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入定、住定、出定

南懷瑾老師:入定、住定、出定

入定、住定、出定

本文摘錄自 《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云何入定相,謂由因緣所緣應修習相故,入三摩地,或復已得而現在前。」這是因緣法,各種因緣湊合而成,自己的生理調適了,身體健康無病無痛,心理、心境、心路、心行都對了。身心兩個因緣一湊合,本來想觀明點,但觀不起來,正好某同學開了一下電燈,光明來了,就進入定境了。這個光明是有相的,要轉成自性無相光的境界才對。有時像瞎貓碰上死老鼠,正要修習,證道的境界來了,所以入定了。

一般人解釋入定,好像硬是有個東西,像灌香腸一樣地灌進去,錯了。入定是說,譬如要光明定,結果身心一片光明,進入這種狀況,這叫入定,就是進入所要緣的那個狀況。譬如現在我們正要上課,有一個人希望進來聽課,門被他打開,因緣湊合,進來坐下聽課,這是「因緣所緣」。入定也是一樣,所要求的因緣與所緣都湊合了,就入定了;不要以為什麼都不知道才叫入定。

定者定住,就像小孩子玩陀螺,陀螺一轉,它定在中心,看起來好像不動,那是入定,因為動得太快了,所以像是不動。不動嗎?在動,它在中心點立正定住了,定在中心點。轉不動倒下來時,那是昏沉;快要轉下來,搖搖擺擺之際是散亂。懂了吧?佛經的東西不一定要靠佛經才能懂,很多世間事都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的。入定是入了那個中心點,因緣所緣湊合,今天一上座,身體也蠻舒服的,心也專一,坐來很安詳,符合你的要求就對了。而你們呢?已經坐到安詳境界了,然後就想我坐了好久都不入定,怎麼使自己入定呢?在那裡害入定的相思病,當然入不了定。「或復已得而現在前」,你曾經經驗過的定境界,隨時可現前,行住坐卧隨時可以到達這個境界。

「云何住定相,謂即於彼諸相善巧而取,由善取故,隨其所欲,於定安住,又於此定得不退法。」入定相是初步,是入門,入了定要定住,就是「住定相」。也就是說,我要進入這個定的境界,不管上座也好,站著也好,心境一寧靜,一會兒就進入這個境界。「善取故,隨其所欲」,隨時隨地都可以進入這個境界,這叫得定,得定的教理上稱「住定」。

「云何出定相,謂分別體所不攝不定地相。」我不想住在這個境界上了,就是出定,那不是你分別心所能挑動的,那是任運自在的。「不定地相」就是散開了,我不在這個境界上了,等於今天我進入講堂上課,上完課,我出來走了,我不在這個境界上了,就是「出定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夢參老和尚:觀心的修法《六》
智慧人生:處變不驚,莊敬自強,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錢穆:解讀王陽明先生傳習錄《傳習錄》
夢參老和尚:觀心的修法《五》
南懷瑾老師:修行要檢查自己的心理,一切煩惱都會纏綿著你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