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作為一年一度的中國乃至全球的雲計算大事件,阿里巴巴2017杭州雲棲大會在前幾天刷了無數次屏。在眾多嶄新發布的產品、內容背後,雲計算正在從最基礎的「雲端化」向更加複雜的產品細分、技術組合創新甚至是「AI化」發展。

反過來看,新趨勢一個接一個,但它們並不是無根之水,依舊需要各種基礎的雲計算軟硬體提供能力和創新源動力。這也是為什麼阿里雲會選擇英特爾合作,後者也是本次大會唯一的戰略合作夥伴。

究竟這個中國互聯網巨頭和矽谷技術巨頭的組合,都擦碰出了哪些火花?雷鋒網在這裡就結合雲棲大會上全新發布的信息和各種產品技術細節為你盤點一番。

未來的數據中心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在雲棲大會的英特爾分論壇上,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創新預研及架構事業部總經理Dhiraj Mallick首先表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根據英特爾的估計,2018年大部分行業中排名前20%的企業的位置,將被那些積極採用數據技術的公司所佔據。

Mallick在現場也舉了幾個例子,有的農民基於數據的分析結果來改變種植玫瑰時的植株間距,有的煤礦利用數據來保護他們的安全等等。他著重想要突出的觀點是——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正在從傳統方式轉向數字化新方式,而且企業們對此還非常積極。

因為對數字化的期待,也讓企業們對數據非常渴求,而事實上各種感測器收集的數據量非常大,各種展示渠道所需要數據也非常大。例如自動駕駛每分鐘就會產生40GB的數據,而VR設備每分鐘卻需要200GB的數據。

這些龐大的數據自然也給雲計算提供了全新的要求,Mallick將其總結為五點:流動性和輕便性、自主管理、終端存儲、無邊際以及無處不在的智能。

對於這五點,Mallick也做出了更加詳細的解釋,同時也闡述了他和英特爾眼中一些與雲端相關的重要趨勢,包括:水冷將會成為主流散熱方式;伺服器的自我管理能力將會變得越來越強;數據將會越來越多的存儲在終端但又通過網路互聯;數據中心邊際將逐漸消失且總體變得越來越大;人工智慧在雲端中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多。

基於以上幾點趨勢,Mallick也在現場表示:「未來的數據中心不再只是存儲數據,它們將驅動行業變革的發生。」而英特爾所扮演的角色,就是要讓這種變革成為可能,因為英特爾自身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對創新持開源開放的態度,以及對多個行業有強大的影響力。

超級大腦:至強可擴展處理器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作為本次雲棲大會中的一個重磅產品,阿里雲在周三帶來了全新的「神龍雲伺服器」。作為阿里雲自研、並基於各項領先技術打造出的下一代雲伺服器產品,它有著諸多創新點,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個,就是採用了英特爾最新的至強可擴展(Xeon Scalable)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今年7月才剛剛發布的最新產品,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可以說是一次重大的改變。用英特爾自己的話來說:這是業界10年來在數據中心平台技術上的最大進步。

這次改變也體現在性能上。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整體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提升了65%,OLTP倉庫負載比當前系統提高達5倍,從而能加速包括建模與模擬、機器學習、高性能計算和數字內容創建在內的多種工作負載。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在全新至強處理器發布之時,英特爾官方表示:「相比上一代產品,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針對深度學習訓練和推理可提供高達其2.2倍的性能。結合可加快交付人工智慧服務的軟體優化,相比3年前的、未經優化的伺服器系統,全新的處理器可實現113倍深度學習性能的提升。」

其他的一些新功能,也讓顯著的性能提升成為了可能:可提高計算密集型工作負載性能的英特爾AVX-512指令集、能夠降低系統延遲的全新英特爾網格架構、用於加密和數據壓縮硬體加速的英特爾QuickAssist技術,以及基於英特爾 Omni Path架構的高速互聯等。

而在可擴展性上,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最多集成了28個內核,在四路系統配置下最高支持6TB內存,可提供2條PCIE插槽到8條PCIE插槽,甚至是對更多插槽配置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初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首發現場,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兼IT變革事業部總經理Lisa Spelman就表示:「這款全新處理器目前的訂單量已經達到50萬顆,將有30多個企業和行業用戶採用。」同時,英特爾還與伺服器和應用軟體業界合作,正陸續推出全新的「英特爾select解決方案」,讓用戶能夠更快、更簡單地發揮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全部潛能,來惠及自身的業務。

