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學過佛法的人大概都知道佛教在印度的大致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把佛陀的教法分為三種:一是正法,一是像法,一是末法。?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我們依照印度佛教的大致發展情況,將佛教分為三個時期,即:?

⑴. 第一期是正法時期。正法(Saddhamma)——純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這一個時期從佛陀在世時直至佛滅五百年間,大概有500年(一說千年)。佛滅後兩百多年(公元前240年左右),正法傳入了各地,包括斯里蘭卡、緬甸等地。?

⑵.第二期是像法時期。像法——相像的、相似的佛法,似是而非的佛法。這個時期從佛滅後五百年直至一千年間,大概有500年(一說千年)。這個時期,佛教界開始大量傳出各種相似佛法的經典和教法。?

⑶.第三期是末法時期。末法,即末流的佛法、枝末的佛法。從佛滅後一千年直至佛教在印度本土消亡。這個時期大概也是500年(一說萬年)。?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北傳大乘佛法】:?

1、凈土宗——現在流傳的凈土宗有五經。?

2、華嚴宗——又叫賢首宗,以《華嚴經》為主。?

3、法華宗——又叫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

4、唯識宗——又叫法相宗,瑜伽宗,以玄奘法師的《成唯識論》為主。?

5、三論宗——又叫法性宗,《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因為是依據中觀派三《論》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論宗。?

6、禪宗——《金剛經》《六祖壇經》?

7、律宗——《四分律》《優婆塞戒經》?

8、密宗——《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

大乘佛法:性、相、台、賢、禪、凈、律、密八大宗派。就是隋朝唐朝發展起來的「隋唐八宗」。?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南傳小乘佛法】:?

經藏方面,現存較完整保留的南傳佛教巴利文阿含經(公元前19~27年斯里蘭卡大寺僧人用僧加羅語寫出,公元5世紀覺音翻譯成巴利語)其中的《長》、《中》、《相應》、《增支》、《小》五部 ,前四部漢譯阿含經典相應此四部,內容大致相同,漢譯阿含經四部:《長阿含》傳承自古印度法藏部;《中阿含》屬一切有部;《雜阿含》屬正統一切有部;《增一阿含》屬早期大眾部集結。尤其漢傳的增一阿含經,有學者考證認為其屬於較好保存了早期大眾部集結經典。?

印度佛教的發展史,可以分為八個階段:?

一、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 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

佛陀生於公元前約466~463年,正覺於公元前約432~429年,佛滅於公元前387~384年。?

二、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

三、初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150年;B.C.261~237)?

四、中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50年至佛滅後350年;B.C.237~37)?

五、後期部派佛教及初期大乘菩薩道(佛滅後350~600年;B.C.37~A.D.213)?

六、末期部派佛教與中期大乘菩薩道 (佛滅後600~1000年;A.D.213~613)?

七、後期秘密大乘菩薩道(佛滅後1000~1400年;A.D.613~1013)?

八、印度佛教的滅沒(佛滅後1400~1637年;A.D.1013~1250)?

了解原始佛法的真實面目,有助於我們從根本上把握佛教修持的真實含義,現在,大乘佛法流行,對所謂小乘的東西,相反很多人不太重視,視之為不了義的說法,其實,所謂大乘也好,秘密乘也好,離開小乘都是不可想像的事,佛法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佛陀的說法,都是三乘歸一乘,應機而說,活活潑潑,生動可信,了解真實的佛法,對我們的人生有真實的啟發。?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一、從傳布的時間上看?

釋迦牟尼佛世尊創立的佛教,據學術劃分,在印度一般有四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公元前六世紀——公元前四世紀中葉。這一時期為釋迦牟尼佛創教及與弟子傳教時期,稱為根本佛教或原始佛法。?

第二個時期:公元前四世紀中葉——公元一世紀。因為對佛陀的教義和戒律的理解的不同,佛教分裂成上座部和大眾部兩部,稱為根本兩部,後來又演變成為十八部或二十部,是為部派佛教。原始佛法和部派佛教現在都稱為小乘佛教。?

第三個時期:佛陀涅磐後500年,大乘佛教出現,即是龍樹菩薩開創的中觀學派,被稱為空宗;其後,瑜迦學派產生,被稱為有宗。?

第四個時期:公元七世紀——:公元九世紀,大乘佛教部分教派融原印度婆羅門教的一些東西,而出現密教。?

自公元十一世紀——十三世紀,印度受到外來勢力侵略,佛教在印度基本滅亡。?

二、從傳布的路線上看?

南傳的大多數是上座部,以斯里蘭卡為中心;?

北傳的大乘為主,大小乘兼有,以中國漢地為中心;?

西藏的以金剛乘為主,以中國西藏、蒙古等地為中心;?

