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歷史上的李白到底有多能喝?

要談李白的酒量有多大,就得先從李白喝的酒說起了。

唐朝,並沒有蒸餾酒,大多數中國人對於酒的認識大概停留在「中國酒就是白酒」這個階段,四五十度一口下去辣得要死——然而,當年並不是這樣。白酒是蒸餾酒,而蒸餾造酒這個技術傳入中國,普遍說法大概是蒙元時期。

在唐朝,酒並不是辣的,而是甜的。

沒錯,就跟你喝可樂一樣。

白居易有句詩大家都讀過——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

當中這個「綠蟻」並不是指綠色的螞蟻,而是指新釀的米酒上漂浮的綠色的酒渣。當時釀酒,糧食+水+酒麴扔大瓮里蓋上蓋子密封,等發酵完成,撒石灰(為了停止發酵,不然就變成醋了)。

這個時候起出來的酒,就是一般詩文里看到的「濁酒」了。然後呢,這玩意兒,第一眼看上去,跟前文說的一樣,綠的。

其實寫酒綠的人很多,李白也寫過「千杯綠酒何辭醉,一面紅妝惱殺人」。

受限於釀酒工藝,唐朝人喝酒一般不會有現代人喝酒覺得「辣」或者「沖」的感覺,而是「甜」。因為在發酵時,很多穀物都糖化了——另一方面也說明,酒液的粘稠度很高,而不像現在一樣像現在一樣是清亮透明的。

這種綠色、低度數、渾濁、甜、粘稠的酒就是當時最常見酒了。

你腦補一下放在你面前的一碗綠色的摻水的糨糊,大概就是這種感覺。

當然,這是一般的酒。在唐朝,也有高端的酒。

在唐朝詩文中經常提到一個詞——燒酒,但這玩意兒並不是現在的燒酒。

如白居易所寫「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沒錯,這玩意兒是琥珀色的。

釀造過程大概是剛剛的濁酒出來了,不要急,先加熱一下,然後什麼微生物啊之類的,就徹底玩完了,這時再過濾過濾,得到的酒品質就要更高一些,而發酵時用的酒麴是紅曲,所以這酒就泛了點紅色,文雅點就是所謂琥珀色。

這種酒大概類似於早期的黃酒,度數也不高。

再就是還有從西域傳來的葡萄酒了,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這種酒在當時很名貴(物以稀為貴嘛,畢竟是進口貨),李白寫「葡萄酒、金叵羅,吳姬十五細馬馱」來形容葡萄酒的價值。這種酒的口味大概比較像現代酒了,如果不幸穿越回唐朝,喝不慣綠糨糊,可以試試葡萄酒。

從出土的青銅斗來看...

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現在常用的玻璃杯大小...

如果有興趣翻翻李白的詩歌,你會發現上面僅僅只有李白喝酒的記錄,卻沒有記錄他喝了多少酒!

我似乎嗅到了...

是時候揭露真相了,讓我們回到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吧~

李白酒量的秘密就在裡面啊!!!

眾所周知,李白寫詩喜誇張,就是我們常說的吹牛逼~經常寫些像「飛流直下三千尺」、「玉盤珍羞值萬錢」的東西。

所以,他詩中的一些細節是不大可信的。

與李白不同,杜甫詩的風格比較偏寫實。而且杜甫和李白相處過一段時間,所以應該清楚李白的真實酒量。

而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寫別人時,是這樣說的:

汝陽三斗始朝天

焦遂五斗方卓然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可一輪到李白,卻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下

其他人不是喝了三斗就敢去面見天子,就是喝了五斗後的還能「方卓然」。

至於那個「飲如長鯨吸百川」的,我就不說了,大家應該能懂~

但唯獨李白喝了一斗就...「長安市上酒家眠」...

也就是說,李白他...一斗就醉...

一斗...

就醉...

看到這,相信你已經得出跟我一樣的結論了——

李白的酒量其實...

很渣啊!!!

說白了,李白就是個

一小杯啤酒就能放倒的酒渣!

明明沾點酒精就會醉!

但他卻裝出一副很能喝的樣子,整天寫詩炫酒!

讓後人誤以為他是「酒中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花雪月說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抗戰時期那些美好的延安故事
探秘:西域要塞,樓蘭古國神秘消失之謎?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死後為什麼能葬在清皇陵?
清末盜墓奇人,憑聽聲絕活,令當地古墓十室九空
蘭亭序與乾陵,和氏璧與秦陵,探秘深土下那些歷史國寶

TAG:風花雪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