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何挺初:精光貨通花器擅鏤空浮雕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何挺初:精光貨通花器擅鏤空浮雕

砂軒文化

觀砂壺,品砂韻,醉砂軒。

茶香清醇,勿忘初心。

何挺初,1940年生於陶都宜興。1956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制壺名家吳雲根先生。1958年又隨名師裴石民先生學藝,從事紫砂工藝製作和創作,其間又得到顧景舟大師的指點。現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何挺初在近半個世紀的從藝生涯中,一方面在造型上創新求變。如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的「浪花提粱茶具」,把提粱設計成彎曲前傾,猶如一波前沖的水浪,大大增加了此壺的動感;又如「秀竹提梁茶具」,提梁由兩根竹枝彎曲交叉,因而有三個分叉,對傳統的提梁造型作了創新。

另一方面,在裝飾上要精心構思,別出心裁。由於1956年師從著名老藝人吳雲根先生打下了製作「光貨」的基本功;1958年又隨有「第二陳鳴遠」之稱的裴石民先生學得了一手「花貨」製作的技法;加之「文革」期間,參加了毛主席塑像的製作,掌握了一定的雕塑本領,在1983年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造型設計專業學習培圳,受到了專家學者的指點,因此在先進的裝飾理念指導下,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多種裝飾手法加以創新,其中鏤空和浮雕是何挺初裝飾的特點和亮點。

一、鏤空

所謂鏤空,即正坯體達到一定的乾濕度時,按一定的設計要求用專用刀具將部分壞體鏤透剔空的一種裝飾手段。這一手法在瓷器中是常用的手法,但在紫砂陶的裝飾上並不多見。《陽羨名陶錄》曾記載來自景德鎮的名匠陳仲美「重鎪疊刻,細極鬼工」,吳梅鼎在《陽羨茗壺賦》中也稱讚:「仲美之雕鎪,巧窮毫髮」,但可惜他的這類陶器少有流傳。

漁家樂壺 編號:44501

1986年,何挺初在創作「蟹簍壺」時就運用了雕鎪鏤空的手法。把壺身雕成竹編的魚簍,且發揮自身捏塑的特長,在壺身一側和壺蓋上各塑一隻爬行的螃蟹,在裝飾作為壺蓋的「魚簍罩」時,運用鏤空手法將其鏤空,使之酷似用竹條編成的罩子,從而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此壺創作成功後,又以此為基礎創作了一套「五頭蟹簍茶具」,這套作品為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以後又運用類似的手法創作了「魚家樂壺」、「魚家樂茶具」等,將蟹換成魚蝦,而壺蓋仍然鏤空。現在紫砂業內「竹編」的裝飾手法已為多人採用,雖不敢說是何挺初首創,但確實何挺初在這方面作過一定的開拓性的貢獻。

運用鏤空的手法,一是要有一定的雕鏤技巧,尤具要掌握好坯體的乾濕度。濕了,鏤不出透空的效果;幹了,鏤時會使坯體破裂。二是要運用恰當,不宜過於花俏。象「魚簍罩」透空完全來自生活,加以鏤空合情合理,如果一味賣弄技巧,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這也說明,任何藝術的創新都必須師法自然,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

二、浮雕

在壺體上用浮雕、貼塑的方法裝飾各種圖案。這本是「花貨」作品最常用的裝飾手法。這種手法又大致可分二類:一是在幾何形體的壺體上,按需要加以裝飾,如已故老藝人朱可心先生,生前曾在同一壺體上分別飾以松針、竹葉、梅花而成為「常青壺」、「竹節壺」、「報春壺」。

月梅壺 編號:44502

何挺初在創作「月梅壺」時,壺身上下相和而成,扁腹、豐肩、鼓蓋,線條簡潔流暢,起合有度。壺把做成梅枝形態,並貼塑梅花花苞、花朵,與光潔的壺身形成對比,展現出紫砂壺的簡約之美,令人回味無窮!這是運用浮雕裝飾的又一成功作品。此外還用同樣的手法先後創作了「漁舟唱晚」、「甜瓜壺」等。

總之,這種浮雕(含貼塑)的裝飾手法的成功,一是必須與壺體造型一併思考設計,壺的附件如嘴、把、蓋的都要與壺身融為一體;二是必須有精湛的雕塑功夫,浮雕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活」,有生氣,有動感。否則,即使有最好的設計理念,也難以得到完美的表現,呆板無力,了無生氣,反而成為敗筆。而這,主要得益於堅實的花貨製作和雕塑、捏塑的基本功。

宜興紫砂陶藝的創作,造型是基礎,是根本,裝飾必須為造型服務,既不能畫蛇添足,更不能喧賓奪主。

其最高境界就是達到裝飾與造型的和諧統一、渾然一體。鏤空和浮雕的手法的運用也是如此,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勤于思考、刻苦學習,掌握過硬的基本功;還要觀察生括、師法造化,從大自然中找到創作的靈感,才能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砂軒紫砂 的精彩文章:

藏壺之前,不妨來聽聽陶藝家的看法
2015年首屆「景舟杯」大賽銀獎得主吳東元精品《如意壺》
范志雲實用紫砂壺之《石瓢壺》欣賞
彰顯大國風範,展現中華器韻,董正紅中華器韻壺欣賞
宜興真品紫砂壺推薦:湯鳴皋刻繪黃麗萍製作合斗紫砂壺

TAG:砂軒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