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
張掖漢長城遺址(甘肅旅遊局官網)
長城(北京附近)
長城是古代中國為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所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3年將原各諸侯國在北方邊境所修長城連接起來,形成萬里長城。此後多個王朝都營造長城。今天所見長城多為明代所建,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遼寧丹東虎山長城。中國歷代長城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1]是人類文明上最巨大的單一建築物,以及修繕時間持續最久的建築物。
長城把邊地上散布的關塞、亭、障等防禦設施連接起來,初步形成一套以保衛農耕地區安全為目的,以長城為主體,以關塞亭障為據點的大規模軍事防禦體系,這無疑也是規模浩大的工程體系。作為純軍事性質的邊防築城,長城特彆強調依憑山河險阻,原則是「務據形勝」而「不資丁賦」。中國築城向來強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這個特點在長城的建造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根據經行地段的自然條件,長城或以土築,或以石砌,或土石結合建造,綜合了中國平原築城和山地築城的技術。[2]
除軍事意義外,長城的修築在中國歷史中社會、文化和經濟等諸多方面都帶來巨大影響。現在長城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代表性符號之一。
[1]文冰.長城保護宣傳暨長城資源調查和認定成果發布活動舉辦.中國文物報,2012-6-6:1.
[2]鍾少異.中國古代軍事工程史·從上古到五代.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