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石油暴富的沙特,其君主專制會不會隨石油枯竭而崩盤?
21世紀的今天,以沙特為首的君主專制政體的波斯灣阿拉伯六國沙特、科威特、巴林、卡達、阿聯酋、阿曼,儘管受盡民主主義者的非議,但海灣王權國依屹立不倒,他們利用石油美元,影響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
海灣王權國的石油收入、伊斯蘭教文化、人文結構、資源與人口配比,石油產業集中度以及地緣區位等對君主專制能在海灣阿拉伯國家延續至今有重大重用。
但僅這些就可以讓海灣王權國能夠維繫至今嗎?
在雲石君看來,海灣王權六國,尤其是其核心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之所以施行君主專制,除了確實存在王室們延續統治的客觀條件外,也有其必要性。也就是說,沙特能長期維持國家穩定,足以證明在非核心圈的精英階層眼中,沙特最合適的選擇是君主專制——若在精英階層中沒有這種共識,在全球民主化席捲的時代孤守君主專制的國家,必將是會被時代所拋棄。
君主專制之於沙特,到底有何必要性呢?
作為一個國家的核心命題——生存與發展來說,沙特國家也不例外,但卻與一般國家不一樣。
通過國內大興生產,創造最大的資源和財富,來獲得國家實力的提升是一般國家的生存與發展對策。
國力一旦強大,國家安全便有保障,社會相對穩定,人民能安居樂業,不至於因貧困而產生動亂。
而在此之上,當國家實力提升到一定程度,對外拓展自身影響力,從外部獲取更大的利益便成為必然——有時,可以通過和平手段,如以經濟為紐帶,加強經濟合作等共贏的做法,來提升自身實力;而有時,則通過侵略來掠奪、佔領土地,進一步壯大自己。
當然,在現代國際環境下,用武力直接掠奪他人資源的方式已很少見,至於占人領土,搞武裝吞併,更是嚴重違反國際規則。
但沙特不同。沙特想要獲得生存與發展,吞併它國領土是第一選擇。
為什麼呢?
首先是伊斯蘭大一統的大勢。近代以來,伊斯蘭文明日趨衰落,要想在中東這塊伊斯蘭核心區重振雄風,則政治上必須實現大一統,建成一個世界級規模的伊斯蘭大國。唯有如此,伊斯蘭世界才有資格跟中美俄歐這些主導下的世界級勢力平起平坐,而非淪為列強的附庸或宰割對象。
而中東要想形成大一統國家,地緣劣勢明顯。該區域的主要次級地緣板塊,比如伊朗高原、小亞細亞半島、兩河流域、阿拉伯高原等等,其實力都不是很強,沒有一個強大到足以壓制四方的地緣核心。
如此一來,沙特、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在利益的驅使下,都爭當領頭羊,力圖主導伊斯蘭統一。而其中,又數沙特的需求最為迫切。與土耳其、兩伊這些競爭者不完全相同,搶奪伊斯蘭統一主導權,不僅為了更好的發展,也為了生存。
這還得從沙特的特殊國情密切說起。
在一眾伊斯蘭大國中,沙特的地緣條件最為特殊。
一般來說,有資格爭當老大的國家,在中東伊斯蘭世界中其地緣實力至少應是第一等級的。如土耳其,有小亞細亞半島和伊斯坦布爾這個地緣中樞,伊朗則有伊朗高原、伊拉克則佔據兩河流域,這些都是中東傳統的一流次級地緣板塊。
唯獨沙特不同。沙特在阿拉伯高原上。就體量而言,阿拉伯高原比其他任何一個次級地緣板塊都不遜色,但這裡絕大部分區域,尤其是中、南部都是戈壁荒漠,可開發程度非常有限,不具備開展大規模工農業的基礎。
正常情況下,沙特這種以阿拉伯高原為根基的地緣勢力,很難有與其他伊斯蘭國家競爭優勢。
而歷史唯一的一次例外,即伊斯蘭的崛起,使阿拉伯人衝出了荒漠戈壁,鑄就了阿拉伯帝國的偉業。其主因是當時東西方商業貿易傳統的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東方商路因東羅馬與薩珊波斯兩大帝國常年火併而中斷,商人們不得不將阿拉伯高原西部的紅海沿岸低地打造為臨時的貿易中樞,而阿拉伯人便抓住了這樣的大好時機,從商業中積累財富,壯大實力,並打造出伊斯蘭教。而這次阿拉伯高原地緣勢力的崛起,帶有十分明顯的偶然性。
但隨著阿拉伯帝國的瓦解,中東重新陷入群雄混戰,傳統陸上絲綢之路日趨衰落,海上絲綢之路興起,使紅海沿岸低地作為貿易中轉樞紐的地位不復存在。到後來的中東競爭再與阿拉伯人無關,他們只能作為各大勢力火併後的勝利者附庸——塞爾柱突厥人、蒙古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都曾扮演過阿拉伯宗主的角色。
而隨著工業文明,阿拉伯依靠石油再次成為了商貿中樞。
對沙特來說,波斯灣石油徹底改變了阿拉伯高原中南部地緣實力孱弱的局面。靠這豐富的石油資源,沙特國力日漸壯大,一躍成為能與兩伊、土耳其並肩的中東伊斯蘭世界一流大國。
