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雍正的溫情

雍正的溫情

故事是這樣的,雍正二年,當時江南因天災,糧食不足,朝廷要從山東、河南兩省的小米,運往江南賣。這時河南巡撫田文鏡上奏,說江南一帶不吃小米,改運小麥為好,雍正覺得這個提議好,當即就批准了。

但是,戶部尚書張廷玉和吏部尚書朱軾則說,小米煮粥好吃得很吶,南方人也一定愛吃的,萬一吃上了隱也不好說。雍正一想也有理,於是採用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雙方的意見各自採用一半,從山東運了小米,從河南運送小麥。

結果卻不盡如意,小麥被一搶而空,小米卻在江南無人問津。雍正覺得很沒面子,畢竟這是以朝廷名義發出的指令。於是他指責朱軾、張廷玉故意刁難,連平常看不慣田文鏡的年羹堯、隆科多也一起罵了,還讓山東巡撫陳世倌把積壓的小米賣掉「著陳世倌照依時價在江南地方自行發賣,其不敷之,著草率辦事之陳世倌賠補」。

當然,皇帝是賞罰分明的,處罰的都處罰了,那麼接下來就是賞了,由於田文鏡的意見正確,雍正狠狠表揚了河南巡撫田文鏡,誇他「辦理盡心」「實心辦事」。

受寵若驚的田文鏡沒想到自己只不過說了幾句大實話,竟得到了皇帝如此的嘉獎,心頭早已樂開了花,但他也是個精明人,對於君王來說,恩寵太過反覆無常,今日的恩寵,明日也許就變成了災難了,所以最保險的法子就是低調,所以田文鏡暗地裡高興,明著卻不敢將這份功勞全部歸為自己,於是他在給雍正的回折中,極盡感激奉承之語,知遇之隆超越千古」「生生世世捐糜頂踵猶恐不足以仰報」,自己此次能僥倖言中,「此皆疊蒙聖恩多方教導」。

雍正收到回折,甚為高興,當即大筆一揮,就寫下了這道算是名垂千古的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話中的意思是說,朕用人就是這樣,賞罰分明,你們不負我,我也不會虧待你們,好好乾吧。

似這樣的趣事,還有不少,如,一次,雍正在批閱王國棟的奏摺時,不小心將墨滴落在了奏摺上, 怕大臣誤認為是血,嚇一大跳,特意下了一道硃批:「此朕几案上所污,恐汝恐懼,特諭。」這事兒是朕不小心弄的,與你們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都不要怕了。口吻雖嚴厲了些,但語氣已是溫情的,你們覺得呢?「

又如,雍正二年年羹堯率部平定青海叛亂後,雍正帝給他下了這道諭旨。

致年羹堯,奏摺原文:」——西寧兵捷奏悉。壯業偉功,承賴聖祖在天之靈,自爾以下以至兵將,凡實心用命效力者,皆朕之恩人也。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爾用心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我二人堪稱古往今來君臣遇合之榜樣,也足可令後世欽慕流涎矣!「——《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

「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才能夠上對天地神明。爾用心愛我之處,朕皆都體會得到。」這話兒是不是有點瓊瑤的味道,是不是覺得這位大清的皇帝也不都全是冷酷的一面。有人說這是帝王的作秀,當不得真,可我認為這才是最真實的雍正。

雍正相比他的父親,他的兒子,他的名聲並不好,歷史上說得最多是「刻薄寡恩」四個字,事實上並非如此,用易中天的話,「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性格剛毅,目光銳利,而且奮發有為。父親留下的江山,吏治腐敗、稅收短缺、國庫空虛。雍正接手時,國庫儲銀僅八百萬兩,而虧空的數字卻大得驚人。鐵一般的現實,迫使他在手段上,不得不狠了點,可那只是歷史的一面,在另一面上,雍正一生勤於政務、生活儉樸。現存僅硃批奏摺就達35000多件,其總字數以雍正執政13年相除,平均每天是8000多字!有人算過,僅以今天出版的《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16開,凡40冊,涉及滿漢官員1200餘人,字數逾千萬,相當於120回的《紅樓夢》大約14部;更別說他還有其他的奏摺文字,可以說在這十三年的帝王生涯里,雍正是兢兢業業的,他曾經寫過一副對聯:「「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 上聯出自《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意思是為人正直坦蕩,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不做任何有愧於人的事。 下聯源自東晉經學家范寧《春秋穀梁傳序》稱譽《春秋》語:「一字之褒,寵逾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意思是說,一個字的褒揚,超過君王贈賜一件禮服。隻言片語的貶低、批評,其受辱的程度比當 眾鞭撻還要厲害。這就是春秋筆法,微言大義。我從網上尋來了這句話的圖片看了一下,十二個字兒,穩健流暢,結體整肅,書法遒勁,柔中有剛,有娟秀之美,無燥動之氣,字字發自肺腑,在我看來,這十二字算得上雍正一生最真實的寫照了。

歷史有時候需要剝開迷霧才能看得清楚,康熙太仁,乾隆太闊,作為承前啟後的雍正,剛柔並濟,刻薄寡恩固然有,但溫情的一面又何曾少過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景之月 的精彩文章:

TAG:一景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