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TVB為什麼再也不能達到過去的高度?

TVB為什麼再也不能達到過去的高度?



| 微信第一風尚自媒體 |





說:

時勢造英雄


(文 | 周浩,授權商務范發布)




這個問題似乎已經不是「TVB 還能否達到過去的高度」,而應該是「TVB 為什麼再也不可能達到過去的高度」了,因為這個問題本質上已經沒什麼懸念。因為當下的情勢繼續下去,無線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巔峰,已經是大家都能夠看到的現實,我的看法是,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單一的。




長久以來,很多人都把 TVB,包括台灣和新加坡等地影視業的衰退,視作是內地影視業和影視資本崛起的必然結果;也有人提到,新生代的香港演員實力不濟,相比前輩來說水準大幅褪色,是無線電視劇一落千丈的本質原因。




其實在我看來,這全都是香港影視行業大幅衰退的原因,但也並不是全部原因,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也催成了這種情況的產生,這些因素甚至可以用

互為因果

四個字來概括。




(一)




首先,我想要說的是,

香港影視行業的繁榮,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是吃了內地的紅利

,尤其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以及建國初期那會,

一方面是不少在內地的優秀青年中年演員紛紛來到香港,另一方面大批當時的社會中上層攜家帶口地逃到香港

,這波紅利恰恰就是讓香港電影行業繁榮起來

(電視劇在後來才出現,但是電視劇草創時期就是很多電影演員轉電視劇的)

的根本




我在這裡舉些 TVB 觀眾都非常熟悉的例子,比方說已經去世多年的兩位老演員,「蝦叔」關海山,以及鮑方。「蝦叔」是廣州人,出身於粵劇世家,很小就開始登台表演了,1937 年抗戰爆發之後來到香港;鮑方是南昌人,同樣也是當時民國的中上層出身,在抗戰期間就登台演了大量的話劇,在解放戰爭期間來到香港。


除此之外,包括比他們兩位略微年輕一些,出生於 1930 年左右的李香琴(順德人),胡楓(廣州人),谷峰(上海人)等等,這些都是 TVB 觀眾不會陌生的老演員,他們都是在不同時期來到香港的。





再來說說其他一些人,比如著名的「長城三公主」——陳思思,夏夢,石慧,她們都是來自

滬蘇杭地區的江南姑娘

,其中夏夢和陳思思都是上海人,石慧是浙江吳興人,這三位也都是在解放前後跟隨家人遷居到香港的。







既然說到上海人,那就順便再提幾位,比方說另一位上海人,當時著名的電影小生嚴化和他的夫人,同樣是著名影星的紅薇,也在上世紀 40 年代末那會來到了香港,而他們的兩個兒子,TVB 的觀眾也再熟悉不過了——秦沛和姜大衛,當然,他們還有一位同母異父的弟弟爾冬陞……







和秦沛,姜大衛基本同輩的香港上海人,還包括岳華,陳鴻烈等人,以及岳華的夫人恬妮(當然,還有恬妮的妹妹恬妞)等等,當然,還有 TVB 觀眾不會不認識的「阿姐」汪明荃,以及「肥姐」沈殿霞。。。




當然,還有出生在蘇州的潘迎紫,等等等。嗯,畢竟答主是上海人,所以可能這方面比較熟悉……胡蝶演藝生涯的最後歲月,同樣也是在香港度過的了……當然,像容如意,容小意姐妹這些名字,也很值得一提。




簡而言之,

香港影視行業的起飛,靠的是背後整個粵語地區的大量演藝人才。

在 30 年代至 50 年代紛紛來到香港;靠的是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作為當時中國電影行業中心的上海,已經成名的演員,以及大量社會中上層的人士都來到香港,形成了一個基數龐大的香港上海人社區;同樣的,還有從全國其他地區逃到香港的那批人,包括北京和東北等地的中上層人物……




光靠香港本土的彈丸之地,沒有這種特殊歷史背景下的紅利刺激,香港的影視圈哪能一飛衝天?




現在香港影視業的逐漸衰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這波吃了六七十年的紅利已經到頭了。

我就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今時今日的香港,還有做出比如,讓陳凱歌,陳道明,張國立,鞏俐,章子怡,周迅等(以下省略幾十個甚至一百多個名字)一大批內地頂尖演員,把它作為演藝事業重心的能力嗎?香港在六七十年前,吃到的就是這個級別的紅利。




事實上,香港影視圈吃內地的紅利,絕對不止吃這麼一波,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從內地遷移去香港的人可是很多的,而這批人很多又成為了香港演藝圈的中堅力量,比如楊恭如,比如葉璇,比如陳法拉,等等。。。




在 90 年代,有不少優秀的內地演員,以交流的方式去香港接戲,而且幾乎從來沒有接過最核心的角色,比如蔣文端

(94 射鵰英雄傳里演瑛姑,刑偵 1 里演鍾可兒,就是李忠義的第一個女友,等等)

,張延

(95 神鵰俠侶里演何沅君,刑偵 1 里演藍恩美)

,以及何美鈿

(96 笑傲里演儀琳,97 天龍里演鍾靈)

,等等。




想必現在大家都難以理解,像何美鈿這樣一個無論顏值還是演技都完爆楊冪等人的演員,張延這樣一個極具古典端莊氣質的美人,竟然只能去香港電視劇里演一些主要配角,或者是只出場一集的醬油角色,這就是當時香港影視圈如何吃內地紅利的真實寫照,這樣的故事現在還可能發生嗎?現在還有哪個內地的頂級演員,會願意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演一堆亂七八糟的配角?




