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梵高為何是梵高?看完或許你能懂他!

梵高為何是梵高?看完或許你能懂他!

看過了那麼多梵高的畫,也曾有許多人模仿他的畫,這個被人尊稱為大師的畫家,究竟好在哪?

文森特·威廉·梵·高

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以前在畫冊或屏幕上看梵高的畫,真的不容易體會出它的好來。而站在原畫面前,用眼用心體會畫布上百年前定型的顏料、凹凸的筆觸、畫面的紋理、油彩的質感,讓人不由自主地推敲他繪畫的過程,那種一觸即發的情緒,撲面而來。

其實構圖,筆法,用色這些基本要素,對於藝術大師而言,都屬於次要的東西;而透過畫作傳達出的精神世界,才是藝術偉大價值的核心所在。

梵高的畫正是如此,畫里可以強烈感受到傳達的情緒思想,他內心的熱情、彷徨和掙扎,他對事物的看法,以及他獨樹一幟的世界觀,可以感到他耗盡生命所有熱情去體會生活,然後用藝術的方式呈現出來。

倉促的筆觸中可以感覺到那種近乎神經質的瘋狂,不能自抑的興奮和顫抖,好像所有情感就在繪畫的瞬間迸發!握住畫筆的似乎不是他的手,而是那顆激情澎湃的赤子之心。

如果說「古典主義」著重的是形體和輪廓,強調精確的素描和柔緩微妙的明暗色調,油畫如同照片般純粹寫實——

那麼從「印象派」開始,繪畫強調不同光影對色彩的變化,用主觀的方式呈現客觀的自然,如同照片上加了不同效果的濾鏡……

如:莫奈的教堂

而以梵高為代表的「後印象派」,則不滿足於只是理性的「模仿事物形象」,而要藉助繪畫「表達自我感受和主觀情感」,呈現「主觀化了的客觀」,直接將藝術推入了呈現純然心靈的全新境界。

因此,用心靈作畫的梵高,用最直接而質樸的繪畫語言感動無數人。

1880年由於生活的抑鬱而不得志,27歲的梵高搬去鄉下與父母同住。無業、窮困而壓抑,

在給提奧的信中,他自嘲自己連條狗都不如……繪畫是他內心唯一的希望和寄託,當時的作品普遍灰暗,顏色單一。《吃土豆的人》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吃土豆的人》1880

「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梵高

在自己被人厭棄之時,梵高居然還有憐憫之心去同情他人。他畫著自己無法救贖的人,也救贖著自己。

1886年梵高懷著惴惴不安的心來到巴黎蒙馬特,踏上了藝術這條不歸路。他開始經常出門去畫這個城市,作品中開始出現明媚的顏色。

《塞納河上的橋 》1886

《Fishing in Spring, the Pont de Clichy 》1886

《麥田雲雀》1887

《麥田雲雀》正是繪於1887年夏天,雲彩清幽的天空下一隻雲雀正從麥田奮力展翅,那隻屬於梵高一人的金色麥田,透視了整個天空,也透視了精神的豐滿和心靈的自由。

1888年厭倦了巴黎乏味生活的梵高來到法國南部城市阿爾勒,並很快愛上這裡。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 「瘋狂」,創作也隨之進入高峰。

這是梵高最重要的風格成形期,作品多是充滿陽光的明亮景物畫。畫面籠罩在暖色調中,精確的用色和幾何圖形似的構圖,賦予畫面令人難以置信的縱深感,將視線從前景一步步引遙遠的天際。

梵高抵達阿爾勒早期一直住在這裡,咖啡館中間的門帘半開半掩,服務員站在燈光下面對著觀眾,房間中部有張撞球桌。

《夜間咖啡館》1888

1888年5月因為旅館費用過於高昂,梵高租下拉馬丁廣場2號建築一側「黃房子」。

重新裝飾完成之後他得意地寫信給妹妹:「我的房子沐浴在廣場燦爛的陽光下,外面漆成鮮黃油般的黃色,搭配著耀眼的綠色百葉窗,花園種了梧桐、夾竹桃和洋槐。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藍天。在這間房子里,我可以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畫。」

「黃房子」不僅是個避難所,而且是個文化意義上的群體畫室,「我想讓它真正成為『一間藝術家之屋』」。在阿爾勒的時光應該是梵高最開心的時候,他畫下自己的房間給好基友高更邀請他前來同住。

《畫家在阿爾的卧室》1888

1888年10月20日,高更搬來與他同住,梵高甚至畫下了兩人分別坐的椅子。

梵高之椅 & 高更之椅

阿爾勒的時光,讓梵高的作品色彩更加明亮,也更狂熱地去嘗試新的表現手法,甚至售出了平生唯一一幅畫《收穫的景象》。

《收穫的景象》1888

也許是向日葵奔放的熱情打動著梵高,在這期間他完成了系列《向日葵》,這是梵高在黃房子裡面的最後一幅《向日葵》。整幅畫仍維持一貫的黃色調,只是較為輕亮,梵高用簡練的筆法表現出植物形貌充滿了律動感及生命力。

《向日葵》1888

這幅向日葵中筆觸不再短促,而是堅實有力,大膽恣肆,他大膽地使用最強烈的色彩,因為「歲月會讓一切變得暗淡」......

