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獨佔遊戲是一個相對比較敏感的話題,因為它們始終從物質和精神上誘惑著玩家的選擇權,並附贈一種叫做「人無我有」的虛幻式優越感。

愛玩網百萬稿費活動投稿,作者 鐵士代諾201,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不久之前,光榮特庫摩公司宣布《仁王》將會以包含全DLC的完整版形態登陸Steam,要知道,這款遊戲才剛剛在PS4主機上當了幾周的「天下第一」,並得到了眾多PS4玩家的點名表揚。這看上去似乎是一件雨露均沾的好事情,卻猶如在PS4平台的獨佔陣容里反戈來了一記頗具殺傷力的殘心居合斬。第三方廠商水性楊花朝秦暮楚尚在其次,主要是此舉進一步降低了此類「獨佔遊戲」的信用度,並將平台之間的競爭籌碼從以往異常明確的遊戲列表向著更加感性的產品體驗方面過渡,第三方獨佔遊戲漸行漸遠的同時,留給第一方獨佔的壓力則越來越大,時間也越來越緊迫。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威廉:我的「天下第一」好像不保了

從《怪物獵人》到《仁王》——獨佔遊戲的諸神黃昏

卡普空主要基於3DS開發的5部《怪物獵人》大概可以算是遊戲史上少有的一段,讓系列玩家自己都並不感到十分高興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獨佔時期,因為遊戲畫面實在是有些跟不上時代。如今,MH總算完成了與3DS之間的獨佔契約,再加上MHW即將與廣大PC玩家會師,套用主流媒體的話就是各路玩家即將團結一心,攜手共創新局面。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因為銷量理想,所以很難評價《怪物獵人》是不是被3DS獨佔給「耽誤」了

從三上真司「《生化危機4》倘若移植其他平台哥就提頭來見」的老梗;E3上《最終幻想13》跨平台的「拍肩」;到Xbox 360(以下簡稱X360)先行背鍋式獨佔的《薄暮傳說》「付費測試版」版,而後PS3發售的《薄暮傳說》完整版;以及很快就要登陸PS4的《喪屍圍城4》……伴隨著每一次或大或小跨平台行為的,是第三方廠商不甘於被平台環境所限,為增加自家產品銷量所做出的本能選擇。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對筆者來說,雖然不會為了《喪屍圍城4》買X1,但如果登錄PS4一定會買它

筆者在店裡賣PS4的時候一直堅定不移地把《仁王》推薦給那些要求「我就想買其他主機和電腦上玩不到的遊戲」的顧客們,久而久之,我就把這個遊戲和《神秘海域4》《最後生還者》《女神異聞錄5》都放進了獨佔套餐中,還時不時地感慨正是這些獨佔遊戲的存在,幫助PS4以最快的速度拉開了與X1之間的距離,並且成功吸引了很多國內的PC玩家加入到主機陣營當中。而X1卻因為微軟宏觀層面上堅決執行Anywhere這個「哪都能玩」的戰術,不得不轉職了所有X360時代的獨佔遊戲,客觀上倒是幫一部分消費者省去了選擇困難的煩惱。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真·天下第一」之《女神異聞錄5》

因為產業生態的變化,傳統意義上的主機戰爭正漸漸成為歷史,尤其在當下這個絕對贏家缺席的時候,不同平台間的商業模式、產品需求、用戶數量和硬體特性都能給第三方廠商提供巨大的發揮空間。PS4在本世代主機戰爭中雖然領先優勢明顯,但它也「僅僅」是贏了X1和錯位的WiiU,與PC和NS在爭奪軟體及用戶資源方面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在光榮剛剛披露的年度財報中,特意提到《仁王》DLC和《火焰紋章無雙》給公司帶來了理想的收益,卻對PS4上《仁王》本體叫好不叫座的情況感到並不「開心」,考慮到《仁王》當初在首發黃金時期海外市場出現的供貨不足讓光榮吃了暗虧,如今在條件成熟(PS4「限時獨佔」到期+DLC內容彈藥充足)的情況下登錄Steam,就是要把海外市場的潛在收益撈上來,畢竟口碑不能當飯吃,霸權平台養活獨佔第三方的時代漸漸一去不復返了。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跳出平台限制,把自家產品第一時間裝進消費者的購物車,是第三方廠商的生財之道