中國現在只有雲南的傣族地區弘傳上座部(原始佛教)?

三、從三藏經典文字傳布上看?

巴利語系佛教屬於南傳上座部;?

漢語系佛教和藏語系佛教同屬於大乘為主,,大小乘兼有。?

成、住、壞、空是小乘乃至大乘共同認可的基本教義,研究界所認可的原始佛教是指從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起,直到佛涅磐的百餘年間的時期,據北傳佛教記載,部派佛教分裂的時期是佛滅116年,也就是阿育王在位的時期,這之前都是原始佛教時期,現在有學者認為部派分裂後,佛教雖然有些變革,但其基本教義和戒律,都還保存了佛陀在世時的風貌,所以都應該稱原始佛教。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四、佛教興起之背景?

1、佛教的產生,學術界大體上公認是公元前6——公元前5世紀。雅利安人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從現在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入侵印度。印度原來的土著居民是達羅毗荼人,他們在雅利安人的侵略中成為奴隸或身份比較低的人,當時印度有四種種性: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印度古老的宗教,起源於所謂「印度河文化」。雅利安人的到來,與原來婆羅門教的融合,出現了《吠陀》、《奧義書》經典,其思想大致以宇宙之本體「梵」與個體「我」的融合為主旨,主張修行達到「梵我如一」即是終究的目的。?

2、六師外道?

佛教當時所指的外道是把婆羅門和婆羅門教以外的沙門學派稱為「外道」,並非含有貶義。六師外道和他們的主張分別是:?

(1)富蘭那.迦葉。據說他與佛陀辯論失敗後投水而死。他主張「善惡無報論」;?

(2)末伽犁翟舍利。他主張「無因論」和「宿命論」;?

(3)阿耆多.次舍欽羅。他主張「諸根歸空」,實際上是一種斷滅論。?

(4)婆浮陀.伽旃那。他主張人是要素組成,要素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創造其他東西。因此,用刀殺人,殺的是要素,後來被稱為邪命外道;?

(5)珊 耶.毗羅尼子。原來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和目犍連的老師。他主張「不可知論」,認為經過八萬劫的時間,自然可以達到精神的解脫境界。?

6)尼乾陀.若提子。是印度耆那教創始人,被稱為「大雄」,他在世時間大致與佛陀相同。其主張是所謂「七支論法」和「七諦說」。他認為構成世界的原素有靈魂(命)和非靈魂(非命)兩種,認為眾生受的苦樂是由宿業決定,由各種因素會合而成,由命運決定。如果要超越,應該修苦行,還要守五戒,只有惡業都不造作,就可以解脫。?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五、釋迦牟尼佛的家族?

1、釋迦牟尼佛名稱的由來。釋迦牟尼佛原名叫悉達多,族姓喬達摩。出身於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天的尼泊爾王國南部)。釋迦是族名,牟尼是明珠,比喻為聖人之意,佛陀是人間的聖人。佛是佛陀的簡稱,是覺悟者或智慧者的簡稱。?

依《長阿含經》、《佛本行集經》,釋迦牟尼佛屬於翟曇種——《樓炭經》有大善生王,言為釋迦族的七世祖——《長阿含經》卷13之《阿摩晝經》、《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2,大善生王有子聲摩王,為釋迦族的始祖——《佛本行集經》,聲摩立賢善為妃生一子長壽,王又納第二妃,生4子,賢善為立自己的兒子為王,使王流放其餘4子,4子在雪山之南建國,立姓為釋迦——3子死後,一王子尼拘羅生子拘羅——再傳其子翟拘盧——傳子師子頰——傳子閱頭檀即凈飯王,是釋迦牟尼佛的父親。?

2、釋迦牟尼佛的誕生。中國夏曆4月初8。太子誕生後第7天,其母摩耶夫人棄世,由姨母摩訶波提撫養長大。後來,摩訶波提被凈飯王立為妃子。據研究說,佛陀本人性格受其後母影響非常大。?

3、太子的王宮生活?

學習五明——語文學的聲明,技藝學的工巧明,醫藥學的醫方明,論理(邏輯)學的因明,宗教學的內明。?

學習婆羅門教經典——《犁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闥婆吠陀》,印度最古老的「四吠陀」經典。?

除以上,還學習了武術,兵法和各種經論,從現在的佛教經典上看,太子武藝超群,能力敵大象,絕非文弱書生。?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六、釋迦牟尼的成佛?

1、游四門的感悟。佛典記載,太子游東門,見老人,觀人生如夢,轉眼既逝;游南門,見病人,知人生痛苦,不得自由;游西門、北門,見出殯,了生死無常。?

