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政策需要好的落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在國家層面出台了一系列推動教育發展的政策和實施項目,為地方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各地緊密結合地方教育實際與經濟發展,形成了一批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和實踐模式。廣東佛山南海區的信息化建設、上海嘉定的新高考改革、甘肅天水麥積區的全面改薄工程、重慶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山東德州的職業教育改革等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這些案例各具特色,從中可以感受到地方教育管理者強烈的責任擔當、濃厚的教育情懷和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值得廣大教育管理者學習和借鑒。
正如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陳寶林局長所言「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好的政策需要好的落實。地方教育管理者執行政策的能力、力度、效果是國家政策紅利變成百姓實惠的關鍵所在。
準確理解政策。地方教育管理者的政策理解能力包括對教育政策的認識水平和認同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政策的有效執行。考慮到我國區域之間差異巨大,國家政策大多比較宏觀,原則性的要求和規定較多,如果教育管理者視野狹窄、知識欠缺、實踐經驗不足,理解上就會出現偏差。
某縣在實行教師交流輪崗政策時,規定「如果鄉村學校教師所帶班級考試成績連續兩年排在全縣前三名,就可以交流到城市當教師,而當城市教師所帶班級考試成績連續兩年排在全縣倒數三名之後,就下放到鄉村當教師」。把考試成績當成標準,把做鄉村教師當成懲罰,顯然教育管理者對鄉村教師支持政策的精神領會不到位,好好的「政策經」就此念歪了。
國家政策要真正在區域落下去,還需要教育管理者認同政策的目標指向和內容規定,主動作為,避免採取應付、簡單化處理等消極方式。如山東德州市在發展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認真領會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主動融入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大局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創新教育制度。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突破口在於教育制度創新。以上典型案例中都共同提到了一個詞「創新」,重慶市創新鄉村教師培養制度,確保鄉村教師下得去;山東德州市大膽創新,努力突破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廣東佛山南海區推動信息技術和教研深度整合等。
對於地方教育管理者來說,創新的發生意味著面對困難是否能夠積極作為,在似乎不可能的情況下做出種種探索和改變,切實履行公共職責,把該做的事情做到位,把難做的事做下來。
創新教育制度,需要教育管理者具備科學精神和理性思維。不能僅僅依據個人經驗就貿然創新,要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參與,進行必要的一線調研和論證,有些還需要進行相關的政策試驗,確保制度的科學性。
地方政府還要創設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環境,建立「容錯」機制,寬容「探索性失誤」,讓地方教育管理者卸下思想包袱,勇謀善為。
強化督導評估。督導評估是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貫徹執行的有力保證。重慶市在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強化過程督導,啟動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專項督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督導工作,成立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制定了《教育督導條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了教育督導團或督導室,99%的地市建立了教育督導機構,建設了一支督導隊伍。
地方教育管理者要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作用,進一步完善教育督導制度,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
改變督導方式,把結果性督導轉化為過程性常態化督導,力求每一件教育大事都要出教育督導報告,每一次督導報告都要向社會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國家政策落到實處,不斷增強百姓的教育獲得感。
(作者:張彩雲,單位:中國教科院)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7日第5版
※財務安全課莫等騙子來上
※安徽濉溪:精準施策優化教師隊伍
※亮「絕活」捨得拼拎著鴨子上講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