獨佔——昔日的真·核彈

在本段開頭,請容許筆者以「奸商」的身份強行介入一下正文。

筆者開遊戲店至今已有十年之餘,上代主機曾經一度形成了Wii、X360、PS3這樣的三足鼎立,彼時那些想買一台家用機,但是對平台又沒有明確指向的消費者在我看來是最難伺候的群體(尤其那些年輕的夫妻檔,簡直就是十萬個為什麼),面對他們的各種諮詢,除了三大主機直觀迥異的外形、價格、性能以及破解狀況以外,只要提到本質區別,必然就會談到關於「獨佔」遊戲的話題,消費者們特別關心自己在花錢之後能玩到什麼與眾不同的遊戲,還有就是假如不小心「選錯」了,自己又將會失去什麼遊戲。如今想來那真是一個獨佔遊戲各顯神通,從而讓我的銷售工作變得頗費口舌之力的時代。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X360初期,微軟以散財童子的姿態招收了一批在當時「無家可歸」的日本知名製作人專門開發獨佔遊戲,從《全民派對》這種看似壓根就賣不出去的獵奇作品開始,經過一段時間的持續爆發,既誕生了《藍龍》這種《DQ》的精神續作,還推出了集結坂口博信、重松清、井上雄彥、植松伸夫「四天王」打造而成的《失落的奧德賽》,以及在中國玩家當中頗有市場和口碑的《忍者龍劍傳2》,只不過除了遊戲本身存在問題或純屬不走運以外,微軟也嚴重低估了日本人對於「黑船」的抵觸,最終這些不菲的投資大都打了水漂。然而東方不亮西方亮,《光環》(原棒雞組)、《戰爭機器》、《極限競速》等獨佔佳作讓我國一批玩日系遊戲長大的主機玩家發現了一個美麗新世界,反而是PS3因為初期定價高,網路功能建設緩慢,跨平台遊戲實戰不及X360,以及獨佔遊戲量級不足導致長期被動。舉例來說,《殺戮地帶2》《無名英雄》《小小大星球》怎麼看也打不過對面三巨頭,《合金裝備4》曲高和寡,《如龍見參》改走古裝路線,《GT》拿著雞毛當令箭用,付費試玩版硬是賣了一年有餘,直到中後期的《戰神3》《神秘海域2》《最後生還者》才姍姍來遲并力挽狂瀾。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不僅是主機內部戰爭,在玩家矛盾於購買主機還是升級PC時,哪怕只是限時獨佔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筆者清楚地記得2013年那會一些PC玩家因為想更早玩到《GTA5》而跑到店裡抱走PS3或者X360,PC版推出後因為配置關係又有一批原先觀望的玩家選擇了購買PS4版。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當然了,對獨佔重要性理解最深刻的肯定還是任天堂,無論封王還是續命,任天堂都是靠著獨佔遊戲走到今天的,區別只在於第三方給力的話主機就賣爆,比如歷代掌機、SFC、Wii,而第三方不給力則只能硬著頭皮生扛,比如N64、NGC、WiiU,這三台主機和它們的第一方神作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做「實在不行就要自強不息」,是否只為第一方獨佔購買主機也成為了區別任飯與其他玩家的分水嶺,而WiiU上原本用來吸引更高年齡層玩家的《獵天使魔女2》至今還被動作遊戲愛好者虎視眈眈地惦記著,盼著能夠早日移植到NS甚至其他非任系平台上(當年如果沒有任天堂是否能有《獵天使魔女2》的問題本文不做討論)。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任天堂主機存在著「就算只為這遊戲買台主機也值了」的情況,比如《超級馬里奧銀河》

獨佔遊戲在過去之所以具有戰略上的重要性,是因為在那個時候獨佔遊戲是平台之間形成差異化的重要途徑。玩家對獨佔遊戲的愛與恨主要來自於廠商們「想玩俺的遊戲就必須買這台主機」的銷售模式,並在這種模式上建立起一種用戶「獨享」的快感或者不買就「錯過」的失落感,這也是很長一段時間裡主機玩家陣營戰爭的精神原動力,所以破壞這種平衡的X1就暫時付出了一部分主機用戶流失的代價以推動平台一體化的進程。而PS4一邊要顧忌第三方廠商對各種獨佔限制條件的隨機調整,另一邊還要應對水漲船高的第一方遊戲開發成本與品控壓力,PS4發售至今除了《神秘海域4》之外似乎還沒有出現另一款叫好又叫座的第一方獨佔遊戲,《最後生還者2》以封神為目的變得遙遙無期,《戰神》尚在重啟蓄力中,《教團:1886》和《地平線》雖然驚艷但都有著玩法上的硬傷,《殺戮地帶》和《無名英雄》遭到雪藏,《駕駛俱樂部》沒能填補《GT賽車》的空窗期,而作為逼格擔當的《GT Sport》從一開始就瞄準了下個世代,雖然《小小大星球》見好就收,但是《納克2》的開發經費基本上等於做慈善了。

畢竟核彈豈是那麼容易就能造出來的。宮崎英高你說是不是啊?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昔日PS2靠著FF10和DQ8擺平了日本市場,如今市場可不允許SIE再去搏這種級別的獨佔了