然而好景不長,天才總是難以相容的,梵高和高更碰撞結果就是——在1888年聖誕節前夕兩人大吵一架,於是發生了著名的割耳事件……

《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1888.2

或許,人的情緒如同一碗水,寡情的人水少,怎麼晃動也不會灑出,因此平靜。而梵高這樣的瘋子,情緒太豐富,水已經要溢出,稍微一晃就一發不可收拾。和高更的爭吵一定讓他傷透了心,於是他想換一個方法轉移痛苦,然後……對,他就把耳朵割了...…

《盛開的桃花》1888

《盛開的桃花》繪於割耳後一個月,作為內心探索的佐證和性格特徵的反照,毫不掩飾的描繪,揭示出梵高性格中令人意外卻又最為動人的一面,此刻的他應該已經找回內心的平靜。

這段時間的梵高,經常在晚上光顧附近的通宵咖啡館,煤氣燈照耀下的橘黃色的天蓬,與深藍色的星空形成逆向的對比,朦朧的透著希望與幻想交織的複雜心態。

《夜晚露天咖啡座》 1888

「對我而言,夜晚比白天更有活力,更有豐富的色彩。看天上閃爍的星星,地面明亮的燈光,很美也很安詳」——梵高

然而鱗片狀排布的地面又些微顯露出繁雜不安、彷徨和緊張,梵高也將這夜的瞬間轉化為長久以來的信念。

《羅納河上的星夜 》1889

天空星光與岸邊燈光的倒影呼應,人間和天堂的邊界消弭不見,阿爾勒縮減為細長的一條幾乎無法隔開藍色包裹的水面和星空。

這畫布定格的的景象令人心醉神迷,是完全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感官陶醉。正如梵高自己所言「我希望自己可以捕捉內心的豐富與完全」他做到了;正如《星夜》中如焰火般閃亮的星星那樣,梵高對繪畫有著火焰般的熱情,忍飢挨餓對著他目之所及的單調景物,反覆練習和嘗試新的畫法,一生中畫了35幅自畫像。

11幅向日葵

若干幅麥田

梵高人生的最後的兩年,是在病魔的折磨下度過的。活動範圍很有限,就畫目之所及的景物,有什麼畫什麼——

繪畫燃起他對未來的希望,他想快點好起來,將來可以畫更有詩意的題材。

然而這樣的期待始終沒有實現……1889年6月因為癲癇發作梵高被送去聖雷米療養院,陷入對精神病的恐懼和對前途的迷茫中。《鳶尾花》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屬於梵高的憂鬱藍色伴著生命而來,淺如海藍,深似墨團……

《鳶尾花》1889

令人驚嘆的是在這樣的情形下,梵高並沒有頹廢自棄,而是畫出了更令人震撼的作品——旋轉的線條,粗獷的筆觸充滿了強烈的情緒和視覺衝擊力,讓人感到複雜強烈的感情和表達的衝動,《星月夜》大概是梵高內心最純凈的顏色。

《星月夜》1889

誇張的扭曲變形以及強烈的視覺對比,展現了躁動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此時的代表之作《星空下的絲柏路》延續著漩渦紋及火焰般向上燃燒的線條。

《星空下的絲柏路》1890

《杏花》是梵高在人生的最後一年1890年創作的,他把這幅畫作為禮物,送給弟弟西奧剛出生的兒子。

《杏花》1890

作為最早開放的植物之一,梵高用杏樹的花枝象徵生命的怒放。就是這樣一個對生命如此眷戀熱愛的人,同年晚些時候畫下了這幅《麥田群鴉》。沒多久,他就在這片麥田裡開槍自殺了。

畫面特有的金黃色卻充滿不安和陰鬱,烏雲密布的天空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沉重的透不過氣來空氣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充滿了壓迫、反抗和不安。

悲劇的情感在畫面肆意宣洩,大量短線條如同躁亂而激烈的內心,甚至能感受到他因為過於激動身體僵硬而微微顫抖。

一直覺著,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要結合藝術家創作時的背景和心境;一個藝術家的成就,要看他對後人的啟發。「開啟不同於前人的藝術,啟發後人的藝術」,這就是梵高作品的偉大之處。

但更多的偉大,來自梵高的作品能打動人,無論他的生活如何不堪和落魄,他的作品永遠是明亮的,美好的,純真的,積極的。世人愛梵高,因為他讓我們見到了他眼中絢爛的世界。

最後,獻上一段「知乎」上的評論,很有意思:

我喜歡梵高,不是因為感動他苦逼,相反,我覺得他是個把自己活得盡興了的人。一個窮光蛋,管你們覺得他沒天分,反正他想乾的事他都幹了。如果藝術是興奮劑,這傢伙就是high了一輩子high死的。他的作品中有一種狠勁,是多少人畫里沒有的,那就是周雲蓬說的「直見性命」!憑這就打動人,管你服不服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套路藝術 的精彩文章:

《千里江山圖》,我們都被乾隆騙了?
《一切膜拜像皆是幻象》,藝術與科技碰撞話劇
重要通知!鎮院之寶首亮相,門票就要一百塊!
純圖,當下國畫風格,看完你就知道
《戰狼2》 燃了一把中國情懷,從電影娛樂到藝術

TAG:套路藝術 |