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開掘中國鐵皮畫的藝術神韻——記安圖鐵藝傳承人隋進才

開掘中國鐵皮畫的藝術神韻——記安圖鐵藝傳承人隋進才

安圖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是流傳已久的民間手工技藝,一般稱之為「安圖鐵藝」。安圖鐵藝是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的獨特工藝技法,主要把鐵質材料與丙烯色彩相結合,將鐵質材料打磨塑造成所需造型,運用丙烯色彩加工成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作品通常運用鐵質材料的獨特肌理刻畫出真實質感,凸顯作品的層次和深度,技藝繁雜。

2011年11月,安圖鐵藝獲批進入吉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第四代傳人隋進才,從小學習美術繪畫,後隨祖父學習製作鐵藝製品,以製作鐵皮畫為主,兼做其他鐵制藝術製品。作為一名鐵製品藝術家,隋進才是如何把傳統的工藝與現代的美學完美結合的?又是如何在鐵皮上對藝術進行創新的呢?

以傾心致匠心升華祖輩製作手藝

鐵皮畫,又名鐵畫,是一種將鐵質材料按實物一定比例製作而成的形象逼真、藝術價值高的手工藝品,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如今保存下來100年以上的鐵皮畫已經很少見。

隋進才作為安圖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對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的認知是一個漸近深入的過程。他從小就有強烈的創新意識,這與他從小愛好美術有一定關係。

祖傳下來的手藝,工具大部分是靠打制而成。在隋進才的記憶里,父親有一手好鈑金手藝,這在上個世紀中期是很受當地農民喜愛的。隋家的鐵匠鋪主要製作一些生活用具,從父親以上的兩代在當地都是有絕活兒的好鐵匠,但他們所製作的僅限於務農工具和家庭裝修使用的鐵護欄。

隋進才小時候很排斥當傳統的打鐵匠,而是痴迷繪畫,直到他考入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接受系統的學習和正規的藝術熏陶時,他表現出了在造型和色彩方面特有的敏感。

這時,他才慢慢地感受到父親的偉大,用藝術的視角重新審視父親的作品,他認為,父親的作品雖然是在美觀上存在問題的實用工具,但依然是藝術品,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為工種藝術。於是,他開始思考如何把自己所學習到的專業造型和美學知識,與父親的傳統工藝進行深度結合。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隋進才開始了自己的鐵藝人生。他把鐵與繪畫進行完美結合,既是對技藝的傳承,也是在藝術上的創新。此時的隋進才接受了父親傳授給他的祖傳技藝,並經過不斷探索,擺脫了在藝術學院里學習時在美術紙上創作的習慣,利用鐵皮的可塑性,把剪刀、鎚子、鉗子、電烙鐵等做畫筆,將鐵皮當紙,完成整套的畫、剪、煨、打、焊、漆工序,作出立體感強、自然生動,猶如人們所說的3D列印效果的鐵質藝術品。

經過十幾年的實踐過程,隋進才最終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題材和藝術符號,並找准了藝術定位,其鐵皮畫作品從小有名氣到十分暢銷,不僅深受國人喜愛,獲得了多個藝術大獎。同時,他的作品還走出國門,走進了歐美、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市場。

以精心成匠心打磨鐵皮畫的藝術神韻

鐵皮畫製作起來看似簡單,其實不然。一幅完整的鐵皮畫,需要經過構圖、放樣、肢解、下料,也就是先在鐵皮上做好畫,然後根據它的形狀將它裁剪下來,再進行立體煨打、組焊成型,最後進行噴漆裝框,才完成整個製作過程。

在傳承鐵皮畫的過程中,隋進才一直潛心創作,他認為,傳統的書畫有獨特的魅力,但缺少立體感、層次感和真實性。由於受到父輩打鐵技藝的影響,隋進才對金屬的性能特別熟悉,所以,表面上看上去那些廢棄的油漆桶、罐頭盒等下腳料都是他作畫的好材料。

2016年,第12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在浙江義烏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藝術家將各種最具特色的生產性保護類非遺產品、工藝美術品、民間藝術收藏品送上展台。其間,吉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圖隋氏鐵製品製作技藝傳承人隋進才的參賽作品《大美明太魚》,因其突出的創意性、優越的手工技巧和高超的藝術鑒賞價值,展現了其作品的獨特性,並在細節打磨中傳達出了鐵皮畫的藝術神韻,因而榮獲「創新設計獎」。

展出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被展位上晾曬的「魚乾」吸引過去,剛想問多少錢一斤,再細看和細聞,才發現沒魚腥味兒。隋進才苦心鑽研、反覆琢磨了10年所創作的《大美明太魚》,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我是延邊人,10年前就想著怎麼通過鐵藝來展現民俗題材,後來想到了明太魚。」隋進才介紹,「一開始工藝不成熟,只能用鐵皮、鐵片兒做單片的浮雕,後來經歷了各種失敗,走了許多彎路,終於研究出立體的原雕魚,可以連魚鰓都泛著透明的光澤,以致用鐵皮亂真魚的地步,從而在展會上吸引了國內外的許多訂單。而隋進才對藝術的追求也讓隋氏鐵藝成為一種受人尊敬和喜愛的民間藝術,傳播白山黑水的文化。」

以創新鑄匠心引領鐵皮工藝走向未來

在隋進才心裡,鐵皮工藝和所有的藝術一樣,都是美的視覺呈現,鐵藝這種金屬藝術品成型後有一種自然的力量,無論是平面還是立體,作品在視覺上都有衝擊力,讓人眼前一亮,這種獨特的感覺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

隋進才創作的題材十分接地氣,如《中國味道——餃子》《金達萊花開》《胖頭魚》等作品,其出發點就是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鳴,因為在隋進才看來,有了共鳴自然就有了購買慾。

此外,隋進才在創作時尊重年輕人的想法,偏愛一些地域文化和符合大眾審美的作品。他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如今,隋氏鐵皮畫已經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

目前,在傳承鐵皮畫傳統技藝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問題,一方面,隋進才對創作的原材料不斷精細化,使得鐵皮材料緊缺,這些材料特殊,鐵礦石形成至少需要百年以上的歷史,氧化程度在0.4以上,而且必須有剛性,但目前這種材質越來越少;另一方面,作品消耗的時間太多,原創的鐵皮畫,每一步、每一個作品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去嘗試。

一直以來,隋進才陸續創作300餘幅作品,相繼被個人、企業、景區、國內外博物館收藏,尤其是為南非大使館製作的《犀牛》、為紐西蘭大使館製作的《愛爾蘭鹿》、為日本大使館製作的《魚乾》等,深受他們喜歡。

隋進才在銷售他的藝術產品時,不斷與國外的工藝美術大師進行交流,他的理想就是讓隋氏鐵藝走出國門並發揚光大。另外,他希望自己的藝術之旅中有更多熱愛這門技藝的人與他同行,共同去思考和創作,把這門技術義務地傳授給更多人,這樣才能使鐵製品工藝世代傳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非遺中國:平遙紗閣戲人
蘭燦其和她的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
重訪廣西棉花村:感受仫佬族移民的新生活
炊煙升起,我在蒙古包等你!
融入出版人 情感的一本書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