請願與嘲諷——拿什麼diss你?敵對陣營的基佬們

問:「假如沒有了獨佔,我該拿什麼去diss那些PC玩家呢?」

答:「算了吧,PC玩家手裡的武器多了去了。」

說一個某論壇的小花絮,在今年2月《仁王》實體盤價格居高不下,口碑「天下第一」的時候,該論壇轉載了國外玩家集體發動請願要求光榮將《仁王》移植到PC平台的新聞,面對此種妄圖顛覆主權的幼稚行為,我國一些PS4玩家本著護法有責的精神,引經據典羅列了《仁王》是PS4主機神聖不可分割之獨佔遊戲的兩千多條證據,然後……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其實這些玩家也是出於「好心」,生怕移植PC後好好的一個遊戲被破解版毀了

一台主機的價格約等於一部國產中端手機,實體遊戲出二手輕鬆回血八九成,毫不客氣地說,在這個時代獨佔遊戲的門檻也沒有那麼高(買遊戲機又不是買保時捷),純粹是平台廠商為了促進自家產品銷量,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採取的一種商業模式,只不過這種「人無我有」的心態確實符合某種消費心理,並在遊戲群體的特殊語境下被過度放大了。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其實都是「虛榮心」惹的禍

由獨佔遊戲話題引起的局部撕逼一般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1、這是一款主機獨佔遊戲,不買主機的PC玩家沒得玩,1:0。

2、PC並不需要這樣的遊戲,而且RTS,模擬經營,類MOBA遊戲以及黃油幾乎是PC壟斷的遊戲類型,主機上要麼數量稀少,要麼體驗糟糕,1:1。

3、PC至少人手一台,主機玩家本身也有玩PC的條件,只是出於體驗效果的關係不予選擇,2:1。

4、通常PC能流暢運行所有新遊戲,而且能跑滿遊戲預告片特效的PC不是一般的PC,看似放棄了獨佔,其實PC端才是更高級的享受,2:2。

最後的決勝局將通過全平台玩家的現身說法,「二手白嫖」和「三大媽伺候」的互潑髒水,以及誰的銀行存款數值更高來分出勝負。

玩個遊戲而已,何必呢?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時至今日,國內玩家不玩遊戲玩主機的歷史遺留問題依然存在

還!有!誰?——第三方獨佔還將堅守多久

一度被認為是獨佔遊戲的《仁王》很快就要落戶PC了,終於結束了漫長獨佔紀元的《怪物獵人:世界》從一開始就宣布多平台。對於第三方廠商來說,如果平台獨佔已經不能達成自己在開發成本和銷售預期上的平衡,那麼跨平台真的就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結束了NS版MHXX的移植工作後,製作組又第一時間投入到了下一款NS平台MH的開發中

去年PSVR試圖掀起「VR元年」的風潮,第一時間吸引了不少有志於此的廠商,這其實是想以硬體的形式構成局部體驗上的獨佔(比如主機版《生化危機7》、《皇牌空戰7》的VR版),只不過目前來看VR風口還不穩定,前景如何需要繼續保持觀望。目前對於僚機(PSV)缺陣的PS4來說,走了一個《仁王》,還有「真·天下第一」的《女神異聞錄5》,輸出穩定的《如龍》,一部分《高達》授權遊戲,外加有一搭無一搭的法老控等老朋友負責輪流值班,這樣的組合雖然在美系玩家眼中形同虛設,但是在日系玩家以及喜愛ACG文化的青少年玩家當中依然擁有不俗的支配權。需要指出的是,像《機戰》《軌跡》和一堆動漫改編遊戲之前對PS平台的「堅守」包含了他們對PSV裝機量和目標用戶的考量,尤其《機戰》等遊戲更是以PSV為基準平台,提高解析度後再放到PS4上面。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生化危機7》,儘管有VR加持還是不盡如人意。

如今PSV只存在理論上的生命周期,這些相對低成本的遊戲需要找到新的棲息地,比如下個月光榮的三大無雙也將跨到NS平台繼續榨取剩餘價值,而日本一作為之前PS4+PSV計劃的長期供貨商,在NS版《魔界戰記5》嘗到甜頭後其社長親自宣布今後將一視同仁。NS方面,首發年憑藉第一方的厚積薄發暫時堵住了可能出現的「三墳論調」,和PS4情況類似的是,任天堂也無意在第三方獨佔上浪費太多銀兩,轉而以更加靈活的授權開發將自社IP資源最大化(比如《馬里奧+瘋兔:王國之戰》《火焰紋章無雙》《銀河戰士:薩姆斯歸來》),越發開放的准入標準還讓很多前來試水的獨力遊戲嘗到了不少甜頭。

在平台沒有盡全力挽留的情況下,第三方獨佔便好比鏡花水月,銷量理想則一順百順,銷量不佳就另想辦法轉投其他,起碼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能有更多選擇終歸是一件好事。

獨佔遊戲不再有《仁王》登陸PC之後還有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玩網 的精彩文章:

Steam好評之作 國產作品《ICEY》即將登陸移動端
ATLUS發布《真女神轉生》免費PC橫版小遊戲
跨界合作《陰陽師》即將推出2.5次元真人音樂劇
《劍網3》重製版寇島場景首曝 測試服即將更新

TAG:愛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