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歷史上有一群人很特殊,皇帝不敢直呼其名,他們既是權臣也是忠臣,是朝廷危難是皇帝最為倚重的人。跟曹操司馬昭之類的權臣不一樣,皇帝因為尊敬和信任而不直接叫他們的名字。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霍光

NO.1 霍光

霍光(?-前68年),字子孟。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霍光身高七尺三寸,皮膚白皙,眉目疏朗,鬍鬚很美,是當時有名的美男子。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期間曾主持廢立昌邑王劉賀。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謚號「宣成」。兩年後,霍家因謀反被族誅。

霍光常被人與伊尹相提並論,稱為「伊霍」。後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權臣攝政廢立皇帝。

漢武帝臨終前託孤於霍光,霍光也沒有讓漢武帝失望,輔佐漢昭帝堅定不移的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政策。漢昭帝也對霍光很信任,識破上官桀等人的陰謀,把朝政權委託給霍光。

可以說沒有昭帝的絕對信任,霍光是沒辦法獨攬大權的。當然沒有霍光,昭帝也坐不穩帝位。漢宣帝繼位後,也是把朝政權委託給霍光,不敢直呼其名,宣帝是害怕霍光的。

霍光輔佐八歲即位的漢昭帝執政,威勢很重。霍光身邊有個叫楊敞的人,行事謹小慎微,頗受霍光賞識,升至丞相職位,封為安平候。其實,楊敞為人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根本不是當丞相的材料。漢昭帝駕崩後,霍光與眾臣商議,選了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作繼承人。誰知劉賀繼位後,經常宴飲歌舞,尋歡作樂。霍光聽說後,憂心忡忡,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大司馬田延年秘密商議,打算廢掉劉賀,另立賢君。計議商定後,霍光派田延年告訴楊敞、以便共同行事。楊敞一聽,頓時嚇得汗流浹背,驚恐萬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楊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馬遷的女兒,頗有膽識。她見丈夫猶豫不決的樣子,暗暗著急,趁田延年更衣走開時,上前勸丈夫說;「國家大事,豈能猶豫不決。大將軍已有成議,你也應當速戰速決,否則必然大難臨頭。」楊敞在房裡來回踱步,卻拿不定主意。正巧此時田延年回來,司馬夫人迴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與田延年相見,告知田延年,她丈夫願意聽從大將軍的吩咐。田延年聽了後高興地告辭走了。田延年回報霍光,霍光十分滿意,馬上安排楊敞領眾臣上表,奏請皇太后。第二天,楊敞與群臣遏見皇太后,陳述昌邑王不堪繼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詔廢去劉賀,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君,史稱漢宣帝。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諸葛亮

NO.2 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

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劉備在夷陵之戰後元氣大傷,不久病逝於白帝城,臨終託孤於諸葛亮,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諸葛亮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做到事必躬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狄仁傑

NO.3 狄仁傑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

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複,並於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後犯言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於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辟後,追贈司空、梁國公。

狄仁傑是武則天最為倚重的人,武則天從來不直接叫狄仁傑的名字,而是稱呼他為國老。武則天對狄仁傑的寵信冠絕當朝,狄仁傑也竭盡全力輔佐武則天,幫助武則天化解危難,坐穩江山。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說朝堂空矣,並廢朝三日。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狄仁傑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傑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傑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功高蓋主,救朝廷危難,皇帝望而生畏卻不敢殺的四位權臣

郭子儀

NO.4 郭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 人,唐代政治家、軍事家。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但一直未受重用。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復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於閑官。寶應元年(762年)初,太原、絳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出鎮絳州平定叛亂,不久又被解除兵權。廣德元年(763年)冬天,唐朝廷與唐朝軍將發生矛盾導致長安缺乏防禦,程元振隱瞞軍情不報,吐蕃趁機長安缺乏防禦之時入寇、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郭子儀調集軍隊。吐蕃占長安10餘天,聽說郭子儀與唐軍靠近,吐蕃立即逃離了長安。公元765年,唐朝官員僕固懷恩反叛,引吐蕃、回紇入寇,郭子儀在騎說服回紇,唐軍騎兵聯合回紇,大破吐蕃。

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郭子儀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安史之亂爆發後,郭子儀臨危受命,討平安史叛亂,雖屢遭讒言,依舊對唐朝忠心耿耿。郭子儀兩次收復長安,擊退吐蕃,再造唐朝,功高蓋世。唐代宗明知郭子儀功高蓋主卻不敢殺他,唐德宗繼位後尊為尚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天下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清朝時該官員剪了辮子,慈禧畢恭畢敬,八國聯軍總司令鞠躬行禮
乾隆最不能被原諒的錯誤,讓沙俄佔了便宜,而喪失了整個中亞
短期預言歷史第一人,準確神算死期和後世,並算準劊子手的下場
歷史上37張罕見照片,亮點是李連杰的那條褲子
幾千年來,1.3萬個姓氏中,未見未聽的幾個姓氏,有你的姓氏嗎

TAG:觀天下知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