(二)




其次,演技問題。這裡我要說的是,香港電視劇行業的衰落,從演員的層面上來說,花旦始於 1980 年左右的這批人,小生則始於 1970 年左右的這批人。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年輕一代的演員,所擁有的閱歷,所經歷的身世浮沉,和老一代的人是沒法相比的。



我剛才提到了關海山和鮑方這兩位,也提到了前者是粵劇出身,後者則是話劇出身,而且在解放前就已經長期登台了,另一位資深的女演員李香琴,同樣也是粵劇出身。比他們幾位更年長的著名演員鄭君綿

(在《義不容情》的開頭飾演和岳華打對台的朱小山律師)

,不僅演話劇,還做電台波音,還是名噪一時的歌手。





當然,我還沒有提到一位

隱藏 boss鍾景輝老師

,各位有興趣的話,不妨看看鐘老師的履歷。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些人的演藝事業從很早就起步了,而且經歷過諸如話劇,粵劇

(或者京劇等其他地方劇種)

的熏陶,這些磨練經歷是年輕一輩的演員所難以相比的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那些老一輩電視劇演員,同樣也是有類似經歷的,尤其是不少演員都有歌仔戲的經歷,甚至本身都是歌仔戲的大咖。





生活的閱歷更加不在一個層次上,有一句話叫做藝術來自生活,這句話對於演員來說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周遭環境時勢的更易,自我生活的幾經沉浮,尤其是少年時代的艱難困苦,甚至顛沛流離,這些並不是所有人都有經歷的。




演技的退步,普遍來說,和年輕一代的生活閱歷相對老一輩人的不足,以及在演藝經歷里所接受的培養培訓方式相對單一,我覺得是不無關係的

嗯,我覺得年輕一代的國內演員也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從小過得太舒服了,當然,考慮到國內演員接受的高等教育方式,我覺得相比香港等地的藝人培訓班,功底還是要紮實很多的。。




(三)




我想要提到一個或許沒有人提到的問題,民族意識,而這其實折射出了很多內在的東西。




各位不妨想一件事,大家小時候所看的電視劇,電影,

所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

,其實並非完全來自於國內的各種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電影電視劇,還有不少來自香港人的手筆。




黃飛鴻,霍元甲,陳真這些代表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形象

,在塑造的過程中,香港影視圈做出了多大的貢獻?還有不少壯懷激烈的粵語愛國歌曲,也是香港影視黃金年代的傑作,比方說葉振棠的《萬里長城永不倒》,汪明荃的《勇敢的中國人》等等。







那個年代的香港民國劇,創造出多少鐵骨錚錚的中華男兒形象?看一部黃飛鴻,看一部精武門,甚至各種民國劇里的情節,都足夠感受得到熱血沸騰的民族情懷,比自己在中小學裡接受到的那些枯燥的,教條式的愛國主義教育,

這樣的電視劇才真是更能夠讓人對中華民族的熱愛油然而生啊!




上文曾經提到,在當時的香港影視圈有很多上海人,這個人數眾多的上海人社區,也令很多以民國時代的上海為主題的電視劇,不僅在香港,也在內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

周潤發,趙雅芝

,呂良偉在 1980 年主演的《上海灘》。







而後來在 1996 年,TVB 又推出了一部由鄭少秋,陳錦鴻,陳松伶,林家棟主演的《新上海灘》,同樣是 1996 年,已經破產的 ATV 拍過一部《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也是以上海灘的龍爭虎鬥作為背景,同時期小部頭製作的民國劇還有不少——《黃浦傾情》,《刀馬旦》等。




這些電視劇不僅代表了一代香港上海人對故土的眷戀,同樣也是歷史大背景下充分展現民族情懷,愛國情懷的佳作。




當年的香港電視劇,或許有諸多的細節問題,

比如大家都說爛了的布景,但是

氣魄和格局都是很大的,那些風雲際會的歷史節點上,都能夠演繹出風起雲湧,蕩氣迴腸的故事。




老一輩電影人電視人,對國家對民族的歸屬感,恰恰是他們能夠奉獻出諸多佳作的重要原因

——想想阿姐汪明荃如今在面對**分子的時候,依舊高唱《勇敢的中國人》,就足以令人動容。







老一輩的香港電影電視人,有些經歷過抗日戰爭,那種整個民族所蒙受的屈辱在他們心頭不可能不留下印象,而所有人都經歷過的,是港英當局治下,華人抬不起頭來的那種社會地位,是香港皇家警察作為港英當局的打手,行為行事與地痞無賴無異,令良民們深受其害的社會現實,所以他們能夠更加清楚

