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國王的陵墓就在大草棚里,仍有一位王后凄慘生活在裡面
2010年7月28日晚,烏干達卡蘇比王陵在巴西舉行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入選理由是:王陵內主要建築已在當年3月的一場無名大火中付之一炬,目前急待整修。
布干達是非洲大湖地區的一個古老王國,位於烏干達境內,南臨維多利亞湖,北抵基奧加湖,主體民族為干達人,「布干達」即為「干達人的國家」之意。
據傳說,布干達建國於14世紀末,由一位南遷的布尼奧羅王室成員金圖(Kintu)創立,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布干達是布尼奧羅南方的藩屬國。18世紀末,布尼奧羅逐漸衰落,布干達卻迅速崛起。到19世紀下半葉,布干達的勢力達到頂峰,成為大湖地區最大的強國。
1890年12月,弗雷德里克·盧加德率領英國東非公司軍隊抵達布干達,扶植基督教徒掌握了布干達的權力。4年後,英國政府接管布干達,將其變為英國的保護國,改名為「烏干達」(布干達的斯瓦希里語變音)。此後,英國以布干達為基地,征服了四周的多個王國,並將其一一併入烏干達。1900年,英國與布干達簽訂條約,明確其地位相當於烏干達保護國的一個省。
1986年,約韋里·穆塞韋尼執政後,為爭取布干達人的支持,宣布將布干達王宮發還給布干達王室,並允許王室回國進行活動。1993年,布干達王國在形式上得以恢復,實行君主立憲制,仍保留在烏干達內,現任國王為姆溫加·穆特貝二世。
位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的卡蘇比王陵建成於1882年,是烏干達四大古王國之一的布干達王國的皇家墓地,裡面埋葬著四任布干達國王。
卡蘇比王陵是曾經在東非地區強盛一時的布干達王國的標誌。也許提到王室陵墓,你很自然會聯想到埃及金字塔、中國明十三陵、印度泰姬陵等,它們無不氣勢恢弘,建築雄偉。相比之下,布干達王陵實在是古樸簡陋到令人難以置信:它僅僅是一座非洲特色鮮明的大草棚。
卡蘇比王陵佔地約3000平方米,內有大小7座圓錐形草棚。
其中兩座在前院:一座位於入口處,原為穆特薩一世御林軍的駐地,現為門房(皇帝就在那裡休息)。
另一座位於大門左側,是鼓室、現存數十面大小不一的牛皮鼓。大門右側,原有一座長方形火爐,穆特薩一世在世時,前院主要是警衛、鼓手和樂師們的工作場所,鼓聲晝夜鳴響,爐火終年不熄,標誌著國王健在、王國興盛、天下太平。如今鼓聲不在,爐火難覓,只留下這些飽經歲月槍桑的歷史文物,無言地述說著一個古老王國的故事。
很有特色的屋頂
導遊很驕傲地說:我們布干達人是非洲唯一父母和小孩分房而眠的民族。
導遊先帶我們進了一間手工藝作品室,指著四副畫像講述布干達王國的歷史。上圖四位就是埋葬在此的四任國王。
然後帶去參觀已經不存在的王陵。之所以說其不存在,因為整座王陵於2010年3月17日毀於一場大火。導遊說:我們懷疑是索馬利亞人乾的。因為烏干達在索馬利亞有軍隊,而他們不喜歡。上圖為被燒毀正在重修中的王陵。
被焚毀前的王陵
好在,內里還有幾個王陵縮小版可以讓我們感受其建築風格和特色。
卡蘇比山山腰的中心地帶是過去布干達王國的王宮,建成於1882年,1884年以後成為皇家墓地。
穹隆屋頂的陵墓主建築內有四位皇室成員的墓,都呈圓形,它們是最原始材料建築的典範,主要由棕櫚樹葉、蘆桿、籬巴條等材料組成。
上圖所示的這種草即為當年用來蓋房子的原材料
卡蘇比陵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其建築,還在於其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和信仰價值。與所有的帝王陵墓一樣,這座「草棚王陵」濃縮著一個民族的厲史文化和古老文明,記載了東非曾經最強盛的一個王國的榮辱與興衰。
如今,王陵正在重修中。而令我們驚訝的是,裡頭居然還住了很多人,而他們基本上都是曾經的皇親國戚,甚至還有一個是第一任皇帝的老婆,而他們所有人如今都過著艱難凄苦的生活。
告別皇妃後,導遊說,布干達皇室的規矩是嫁進皇室的女人若死了,就會介紹自己的親戚,比如姐妹外甥女侄女什麼的再嫁過去。這個,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么?
上圖這位曾是皇帝的妃子,她如今獨自生活,不曉得夜深人靜的時候會怎樣懷念過往的奢華?
這位王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實在是太簡陋了。
布干達文化中,只有極重要的人的墳墓才能置於室內。所以,在卡蘇比王陵裡面,一些布干達國王的妃嬪就被葬於室外。
※遼寧大學銀杏路進入觀賞期
※羅興亞難民持續湧入孟加拉國 喪母女孩含淚逃難
※京城北宮彩葉節開幕 彩葉品種多達20種
※烏魯木齊霧泡機環保降塵 獲市民讚譽
※「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 故宮文物「活」了
TAG:視覺中國圖播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