田變成蟹塘,肯定可要比種糧食賺的多。圖為趙永振向作者展示他養殖的螃蟹。

趙永振說,回到家鄉創業後,當地政府與扶貧幹部,不但給予他在養殖技術方面進行了指導,而且在螃蟹上市前,還多方聯繫採購商,幫忙張羅著銷售。今年蓮藕的長勢也非常好,相信上市後,一定有不錯的收益。今年大閘蟹的個頭長的都很大,一隻規格3兩多重的母蟹,一斤可以賣到一百多元。圖為趙永振承包的150畝螃蟹塘與500多畝荷塘。

趙永振的父母一輩子土地里刨食,雖然挖過池塘養過魚,但對螃蟹養殖技術一竅不通,創業初期,他們擔心孩子血本無歸。趙永振為了讓父母安心,專門又去南方學習大閘蟹養殖技術。為了能從實踐中找到更多的經驗,趙永振與父母凡事親力親為,一家人搬到了蟹塘旁居住。圖為趙永振的父母在荷塘旁收拾地籠。

趙永振說,養螃蟹需要先養塘,頭三年基本不盈利,蟹塘自去年已經開始盈利。今年中秋節期間,池塘里的螃蟹銷售了70%左右,銷售額度有100多萬元。

圖為池塘邊一隻大閘蟹藏在花叢中。

一名精準扶貧工作人員告訴作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不能全靠「輸血」救助,扶貧先扶志,幫助農戶學會致富技術,一戶一策的開展幫扶工作,才是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就像趙永振這樣的例子,在我們這裡還有好多,他的水產養殖做好了做大了,也為當地很多貧困家庭提供了致富的經驗,還提供了不少的就業機會。圖為中秋節已過去很多天,很多顧客還慕名到趙永振這裡買螃蟹。

趙永振的母親說,俺家孩子實在,四鄰八鄉的鄉親來買螃蟹,他都是按照成本價格給人家。圖為來買螃蟹的熟客熱情的和永振母親打招呼。

圖為趙永振與父母在荷塘前留影。

天色將晚,趙永振在簡陋的房子里準備為父母做飯,他說,以前打工吃苦倒是不怕,關鍵那種思鄉思念親人的感覺,真的很折磨人,那個時候沒辦法,只能走出去,現在好了,雖然每天還是有很多活要干,但是守著父母,守著老婆,守著家鄉這片土地,讓人活的踏實。

圖為夕陽下的蟹塘。關注「微言薄語」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趙永振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言薄語 的精彩文章:

水暖工從早到晚粒米未進洗地暖 冬天三個月賺2萬回老家過年
57個孩子坐3天火車上學 校長親自帶領
女孩獨自騎行7天探親 曾被導航帶進墓地
大媽一天剝蔥千斤 午飯3個燒餅1杯水
小吃攤設自助錢箱10年流水百萬 從未有人少給

TAG:微言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