民族精神意味著什麼




這裡不得不提到,上世紀 70-90 年代,香港產生過很多

具有中國古典美韻致的經典影視作品,包括歌曲

,當時有很多優秀的譜曲大師,比如顧嘉輝和黎小田等人,都曾經寫出過很多用宮商角徵羽五音所作的經典音樂,配合黃霑,鄧偉雄等人同樣極具中國古典美特色的詞工,堪稱是天作之合。





隨便舉幾個例子——除了我之前列舉過的之外,還有張德蘭演唱的《鮮花滿月樓》,汪明荃演唱的《京華春夢》,葉麗儀演唱的《上海灘》,羅文甄妮演唱的 83 射鵰主題曲《鐵血丹心》,葉振棠葉麗儀演唱的 84 笑傲主題曲《此際情也可永》,梅艷芳演唱的《似是故人來》等等等等。




當年的香港雖然是小地方,但是影視劇的格局卻非常大,立意卻非常高

,但是如今的香港,影視劇的格局也隨著社會格局的越來越小,格局越來越窄,立意也越來越低——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05 年之後的那些香港時裝劇,明目張胆貶損內地人的橋段有多少,相信一直看 TVB 的觀眾不會不了解,諸位作為內地觀眾,看到那些橋段的時候會不會覺得發自內心地不舒服呢?




最近十多年來,大部分的港劇都是只拘泥於香港一地的意識,說香港的是,道香港的非,這就是民族意識在年輕一代身上逐漸缺失之後,影視行業也會因此深受其害的最有力證據——

千萬不要小看社會風氣的轉變對電視電影所形成的衝擊

,就像宋詞再妙,往往也只是風花雪月式的精緻,比起唐詩那種磅礴的氣韻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大家有沒有發現,TVB 已經很久很久都沒有優秀的古裝劇了,尤其是古裝劇里最獨有的金庸劇,自從 01 版倚天屠龍記之後,也再也沒有新的作品問世了?




曾幾何時,很多人認識到 TVB,其實是通過金庸劇的,比如風靡全中國的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黃日華,陳浩民版《天龍八部》這些。除此之外,直到本世紀初,TVB 還能夠拍出《帝女花》,《再生緣》這樣的,或者是傳統民間傳說,或者是傳統文學的經典作品,但現在呢?——個中缺失了寫什麼,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四)




其他的很多東西我想也不必我重複了,比方說 ATV 的倒閉導致 TVB 一家獨大,進而在

缺乏競爭壓力的情況下越來越沒有進取心

,比方說 TVB 對於員工那種一毛不拔的待遇讓大量優秀藝人流失,進而到內地來尋求發展機會,這些東西都說多說爛了,再展開說也沒太大意思。





但是我更想說,

香港影視業的繁榮,本身只是特定歷史節點上所產生的機遇,這種東西如果沒有足夠的後勁支撐,是沒法長盛不衰的

。然而香港社會如今愈發自我封閉,在沒有新鮮血液流入,沒有民族認同感作為支撐,說來說去只是香港一地的陰晴雨雪(哦好吧,香港應該不太會有雪),老一輩演藝人的老本終究會有吃完的一天。




這些年香港老一輩的演員,包括很多內地 TVB 資深觀眾熟悉的甘草演員,去世的去世,離巢的離巢,如果無線還不痛定思痛地自我反省過去 20 年來逐漸衰落的原因,那麼有 TVB 特色的電視劇,也會像曾經陪伴過內地觀眾的台灣劇和新加坡劇那樣,徹底成為歷史……




ps: 關於經典劇,范主寫過《<

流星花園

>

F4當年有多潮?

》,講了流星花園裡F4和女主的經典橋段、時尚穿搭以及他們各自的戲外人生。在商務范公號的對話框里,回復「

F4

」就可以查看啦。




(本文經授權商務范發布 | 來源:知乎作者,周浩)




『 新浪微博@ 

商務范范主



每日逼格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投稿、商務合作,聯繫郵箱 

bfaner@vip.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范 的精彩文章:

好萊塢最勢利夫妻:丈夫性侵女星後,妻子衣服品牌還有人穿嗎
總統最愛運動品牌:奧巴馬穿Nike、New Balance,普京壕一點…
世界上Top10毛巾品牌,我花了十多年給你找出來
花幾千萬還請4萬觀眾,論唱KTV,我只服馬雲。
幾百塊買周冬雨Burberry「同款」,在ZARA今天

TAG:商務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