一夜暴富的沙特存在巨大的隱憂,那就說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
伊拉克的兩河平原,以及伊朗的伊朗高原,本身是具備了一定地緣實力的板塊,對這兩國而言,沒了石油,還可以發展工農業,維持國力。至於土耳其,雖沒什石油,但除了有小亞細亞半島可作開發,還有伊斯坦布爾這個亞歐大陸最重要的地緣中樞,可以憑著這個區位優勢,獲得巨大的商貿利益。
而沙特便只能啃石油。
沙特沒有像兩伊、土耳其那樣充分的戰略轉圜空間,也就不具備打持續戰的能力。在爭奪伊斯蘭主導權的過程中,即便要長期戰爭,兩伊、土耳其只要本部核心區還在,便有繼續博弈下去的空間,國家也能夠通過本土的工農業生產或者貿易來維持。
而沙特則不然。在其石油耗盡前還未成為伊斯蘭世界的主宰,沙特也將徹底失去發展壯大的機會。
某種程度上說,如今的沙特,與當年阿拉伯帝國早期的處境差不多:當年的紅海沿岸低地成為貿易中樞,使阿拉伯人獲得了崛起的契機。當下,沙特若不趁還有石油作為支撐時,儘快衝出阿拉伯沙漠,待到石油耗盡,便再無翻身可言,甚至會更糟。
幾十年一來,靠石油暴富的沙特,人口增長迅速,而沙漠氣候的阿拉伯,連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糧食的淡水都無法供給充足。
一旦沒有了石油收入,沙特單靠國土開發獲得的有限財富,便不能使國民享受現代文明,甚至連支付外購糧食和海水淡化都成問題。而那時,為了使人口實現和資源分配的基本平衡,一大批人就會面臨死亡。而到那時,不管是因饑荒還是戰亂的人口消亡,沙特整個國家也就陷入了國將不國的困境。
所以,沙特趁還有實力,必須對外擴張,迅速佔領有工農業開發潛力的土地和商貿樞紐。而擴張的對象,則是敘利亞、伊拉克這些佔據中東核心區的鄰國。
而在擴張方式上,沙特必不會用和平演變的形式,而必須是激進的擴張方式,必須儘可能快的實現滅國與征服。這些年沙特大肆整軍經武,全世界購買裝備,同時又大力扶植IS極端恐怖組織,這種緊迫性都是沙特的局勢所逼。
當然,沙特這種激進擴張方式,必定會遭到征服對象伊拉克、敘利亞的強烈抵抗。而對手也不是好欺負的,沙特要拿下他們,更多的資源就必須得投入。
沙特雖有錢,但再有錢也是有上限的,正如一個敗家的人,錢再多也比不上敗的速度。滅國征服這種事,不用說投入自然是天文數字。這麼大的開銷,沙特只能節流了,這就需要高度中央集權,將國家財富儘可能的集中於政府手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在滅國大戲中,能有足夠的資源開銷。
既然要高度中央集權,專制就好解釋了。要是搞西式民主,政客們為了上位向民眾大派福利,如此一來,便沒有多少對外擴張的資本了。
在這種情況下,君主專制,作為中央集權的最高等級,也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同時,君主專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當權力高度集中於一人之手後,即便是在統治集團內部,內耗程度也會大大降低——這不僅能進一步減少內部資源消耗,還可以提高對外擴張過程中的戰略實施效率。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君主專制在沙特雖說是最佳選擇,但也有風險。如果君主不是一個明君,那此制度下的收益也會大打折扣。不過現代世界的君主制,出現低能領袖的幾率很小。並且沙特的國王,還是要受到王室核心成員制衡。所以,總之,君主制還是利大於弊。
但是,世界是不斷變化的。近年來隨著油價的持續低迷,沙特的外匯儲備不斷縮減,再加上伊拉克、敘利亞的混亂,以及沙特伊朗關係的惡化,沙特面臨的外部壓力也不斷增加。這都對沙特的國家運轉構成了強大挑戰。那麼,沙特能不能撐過這一關?沙特古老的君主制,還能夠健康維繫下去嗎?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的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75節。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求猶太人的心理陰影面積:從歐洲的過街老鼠到美國的人上人?
※從蘇格蘭到加泰羅尼亞——歐洲獨立公投為何泛濫成災?
※假如你是康熙大帝,你會將北亞拱手讓給俄羅斯嗎?
※昔日超級大國,稱霸世界200年,卻因一場中國內戰土崩瓦解
※是什麼力量讓四分五裂的德國在19世紀突然崛起?
TAG:雲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