憑藉著為伺服器所進行的一系列優化設計,以及英特爾為其打造的一系列配套設備,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已成為了伺服器有史以來最強的「超級心臟」。

除了理論測試中的各項佳績外,性能和一系列介面上的優化,也讓新一代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對於雲計算應用,特別是「混合雲」的支持更強:它相比於前一代產品,在處理十幾種常見企業工作負載時,性能提高了平均1.6倍;相比於使用4-5年的系統,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將每台伺服器運行的虛擬機數量增加了4.2倍;企業可因此運行更多的工作負載和應用。

至強可擴展處理器的存儲好搭檔:傲騰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當然,只有強勁的處理器也是不夠的。對於伺服器來說,存儲是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麼英特爾在這次大會上著重介紹傲騰(Optane)的原因。

在本次大會的英特爾分論壇上,英特爾非易失性存儲器解決方案事業部資深總監David Tuhy就直言:「傲騰是一項將帶來巨大轉變的技術,也將帶來巨大的機會。」

傲騰起源於一項英特爾和美光聯手研發的技術——3D XPoint,它在內部結構上與傳統的RAM內存和NAND快閃記憶體完全不同,從一開始就採用了立體化的結構設計。在這樣的立體結構里,存儲容量不再單純受晶元平面面積大小的影響,因此在同樣的晶元面積上,可以容納更大量級的數據,並支持更高的數據吞吐量。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而與此同時,目前各種存儲介質中的「分布」,也給傲騰創造了發揮價值的空間:SRAM、DRAM等內存存儲介質雖然讀寫速度快,但成本較高,容量增長緩慢;存儲容量最大的HDD機械硬碟容量最大,但速度方面只在持續讀寫方面有所增長,突發頻繁讀取能力、反應時間都無法滿足伺服器需求;NAND快閃記憶體,也就是多數SSD的基礎技術出現之後,成為了兩者中間的一個選擇,但從速度和容量兩個方向來考慮,它還是比較接近HDD。這也讓DRAM和NAND中間出現了一個難得、但又亟待填補的的「真空」。

根據英特爾官方給出的數據,在搭配至強處理器的情況下,傲騰SSD DC P4000X數據中心級固態盤能讓low Queue depths快5-8倍,在負載下的反應速度快40倍,全壽命期間寫入的數據量可以達到SSD的2.8倍。

用Tuhy自己的話來說:「傲騰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資料庫和軟體代碼需要為它重寫,我們也正在著手進一步挖掘它的潛力,相信之後它的表現還將有所提升。」

早在今年3月,阿里和騰訊就已宣布將在自家產品上使用英特爾最新基於3D Xpoint技術的傲騰。今年9月中旬,阿里雲也拿出了憑藉英特爾至強處理器和傲騰技術打造的全新商用關係型雲資料庫產品POLARDB,相信它也將成為其他雲服務提供商學習或模仿的對象。

機器之眼:RealSense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雖然在外界看起來AR不如前兩年那麼火熱,但蘋果、谷歌等一眾巨頭還在AR領域持續投入,阿里也不例外。在本次大會上,阿里就發布了全新的AR開放平台,開發者通過接入套件,即可快速創建AR內容,無需擔憂其他問題。

在讓AR變得更容易實現的道路上,英特爾同樣有所貢獻,其中RealSense(實感)系列感測器技術是最為普通人所知的一部分。

英特爾中國新技術事業銷售部總監何火高表示:「英特爾打造RealSense的願景就是希望讓機器能夠像人一樣來看世界。」

作為業內最早提供成熟AR感測器的公司之一,英特爾旗下的RealSense從2014年至今已經發展出了4代產品,並且被應用到VR/AR、手機、開發套件、機器人、無人機、自動駕駛等各個領域。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與前幾代產品相比,全新的RealSense 400系列攝像頭在各項規格上更進一步,不僅可視角度更大、畫面也更清晰。英特爾還計劃在2018年為其引入ASIC等專用處理器,進一步減輕其在終端上的應用門檻。讓機器視覺的普及成為可能。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之前已收購了視覺處理專用晶元的製造商Movidius,並且已經將Movidius的部分圖像處理晶元技術應用到了RealSense產品之上,想必更加完善強大的「機器之眼」已是指日可待。