2、出家修道經歷。帶領5個隨從,向阿羅邏伽藍學習持戒、忍辱、禪定——向郁陀羅摩子學習禪修——在尼連禪河邊修6年苦行——停止苦行,接受牧女供養的牛奶,獨自一人到伽耶城外的畢缽羅樹下入金剛定7天7夜(有的說是49天),徹悟人生宇宙真理而成道。?

七、最初說法r>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說了些什麼呢?從小乘經典可以知道,主要是講了因果的東西,說人之所以有種種煩惱,歸根到底是因為情愛,人受情慾本能的驅動就產生了貪愛的想法,於是有了無明(不明白道理),就會在生死輪迴中漂流,不能解脫;欲解脫,必須用中道的方法才有可能達到。太苦了,會干擾人的精神,太安逸了,不願意出離,應該捨棄苦與樂這兩種偏執,採取中道的方法——全部包含在原始佛法中的「四聖諦」、「十二因緣」、「八正道」裡面——才可以解脫。?

「四聖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知道了苦,就應斷集(苦集合在一起),怎麼去斷,要依靠實踐,欲證必修即是道,修道就是這樣來的。佛陀認為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明(明見)和覺(覺悟)。?

原始佛教最基本的精神體現在「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協淫、不妄語、不飲酒。佛法的最基本的東西就是戒,所以佛陀涅磐時告訴弟子阿難,應以戒為師。我們學習佛法,這個根本不能忘記。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八、原始佛法的經典——《阿含經》?

佛陀入滅後,由500比丘舉行了結集,以佛陀也許弟子大迦葉為首,優婆離誦律,阿難誦經。大迦葉詢問律、經之由來、起源、意義等等,全體人員一致認可方才能夠決定下來。所以,《阿含經》是由佛陀親口說,而由其弟子口口相傳下來的,這也是為什麼過去和現在有不少國家地區只承認小乘的東西是佛法,對大乘的經典採取排斥甚至是不承認的原因。阿含經典是佛親口說,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四阿含經》——即《長阿含經》、《阿含經中》、《阿含經雜》、《增一阿含經》。阿含翻譯過來有「傳承的言教」之意,是故名阿含。《阿含經》開始應該是口口相傳,自從結集後,各部派都有自己傳承的《阿含經》,但因為地區和理解以及傳布的緣故,它們之間儘管大體相同,但還是有一點差別。?

九、原始佛法的基本理論?

一、四聖諦說?

苦聖諦——人生是痛苦。?

集聖諦——痛苦之因是因為有貪、嗔、痴。?

滅聖諦——超越一切痛苦的境界。?

道聖諦——超越的方法——修習戒、定、慧三學。?

苦——常見的有八苦的說法——謂之「生、老、病、死、怨憎會苦(越是冤家越聚頭,最討厭的人恰巧是你的同事等等,生活現實中我們有時候往往能夠原諒傷害過我的人,但不能寬容那些對自己有妨礙或是有潛在威脅的人,然往往這類人又總是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圈子裡,欲躲避幾乎不可能,所以這是學佛人最難透過去的地方)、愛別離苦(因戰爭等原因妻離子散,最愛的人離你而去)、求不得苦(想陞官、發財、出人頭地,一樣都求不到)、五蘊熾盛苦,五蘊是指人的身心——色(肉體)、受(感受)、想(思維活動)、行(意識活動,名意)、識(統一前幾種活動的意思)。簡單說就是所謂煩惱啊。你看,這八苦,我們誰能夠免掉??

集——貪(渴求,凡向內都可以說是貪)、嗔(恨,此恨最難除滅)、痴(不懂得道理)。集諦說主要講了十二因緣說——即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具體關係是:?

無明緣行——由於無知,所以產生種種世俗的意志活動。?

行緣識——是投胎時的心識和精神的活動。因為意志活動(業力)的牽引,識(不是靈魂)就投了 胎。?

識緣名色——名是指心、精神,色是指肉體。名色就是指胎中的精神和形體。這是說的在胎中身心的發育情況。?

名色緣六入——六入(眼、耳、鼻、舌、身、意),指胎兒身心發育成各種不同器官。?

六入緣觸——觸是觸覺,胎兒出生後,用六種器官去感知外界。?

觸緣受——緣是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心識漸開,受外界刺激產生苦、樂、不苦不樂三種感受。?

受緣愛——有了感受就有了貪愛,麻煩就來了。?

愛緣取——追求執著。?

取緣有——有指業,就是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其實是習慣,我們在生死輪迴中流轉就是這個習慣在害我們吶。?

有緣生——生指下一世之生。因為前面的善惡業的造作,必定要產生果報,從而導致來生的實現,所以輪迴是由不得我們作主的。?

生緣老死——有生必定有老,有老必定會死,試問誰見過不死之人??

