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2300年前,一個人拍的4個馬屁,嗨翻了3個王…

2300年前,一個人拍的4個馬屁,嗨翻了3個王…

《鍾無艷》里的齊宣王

淳于髡(念kun)生活在約公元前386年-約公元前310年,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的人物,他學識淵博,能言善辯,善於用富於哲理的諷喻的"隱語",言辭詼諧、含義深刻,令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而且,還成就了不少成語。

老王:簡單來說,就是馬屁拍的極好~

極好。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豈不大哉!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淳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1、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齊宣王求賢時,號召天下人推薦有才幹、品德好的人,淳于髡在一天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7名賢士。

齊宣王高興之餘,也對他推薦這麼多賢士感到懷疑。

齊宣王對淳于髡說:"我聽說,能在方圓千里的範圍內找到一位賢人,那麼天下的賢人就多得可以肩並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

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範圍內能出現一個聖人,那麼世上的聖人就多得可以腳跟挨著腳跟地向你走來。

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時間裡就給我推薦了7位賢人,如此看來,賢人豈不遍地皆是,有點太多了吧?"

淳于髡笑著回答齊宣王:"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類的鳥,它們總是棲息、聚集在一起;同類的野獸,它們也總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們到低洼潮濕的地方去尋找柴胡、桔梗這些植物,別說是短短的幾天,就是幾輩子也不會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車去裝了。萬物都是以同類相聚的。我淳于髡向來與賢士為伍,我的朋友個個都是德性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尋求賢士,這就像在河裡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樣,輕而易得,取之不竭,您怎麼能嫌我一天之內給您舉薦的賢士太多了呢?我周圍的賢士多得很,豈止這7個人!今後,我還要繼續向大王推薦。"

淳于髡一番話,使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

看起來,世上的人才不是少了,只是自己沒有找到識別人才的方法和途徑啊!

02、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齊威王繼位時,齊國尚未從內亂中恢復過來,各路諸侯趁機攻伐,軍旅不振,國力較弱,政局岌岌可危。

齊威王心煩意亂,不理國政,借酒澆愁,沉湎女樂。

群臣們不了解新君的性情,不敢貿然進諫。此時,淳于髡挺身而出,諷諫齊王。

淳于髡問齊威王:"大王,國中有大鳥,棲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飛不鳴,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齊威王胸有大志,只是暫時消沉,並非昏庸無能之輩,淳于髡的諷諫一下子點醒了他,他也用"隱語"回答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淳于髡的諷諫收到了奇效。齊威王下定決心,開始變法圖強。他上朝召集各縣令縣長七十二人,獎勵了一個,處死了一個,整頓了內政,並整肅軍威準備迎戰諸侯。各諸侯國都很震驚,紛紛歸還了侵佔齊國的土地。

03、欲取先予,預取多,先予亦多

齊威王八年,楚國發兵大舉進攻齊國。

威王派淳于髡到趙國去請救兵,帶上的禮品只有黃金百斤、車馬十駟。

面對齊威王,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帽子的帶子都斷了。

威王問他:"先生是嫌所帶的禮品少嗎?"

淳于髡說:"怎麼敢呢?"

威王說:"那是為什麼呢?"

淳于髡說:"剛才臣子從東方來,看見大路旁有人在祭祀神靈祈福消災,拿著一隻豬蹄,一盂酒,禱告說:'易旱的高地糧食裝滿籠,易澇的低洼田糧食裝滿車,五穀茂盛豐收,多得裝滿了家。'我見他所拿的祭品微薄,而想要得到的卻很多,所以在笑他呢。"

齊威王立即明白,立即把贈送趙國的禮品改為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

淳于髡到了趙國,交涉十分順利。

趙王給他精兵十萬,戰車一千乘。

楚國聽到消息,連夜撤兵離去。

這段故事還有個後續:

齊威王非常高興,在後宮設置酒肴,召見淳于髡,賜他酒喝。

問他說:「先生能夠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說:「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威王說:「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麼能喝一石呢?能把這個道理說給我聽聽嗎?」

(老王:傻逼,掉坑裡了)

淳于髡說:

大王當面賞酒給我,執法官站在旁邊,御史站在背後,我心驚膽戰,低頭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假如父母有尊貴的客人來家,我捲起袖子,躬著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時賞我殘酒,屢次舉杯敬酒應酬,喝不到兩斗就醉了。

假如朋友間交遊,好久不曾見面,忽然間相見了,高興地講述以往情事,傾吐衷腸,大約喝五六斗就醉了。

至於鄉里之間的聚會,男女雜坐,彼此敬酒,沒有時間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壺一類的遊戲,呼朋喚友,相邀成對,握手言歡不受處罰,眉目傳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環,背後有丟掉的發簪,在這種時候,我最開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過兩三分醉意。

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殘餘的酒併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雜在一起,杯盤雜亂不堪,堂屋裡的蠟燭已經熄滅,主人單留住我,而把別的客人送走,綾羅短襖的衣襟已經解開,略略聞到陣陣香味,這時我心裡最為高興,能喝下一石酒。

所以說,酒喝得過多就容易出亂子,歡樂到極點就會發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這番話是說,無論什麼事情不可走向極端,到了極端就會衰敗。

淳于髡以此來婉轉地勸說齊威王。

威王說:「好。」

於是,威王就停止了徹夜歡飲之事,並任用淳于髡為接待諸侯賓客的賓禮官。

齊王宗室設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04、服罪、領罰

有一次,齊王派淳于髡出使楚國,特意帶去一隻鵠作為贈送楚王的禮物。

誰知剛出城門,鵠就飛走了。

淳于髡只好托著空鳥籠,前去拜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向大王獻鵠,我從水上經過,不忍心鳥兒饑渴,就放它出來喝水,誰知它竟離開我飛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頸而死,又擔心別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致使士人自殺。鵠是羽毛類的東西,相似的很多,我想買一個相似的鳥兒來代替,可這是欺騙大王,我不願做。想要逃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兩國君主之間的通使由此斷絕。所以前來服罪,向大王叩頭,請求責罰。"

這一番話,說得十分巧妙。"不忍鵠的饑渴,讓它出來喝水",說明淳于髡的仁;

"想要刺腹絞頸而死",說明淳于髡的勇;

"擔心別人非議楚王"說明淳于髡的忠;

"不願另外買類似的鳥來代替",說明淳于髡的信;

"痛心齊、楚兩國之間的通使斷絕",說明淳于髡的義;

"服罪"、"領罰",說明淳于髡的誠。

仁、勇、忠、信、義、誠都具備的人,誰還會治他的罪呢?楚王聽了淳于髡的話,不但沒有怪罪,反而讚賞道:"很好啊,齊王竟有這樣忠信的人。"

並且厚賞了淳于髡。

原文:昔者,齊王使淳于髡獻鵠於楚。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他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史記·滑稽列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這幾位老外真該苦練的一門中國絕技!!!
司馬懿有個名滿天下的親哥哥,你可知道?
李白和杜甫說:在盛唐,有一個人比我倆都紅…
海量圖預警,300年前的歷史照片!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