軟體亦有可為:BigBench破100TB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說完硬體再來看看軟體,在本次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周靖人與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Robert Hays一起公布了阿里雲在大數據計算能力上的系列突破,包括:BigBench數據規模首次擴展到100T;流計算2.0每秒峰值達千萬QPS,整體鏈路延時亞秒級;E-MapReduce對比同類產品平均性能提升3倍。

作為大數據的端到端基準測試項目,TPCx-BigBench在行業內擁有非常高的權威地位。目前,TPC官網公布的測試最大規模為10TB,最佳性能是1491.23BBQpm。

阿里雲與英特爾取得的進展,離不開至強可擴展處理器,還有雙方合作發布的BigBench On MaxCompute+PAI,它們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將BigBench測試規模拓展到100TB,同時最佳性能達到7000BBQpm。這些成績,是首個源自公有雲的Benchmark成績。

阿里雲與英特爾在軟硬體優化方面的深度合作,在這次突破中同樣發揮了關鍵作用。據雷鋒網了解,MaxCompute在海量數據處理、機器學習演算法運行方面都有優勢。由於基於阿里雲自主研發的分散式伺服器系統「飛天」,所以集群伺服器規模可超過1萬台,數據規模可達到EB(10^6TB)級別。

在雲棲大會結束之後,MaxCompute的測試環境會開放一個月,BigBench On MaxCompute+PAI SDK也會開源,供開發者們驗證和試用。

英特爾數據中心事業部副總裁Robert Hays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和阿里雲攜手在最新的至強可擴展處理器平台上對MaxCompute進行深度優化,並見證阿里雲MaxCompute在BigBench測試中獲取優異成績。」

雲時代的裂變仍在繼續

軟硬兩手抓,英特爾與阿里雲攜手推進雲基礎設施創新

自2000年以來,全球數據量呈指數級增長,大部分來自互聯網和移動個人設備。物聯網也促成了數據生成量的強勁上升曲線。據思科預計,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從2016年到2021年將會增加7倍。

單單是為了存儲、傳輸、計算這些數據,就能為全球雲計算市場帶來巨大增長動力。以阿里雲及其最大對手亞馬遜AWS為例,在最新一季度的財報中,兩者的雲服務營收同比增幅(年度對比)分別達到了96%和42%。

越來越多的數據流還使得AI技術的應用更為必要:一些行業的數據流現在非常大,只有AI才有能力處理這些數量的數據和解析其複雜性。但相反的,AI技術的加入也讓人們對於數據更加渴求,進一步加大了人們對於雲服務的需求。

根據IDC測算,2017年全球購買公有雲服務的支出預計將達到1225億美元,相比2016年增長24.4%。公有雲服務支出的複合年增長率幾乎為總IT支出增長的七倍。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在這方面的支出將超過2034億美元。雲服務提供商(CSP)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激烈的競爭,需要繼續努力加快創新步伐並保持低水平的價格。

一方面要滿足市場需求,一方面還要應對激烈的競爭,兩重因素結合起來,轉變為了雲計算領域對新技術、產品、服務的巨大需求。

雲服務提供商自己也在不斷推陳出新,例如亞馬遜AWS,其新服務層出不窮,同時還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研發。據悉其2016年第二季度就投入了142億美元用於提升其公有雲部門的技術能力。

各大雲服務提供商都非常努力,但他們的輝煌成果同樣離不開英特爾的貢獻,包括它提供的越來越強的處理器、越來越快的存儲介質、越來越快的網路、根據各項雲業務不斷改變的軟體定義基礎設施技術、兼顧軟硬體且規模更大和更為深入的合作、對各項技術平台的開放和對多種開源技術及其社區的支持等。

可以預見,英特爾在接下來更加全面、影響力更大的雲時代,還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不再只為智能手機提供感測器,意法半導體打算髮力智能汽車了
用 AR 逛人體博物館,和眼球對視是怎樣的體驗?
滴滴每天完成2500萬單,AI 助力出行;長虹推全球首款聲紋識別人工智慧電視丨AI 掘金晚報
AI納米機器人或將在20年內植入人體,人類擁有超能力還會遠嗎?
真·穩如狗:中國團隊推出四足機器人,對標波士頓動力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