以上十二因緣,循環不斷,所以稱為因;互為條件,因此稱為緣。?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十、佛的世界觀?

可以說在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中,唯有佛陀是不以非人天神自居的導師。佛陀住世時從來都沒有說自己是什麼化現,而是反覆說自己是純粹的人,只是證悟了諸法實相,他成道後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可見我們學佛不能執著,不能起分別。佛證得了,所以是普天之下最勝者,《四分律》中說:「一切無上智,一切欲愛解。自然得解悟,云何從人學?我亦無有師,亦復無等侶。世間唯一佛,譫然常安穩。我是世無著,我是世間最。諸天與世人,無有與我等。我們看佛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解脫自在。在《增一阿含經——等見品》中,他告訴比丘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各種宗教學派對宇宙人生問題產生過種種認識和修行方法,翻譯《密勒日巴尊者傳》的張澄基先生將它們歸納成為4大類16個問題:?

一類:世界:?

(1)是永恆的??

(2)是非永恆的??

(3)是既永恆又非永恆的??

(4)是非永恆又非不永恆的??

二類:世界:?

(1)是有限的??

(2)是無限的??

(3)是既有限又無限的??

(4)是非無限又非無限的??

三類:如來「死去」以後:?

(1)是存在的??

(2)是不存在的??

(3)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

(4)是非存在又非不存在的??

四類:心靈與肉體:?

(1)是一?(2)是異?(3)是既一又異?(4)是非一非異??

上面四類問題,幾乎包括了古今中外一切哲學大問題,也是人們最為關切的東西。當時,很多學者和修行人都想與釋迦牟尼佛探討這個問題,想知道大覺悟者如何認識這些問題,但令他們失望的是佛陀住世時,從來都沒有回答這些問題。這就是佛典裡面講的「十四無記」。?

你知道什麼是佛教的正法,像法,末法時期嗎

佛陀為什麼不回答這些問題,在《中阿含經》里有記載,佛說關於這些問題都是對我們的解脫毫無意義的,它像迷宮,使人進去後就出不來了,徒增加人們的困惑、痛苦和煩惱,不能導向寂靜、智慧和解脫。?

當時有外道追問,您既然拒絕回答這些問題,是否有自己的哲學主張?佛告訴他,如來不受任何東西的約束,他已經從一切理論中超越解脫了。外道又問,已解脫的聖者到哪裡去了呢?佛就批評他說,這些問題本身就問得不對,譬如前面有一團燃燒的火,如果把燃料撒去或者燃燒盡了,火就會熄滅。假設有人問,火是向東滅去,還是向西、北、南方滅去?這個問題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問題問得沒有道理,火依靠燃料而燃燒,燃料沒有了一定會熄滅,而不是向東、南、西、北任何方向滅去。與此同理,悟道的聖者如來,涅磐後,身心俱寂,遠離有無一切戲論,問他存在與否,都無實際意義。其實世間一切哲學問題,都是如此。還是看《中阿含經》之《箭喻經》記載,一位弟子有一天修習禪定,忽然心生一念去找佛陀請教這16個問題,他想要是佛還不說,說明佛並非一切智,那我就向其他人學習。他見到佛後提出了這些問題,佛告訴他,我為什麼不回答這些問題,並非我不知道,好比一個人被塗滿毒藥的箭射中,親戚替他請了個醫生,病人卻說,我不要把箭拔出來,我要查清是誰射中了我,是武士,還是婆羅門,是長得高的,還是長得矮的人?我還要搞清楚射我的箭是什麼東西做的?等等不一而足。但是當那個人把這些問題弄清楚以前就會死掉。所以,佛不回答這些問題,就是因為它們對修行解脫關係不大,不能導致厭離、無欲、止息、寂靜、神通、無上智慧和涅磐解脫。反觀我們現在,有些人習慣搞所謂法義辯論,誹謗他人,說有爭無,其實對學習佛法幫助不大,如《箭喻經》所比喻,我們人的生命太短暫,智慧太有限,如果想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以有限智慧和生命很難達到,既然佛和很多高僧大德善知識已經告訴了我們方法,何必要把什麼問題的根源都弄清楚呢?況且要採取什麼法義辯論的方法,顯然非智者所為,是缺乏智慧的表現。因此,佛法的傳播離不開語言文字,但佛法的修鍊則要脫離語言文字障礙,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法,重實證,不重語言文字。哪怕是所謂了義說法,如果執著語言文字本身也是不了義的,這應該是佛陀的世界觀對我們最好的啟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的精彩文章:

陰宅風水理論常用之法
符籙施法背後的神壇堂口兵馬悍將
告訴你念佛成佛的基礎是什麼

TAG: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